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章分析和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要完善社会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开发社会管理资源,引导和支持社会织织正确发挥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4.
宋长生 《奋斗》2007,(6):8-9
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必须坚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五大建设”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灵魂,文化建设是导向,社会建设是保障,党的建设是关键,五个建设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贯穿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53-54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使我们党原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6.
边延 《支部生活》2008,(10):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其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组建的屯垦戍边组织。兵团在发展历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得益于兵团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重维度的探索和创新。分析兵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特点,有助于总结兵团建设经验,为其在新阶段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顾百文 《奋斗》2012,(4):31-32
近年来,望奎县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围绕经济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的思路,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推进特色文化大县建设,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目前,望奎皮影戏被收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9.
赵晶 《世纪桥》2014,(1):74-75
社会稳定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经济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前提。陈云同志作为我们国家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导者,在长期担任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并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多次反复阐述经济稳定对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经济稳定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晓红 《学习导报》2012,(24):26-27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体现了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表明了当前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小测验     
《当代贵州》2009,(22):60-60
“四位一体”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胡锦涛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按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谭喜华 《新湘评论》2007,(12):42-4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县域经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准着力点,在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建设和城镇建设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力求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一贯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从现代化建设、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特定范畴而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决定的,是由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各项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又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要排除各种非议和干扰,继续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付其伟 《奋斗》2004,(2):38-3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日益扩大。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样化、社会的信息化,使得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6.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10):4-4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要顺利推进和有序进行,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保证条件,在经济建设之基础上,尤其需要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其中,思想建设是灵魂,政治建设是主导,文化建设是基础。思想建设中尤以思想路线建设为要;政治建设则应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文化建设包括道德观念、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青神县牢固树立发展软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将软环境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