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是一个客观的整体性物质标准。既是历史尺度、价值尺度、科学尺度,又是认识尺度。它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而且是人和物的统一、宏观和微观的统一。在探讨生产力标准自身内涵的科学定义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的理解,而应当看到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体,应当注意到它的层次性问题。生产力标准可以划分为社会生产力和个人生产力两个主要层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概念,应坚持全部生产力和全面生产的观点,我们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生产力范畴,树立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自然生产与社会生产相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登     
在党的建设上解放思想,要与经济工作相联系.马克恩主义认为党的建设问题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政治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所以,党的建设必须牢牢地贴紧经济建设的主旋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工作.衡量党的建设搞得好坏的最终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因为,根本任务联系着根本标准.党正确的政治领导的结果,集中地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看一个党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重要的是看它为人民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会不会削弱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提问表明,人们对于生产力标准、四项基本原则和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虑.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对于不同性质的经济成份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都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先进与落后,就会混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其实,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不是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的思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思想,生产力标准思想和群众观点.  相似文献   

6.
苗桂山 《理论探索》2004,3(3):13-14
具体地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之间的内在统一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通过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三纯”来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统一的愿望没有实现 ;邓小平通过区分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提出改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的过程中,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发挥和发展,其中就包括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理论观点,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生产力标准是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把共产主义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低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就是依此为理论根据的.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21,260(10)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是赓续和创新《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壮丽史诗。党坚持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把《共产党宣言》精神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重构。始终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既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百年赓续与创新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同任何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内部矛盾一样,生产力也是在其诸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矛盾推动下发展的。作为一个巨大系统存在的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和科学技术教育、生产管理、生产信息等要素。它们不是杂乱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形成为有机体。生产力诸因素的合理组合,是生产力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根本问题.因此,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生产力是社会制度变革与更替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这个理论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一切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决定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一个政党的价值就是要看它的理论与实践是否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绐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和幸福。也就是说,能否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和判断一个政党价值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三大从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出发,把生产力标准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从而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观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甚至把它们当作两个相对独立实体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可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待这一重大问题时,常常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联系,片面的、为我所用的曲解这一原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混乱.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底一九五七年初,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又作了初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指出这根本不同在于: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二、它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些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15.
十三大提出的生产身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再认识的一个突破,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石,具有深远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提出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原理。一部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6.
裴小明 《党政论坛》2011,(21):16-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它实现的根本评价标准在于末端是否落实,但从理论构建的起端到“化大众”的末端,每个环节都需要把握特点规律协调推进。这些环节既体现阶段性,又体现整体性,是阶段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辩证联系昌家立改革与发展一、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总体方略是高度统一的这构成了它们辩证联系的共同基础。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党对几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这就是先后提出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标准以及科学发展观标准。每一个标准都蕴涵着真理、价值和实践的深刻的内在统一,它们逻辑地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讨论中理论界提出不少看法,争论也很热烈.胡玉准在《郑州大学学报》第4期著文,对"两个标准完全同一的观点"、以及"生产力标准高于实践标准的观点"一一进行了辨析.胡文认为,实践标准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属于哲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除了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问题外,还必须解决好实践的内容、目的性以及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生产力标准则与社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