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化现象的根本是精神现象,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也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宝贵财富。草原文化与海洋文化就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不朽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促进中华文化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统一战线要争取人心,汇聚力量,就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精神内涵.繁荣和发展草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文明的三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就是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互作用、融会贯通、共同进步的历史。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特征以及草原文化与文化全球化关系,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复兴中华文化、凝炼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支柱与核心。是人的行为与活动的内在根据,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文化价值观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建构中华文化价值观必须坚持民族性、大众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普世性的原则。依循这些原则,文化价值观在当代应凝炼为:“忠孝·仁爱”、“民主·公正”、“自由·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先秦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是“多元一体”格局的危机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建和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吉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们共同构成了锦绣中华灿烂文化的壮美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也是统一战线的文化营养。以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作用,应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文化建设相关论述,有利于认识几代领导人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的重要保障,阐释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是由儒家为代表的汉文化和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组成,深化对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意义的认识,探索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者要自觉关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自觉收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文化资料,自觉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自觉探索民族文化变迁规律,自觉反思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在近年的研究成果中,《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不失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在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中华民族”意味着它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民族观念在当今世界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压迫和剥削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应人为地强调民族差异,轻视乃至排斥其他民族,甚至因此主张国家分裂、民族复仇,而应当致力于民族和睦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族民间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传承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宝贵结晶。基层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要适应时代发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遵循民族民间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为地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里关键是对“三个面向”和对“社会主义文化”定性的理解,“三个面向”是讲任何国家的文化要成为先进文化,都必须是开放的和与时俱进的,成为世界性、全球性的先进文化。这是讲共性。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强调  相似文献   

14.
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长期共存,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极具民族性和多样性的云南文化。云南各民族的文化,都属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云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实践中,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跨越,不可能抛开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应坚持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并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全球化——兼谈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文化全球化不等同于"文化殖民化"或"文化霸权主义";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样式,达到新的融合、整合,提升民族性(特色),体现"世界性",创造民族文化的新特色,共同构建全球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疆高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教育人手,使学生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在水乳交融和休戚与共中共同发展的,既要热爱本民族文化,更要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民族大家庭。强化国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是中国的公民。任何一个民族的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允许有特权民族和公民的存在。高校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效果,促进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建设,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发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以图腾崇拜、天神崇拜为重要内容,西周时期出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期,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自秦汉至清朝中叶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取得了灿烂的成果,同时呈现出制度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华文化的转型期,“开眼看世界”成为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新旧文化发生激烈碰撞, 但中华文化转型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上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可被世人接受的精神财富,并能发挥一定的影响,则一定要有文明的趋同性和价值意义的相通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最根本的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华文化具有对世界各国吸引力的内在特质,能够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困惑提供启迪和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只有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才能使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要积极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的更新。同时,我们要积极防范,提高警惕,有利地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们实行的文化掠夺和侵略,确保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秀思想,凝聚了民族精神、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理想追求和创造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认真挖掘和提炼中华文化中的有益思想并加以弘扬,这对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用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是一个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先进文化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族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发展,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魅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