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生状告母校"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实质是高校的自主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正是针对这种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自主管理权进行分析,正确认识高校自主管理权的性质和权限,将其纳入程序化、法治化的轨道,以推进高校依法治校,保障学生权利。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大学生利益诉求紧迫性与反馈处理滞后性、利益诉求差异性与权利保障缺位、利益诉求主动性与司法救济不足等矛盾,切实转变高校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多元维权体系,构筑有效服务系统,规范利益诉求表达行为,引导大学生理性维权,才能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过去未有的矛盾和问题.近几年来,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侵犯大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可见高等教育法治化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确立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理性化配置的制度,进一步理顺并明确教育事业的基本主体--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对于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调动高校办学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保证教育秩序的稳定,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刚刚 《理论月刊》2008,(9):127-129
随着高校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加强,高校将面临很多利益方,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本文就是从关系营销出发,研究高校与其利益相关者(学生、用人单位、教职员工、供应商和外部伙伴)的关系及其管理,有利于高校的管理理念从注重短期利益转变为注重长期价值,从学生、教职工、供应商等各方面加强管理,实现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法律地位定位不准确、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等若干问题,高校与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信任危机,二者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涌现出不少讼案,因此从大学生权利及权利救济角度、从高校管理方面以及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定位角度进行研究,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对建立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芳 《人民论坛》2011,(11):110-111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法律地位定位不准确、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等若干问题,高校与学生之间也产生了"信任危机",二者矛盾和冲突不断,甚至涌现出不少讼案,因此从大学生权利及权利救济角度、从高校管理方面以及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定位角度进行研究,协调二者间的关系对建立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需要是人的天然本性,但并非所有的需要都应得到满足和实现.权利就是得到社会承认并由国家加以维护的人的合理要求.它本质上要高于需要,优先于人的其他需要.利益是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是人们用来实现和满足其需要的对象和条件.显然,利益是权利的基础与目的.人之所以主张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实质就是捍卫自己的利益.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受法律保护,都可以转化为权利.权利不仅和利益有别,而且它还高于利益,它是人尊严的体现.因此,以人为本应当以人的权利为本.只有以人的权利为本,才能切实保障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高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侵犯学生人格权的事件日益显现,学生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一类的案件在高校侵权案件中占多数,各类案件都有其不同的责任分担原则。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各高校制度的不完善及相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当程序约束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人格权遭受侵犯。为此,建立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平衡机制、完善高校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管理者法律意识等方式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9.
程同顺  邝利芬 《人民论坛》2014,(10):136-138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对于国际化的误解和盲目追捧,呈现出了伪国际化现象。这主要表现为:简单模仿西方高校的夏季学期制度,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中缺乏利益保护和公平意识,过分热衷于组织学生到欧美高校短期交流。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维护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纠正这些伪国际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中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对其予以辨正至关重要。网络“挂人”现象蕴含着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对待权利的态度和看法。其中,“挂人”大学生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权利认知,破坏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张力;大学生“挂人”表现出的过剩的行为自由,产出了将个人权利凌驾于他人权利之上、无视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平衡需求等超限权利行使行为。本文认为,在将人的本质映射到权利场域后,个人权利只能依靠社会现实实现,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则决定了行使权利必须遵循法治规则。因此,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辨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基质。  相似文献   

11.
李晓钰 《重庆行政》2010,12(2):90-92
不同的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尽相同。明确界定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保护高等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平衡高等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义务、维护高校秩序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对于国际化的误解和盲目追捧,呈现出了伪国际化现象。这主要表现为:简单模仿西方高校的夏季学期制度,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中缺乏利益保护和公平意识,过分热衷于组织学生到欧美高校短期交流。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维护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纠正这些伪国际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冲突以主体双方分别对相关信息享有权利为前提,是由于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导致的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协调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权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衡量原则、最大利益保护原则、权利位阶原则、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权利限制原则和保护弱者原则。应从立法完善、诉讼外的手段和诉讼内的手段三方面协调知情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海域使用权和渔业权制度,但由于权利的性质等原因使得相关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存在冲突,解决两种权利的冲突成为海域使用制度完善的重要基点。海域使用权和渔业权的平衡需要用利益衡量的法学方法,通过权利价值的衡量,使与两种权利有关的个体利益、社会利益和制度利益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5.
蔡恒松 《前沿》2011,(1):104-106
伴随西方文明复兴,权利理念在打破封建桎梏的枷锁、消除不平等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权利被视为人成其为人的基石。权利赋予人获得利益的资格,但人们必须凭借能力才能够实际地获得利益。这是否会导致能力强大的人攫取更多的利益,缺乏能力的人沦落到名为有权利,实则无利益的境地。我们应当审视权利的现实境遇,重新思考权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选择死亡的权利 传统理论开始于这样的前提:每个人都有需要和利益,这包括他们想做的和想拥有的事物,法定权利之所以引入,是因为法律设计能使需要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护。由于一个人的利益会经常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作为一个社会,必须选择哪些利益须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不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应为法律所拒绝。在自由民主的传统理论中,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其他人的同样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个人选择死亡权利的需要,是现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但按照传统权利理论,个人无疑是应当拥有这项权利的。因此,在理论上,是否承认这项权利,提供证据的负担不在保护死亡选择权利者一方,而在否认这一权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17.
刘祥超 《桂海论丛》2013,(2):111-115
权利外在地表达着"利益",它通过利益来呈现人们的对抗冲突与社会合作。但权利并不等同于利益,它在社会视角下以义务和社会责任来表达其本质属性。义务之互惠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获得稳定的行为期待,而权利的根本要义就存在于这种社会合作关系中。法律规范上的权利概念从来不是实用主义的或者权宜之计的修辞,相反却应以维护法律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尊严为存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懂得我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明确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能力方面运用实例说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公民要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觉悟方面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确立正确行使权利的公民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略)●教学过程▲快速抢答1.公民有哪些权利?(学生查看课本目录,在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课中找出公民所享有的权…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围绕着善与权利何者优先的争论旷日持久,在善与权利的背后,实质是两种不同利益的诉求。换句话说,从现实生活的层面看,他们争论的实质就是公私利益关系应为如何。因此,从公私利益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两者的争执,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道当代政治哲学的风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0.
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员履行义务是党员为实现党的纲领、完成党的任务而必须承担的责任;党员享有的权利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利益,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统一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服从于巩固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