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列维国王的忧虑 1973年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以色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大规模的援助,以色列几乎灭国。以色列人在战争初期的惨败震惊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伊朗巴列维国王立即--于1973年11月--向美国订购了第一批F-14A雄猫战斗机,同时,他命令参谋人员展开研究:当遭到类似于以色列人在"斋月战争"初期所受到的偷袭时,皇家伊朗空军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2):9-9
踊脚布什紧盯伊朗鉴于窝在华盛顿与国会缠斗于事无补,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以任内首度出访以色列,拉开了他中东"6天7国行"及2008"国际公关年"的序幕。尽管他此行广泛涉足约旦河西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并声称要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但其实最主要目的乃是听取以色列对于伊朗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向海湾国家阐述美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3.
长钉家族以色列反坦克导弹报告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的教训 以色列国防军在建军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装备反坦克导弹,这或许和他们的攻势作战思想有很大关系,毕竟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一样本质上属于防御性武器。以色列陆军第一次吃到反坦克导弹的亏是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虽然战后的考证证明,所谓以色列第190装甲旅在苏伊士运河区被埃及步兵的AT-2反坦克导弹一举全歼纯属埃及的宣传,但以色列军  相似文献   

4.
越过红海的启示:领导要以身作则 以色列人在摩西的率领下出走后仅三天,埃及法老就后悔了,悔不该白白地失去这么多高素质的奴隶。于是法老亲自率领一支精锐的战车部队追赶以色列人,一直把以色列人逼到红海边。  相似文献   

5.
“维持平衡”的国防战略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值得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阿拉伯国家似乎素来就不能与精明的犹太人和平相处,为了“捍卫真主赐予的土地和财富”,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入21世纪,曾是以色列最大“宿敌”的埃及早已经和昔日的敌手握手言和,伊拉克的战争机器则已经被美国的重锤彻底粉碎。维持与以色列微妙战略平衡的任务,似乎落到了叙利亚的头上。尽管在近50年的交手中,叙利亚的军事力量总是“胜少败  相似文献   

6.
媒体链接     
《南风窗》2002,(18)
别忘了反美情绪的所有可能的来源都没有消除:美国在沙特驻军;制裁伊拉克;支持以色列制造流血冲突;疏远包括沙特和埃及这些一向被认为是盟友的阿拉伯政权。而反对“倒萨”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它将破坏阿拉伯世界的稳定。然而别忘了,正是那种稳定或者说停滞,催生了基地组织,导致了它想像中的委屈,以及9·11事件。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并出现一些新变化:埃及军方废黜总统穆尔西;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重启和谈;伊美关系松动,伊核谈判取得初步成果。形势变化表明:阿拉伯国家转型艰难;美国主导中东能力下降;伊斯兰势力崛起受挫。埃及政局突变,穆兄会遭受严重挫折2013年6月,具有穆兄会背景的穆尔西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埃及世俗派势力发动3000万人游行示威,要求穆尔西下台。7月3日,国防部长塞西宣布解除穆尔西的总统职务,  相似文献   

8.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9.
<正>一、巴以达成停火协议加沙地带风险犹存8月26日,在埃及方面的斡旋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长期停火协议,结束了自以军上月发动"护刃行动"以来长达五十余天的军事冲突。"护刃行动"是以色列以犹太青年遇害为由发动针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行动,该行动是六年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军事打击。虽然以军以数十名军人伤  相似文献   

10.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1日美国http://fbc.binghamton.edu网站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沃勒斯坦题为《以色列能达到什么目的?》的文章,展望了7月份爆发的黎以冲突的前景,评论了以色列长期以来在中东的立国战略,认为以色列和美国一样,意图通过武力达到目的,这在未来是行不通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从那以后,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以色列和邻国之间就不断发生暴力冲突。有时候,暴力冲突处于低水平甚至隐而不见。而每隔一段时间,暴力冲突便升级为公开交战,就像现在这样。全面暴力冲突一旦爆发,人们马上就开始讨论是什么导…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的10月,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爆发了著名的“赎罪日战争”。鲜为人知的是,与此同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舰队在地中海上演了一场超级海上对峙。其紧张程度一度使美国当时参联会主席托马斯·莫尔海军上将悲观地担忧“如果战争爆发,我们有可能会损失所有在东地中海的舰队!”美国《海上力量》月刊2003年10月号刊登海军历史学家L·J·古德斯坦和尤里·M·朱可夫的研究文章,披露当时剑拔弩张的内幕,本刊特编译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把自己比作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圣人摩西的李登辉“已经出发了”。至于他选择的这条不归路对台湾人来说是一条绝路,还是一条生路,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心知肚明。问题是,李登辉何时能明?  相似文献   

14.
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在塔巴,其打击以色列的目的昭然若揭:犹太先祖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后,曾经流落西奈40年,靠住草棚和挖野菜度日,犹太人的"住棚节"即由此而来。10月7日是今年"住棚节"的最后一天,有大约1.5万名犹太人在那里踏寻祖先的足迹。而在爆炸发生半小时前,一个官员打扮的小伙子出现在旅游者中间,要求他们出示护照。这些旅游者的护照表明,大部分人都是以色列公民。这个"官员"离开不久,便发生了汽车爆炸事件。这起精心策划的爆炸发生后,已有"世界伊斯兰团"等3个不知名的组织宣布对事件负责,埃及、伊朗或黎巴嫩的反犹  相似文献   

15.
储昭根 《南风窗》2012,(6):92-93
由于美伊冲突、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如果以色列单方面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美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亦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多只记得埃及人击碎巴列夫防线的辉煌和以色列人绝对大反攻的气势,很少有人知道以 色列北方的保卫者怎样以2个装甲旅170辆坦克抵挡着5个叙利亚师1400辆坦克的轮番冲击……  相似文献   

17.
眼下的加沙战火,在阿以冲突的历史上并非最严重。简单地说,就是以色列军队到它3年多前撤出的一小块巴勒斯坦人自治地上耀武扬威,而这块地曾经作为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战利品被以色列占领了38年。以色列建国61年,与周边国家的大型战争不下5次,现在这种小打小闹不断的局面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敌人少了许多,譬如昔日的中东霸主埃及在通  相似文献   

18.
沙特、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是当下中东四大强国。沙特谋求的是阿拉伯世界领袖,伊朗和土耳其梦想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以色列则对国家安全最为关切。从国家发展环境来看,以色列最佳,土耳其次之,沙特随后,伊朗最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态势日益明显,以色列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以色列通过开展一系列军事、政治和外交政策予以应对。在国内层面,以色列通过维持庞大的国防开支和构筑多层次的防空体系,保卫国家安全;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以色列努力与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积极维系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同时以强力手段震慑可能威胁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境外敌对力量。但在未来,以色列仍将面临内部政治纷争、巴以问题升级和美伊博弈加剧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两家在死打——往死里打,打出许多孤儿寡母。大家都想劝,但劝不住。美国有这个能力,但美国偏袒以色列。阿拉法特都求布什总统了,但布什铁石心肠,就是不管。副总统切尼更是铁杆支持以色列。大概他还是记仇。“海湾”战争中,切尼是美国国防部长,相当于中国宋朝总领兵马的高俅、高太尉。而当时巴勒斯坦站错队了,站在伊拉克的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