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宪法监督体制:一是立法机关或者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体制;二是普通法院通过违宪审查行使监督职权体制,这一监督制度肇始于美国,现有60多个国家实行这一制度;三是设立专门机关监督宪法实施,主要是设立宪法法院或者宪法委员会等审理宪法案件的监督体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监督制度出现了三种体制跨越不同的社会制度,日益结合、相互渗透的特点和趋势。这是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各国的民主宪政的发展在宪法上的体现。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尹中卿 《中国人大》2008,(19):21-23
人大立法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方法和立法技术等。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1982年宪法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改革。现行宪法、  相似文献   

3.
安丽 《理论月刊》2002,(7):59-60
本文主要对我国宪法监督体制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现状,指出造成宪法监督未能发挥良好的关键原因是制度的滞后性,表现为机关的非专一性、低效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偏见性等。进而提出要创新我国宪法体制及其措施。同时论证了新型宪法监督体制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修改后的立法法,写上"主动审查",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若有人披着合法的外衣损害百姓利益,就应该有制度去纠正它。实践与发展备案审查制度是伴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立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这项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违宪违法监督制度初建。从1954年宪法到1979年地方组织法制定前,宪法规定了对违宪违法的决议、命令的改变、撤销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单地认定为"政党制度",这是对宪法的误解.宪法的实质含义主要是在执政资源方面就我国的政党体制和一定的政党制度做了归纳,而不是政党制度的法律规定.准确掌握宪法含义,严格区分政党体制和政党制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在于实践中为依法执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宪法概念混乱的危害性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宪法概念的澄清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关系到能否建立科学的宪法学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影响到能否为宪政制度的继续演进提供科学的宪法学理论。本文从对我国传统宪法概念的分析入手,阐明传统宪法概念的不足,指出宪法概念应揭示以下三点:宪法的逻辑起点,宪法的基本矛盾,宪法的属性。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主要功能是就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的基本策略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法律特征也不能被忽略。我国宪法司法化面临着观念的挑战、体制的制约、司法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困难。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国在民主法制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宪法司法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8.
徐沛亮 《人民论坛》2010,(6):108-109
宪法的主要功能是就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国家的基本策略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法律特征也不能被忽略。我国宪法司法化面临着观念的挑战、体制的制约、司法人员素质较低等诸多困难。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国在民主法制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宪法司法化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宪法对宪法监督体制的规定及新颁布的立法法对该体制的发展,展现宪法监督体制的现状,从而有助于该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10.
徐灼  吴国民 《传承》2009,(2):150-151
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人们宪法意识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我国的宪政建设不断发展。我国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实现,要在克服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的缺陷的基础上,大胆的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成熟的宪法监督模式。从宪法监督的主体、范围、程序等主要方面逐步构建理想的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宪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1.
人大立法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立法权限划分、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方法和立法技术等。1982年宪法对我国立法体制进行了改革。现行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划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等问题作了基本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对法律的制定程序又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党的这一主张及时地变成了国家意志,并通过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随着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在我国得到重大发展。经济的这一举措对上层建筑有什么影响?对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民主政治建设又有什么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人们宪法意识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我国的宪政建设不断发展.我国宪法监督司法化的实现,要在克服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的缺陷的基础上,大胆的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成熟的宪法监督模式.从宪法监督的主体、范围、程序等主要方面逐步构建理想的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完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宪法,对宪法原有的一些规定作了修改,并增加了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这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是个有力的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由人民革命直接创造产生;反映了我国国家的性质;代表了我国国家生活的全面,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是我国国家力量的源泉。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至今已经五十年。人大制度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过艰苦奋斗,长期探索,终于走上了蓬勃发  相似文献   

15.
谢红星 《理论月刊》2009,(7):150-152
宪法进化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宪法发展形态.英国宪法发展的具体形态为宪法进化,这是因为:英国宪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是以进化形态生成的;英国宪法的基本体系是以进化形态形成的;英国宪法的效力是以进化形态成长的.英国宪法的进化具有连续性、自主性、持续性、模糊性等特征.在宪法异化泛滥、宪法正常发展遭扭曲的今天,英国宪法的进化型发展形态是世界宪法史上难得一见的景观,它对我国宪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人大研究》2004,(8):43-45
一、普通法院宪法解释的体制这是指由国家设立的管辖普通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法院 ,承担宪法解释职责的宪法解释体制。该体制的形成 ,源于美国的宪政实践。实际上是通过法院判例逐步确立起来的 ,而并非宪法明文授权的宪法解释制度。在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作为普通法院的最终上诉审法院 ,行使宪法解释的权力 ,使得自己成为联邦宪法的最终解释者与保障人。2 0世纪以来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人权保障在国际社会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 ,由普通法院作为宪法保护人的美国宪法解释制度 ,也被一些国家广泛地移植 ,形成了由普通法院通…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政体制的接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宪政的基础。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宪政是文明社会的标志。现代政治制度之所以要以宪法为基础,就是要通过制定宪法的形式,为公共权力设定根本的规则,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规定行使的依据、标准和程序,确定界限,明确…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国家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章雨 《新东方》2005,(10):25-2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性措施,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对于加速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项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家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优惠政策在实践中的实施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万宾 《中国人大》2012,(23):18-19
12月4日隆重召开的首都各界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讲话回顾了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多年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现已建立起了基本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去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