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亚文 《人民论坛》2012,(23):14-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就是在提出和解答中国问题的基础上,推进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自身被大众所"化",然后才能"化"大众,而大众化的最有效路径就是紧密联系中国问题,采取问题研讨式的方法进行理论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锋 《理论月刊》2009,(5):20-2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相结合,实现它的大众化、群众化.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注重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群众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我们得到许多历史启示.这对于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指导作用和信仰者的最大化.为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理论的科学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化、表达形式的通俗化、理论视野的全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积极探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六进入"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欧阳 《传承》2012,(11):46-47,84
新形势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深深地融入到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斗争中,深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本松 《桂海论丛》2010,26(6):17-2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有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对中国而言: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在这三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和当代化的起点前提和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实现力量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其大众化和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定位。中国化、大众化、当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中的三个要求、内容、侧面,中国化是起点,大众化是目的,当代化是贯穿主线,它们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重要任务,意义非常深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能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的过程。目前,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了理论本身、群众主体、宣传教育,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大众化路径选择上应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宣传教育创新为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密切关联: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命题提出之日也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系统形成之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度一致是它们的契合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普及科学发展观: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导向。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众,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制度赢得大众,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凝聚大众,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唐强奎 《前沿》2011,(3):26-29
从人本化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紧扣住大众化的主体——大众,从而揭示出其人本化意蕴:为了大众、依靠大众、服务大众和提高大众。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本化意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真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  相似文献   

11.
胡敏  秦位强 《传承》2015,(1):14-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视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建设。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传播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故此,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社会传播路径,有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周国琴 《求索》2011,(12):114-1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把发展摆在首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柳建辉 《人民论坛》2011,(7):208-20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倡导优良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弘扬优良学风,克服不良文风就要善于用事实、典型说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话,力戒长、空、假,倡导短、实、新,推进科学理论走向大众。理论工作者要在大众化语言、生活语言阐述上掌握硬功夫、练就真本事。  相似文献   

16.
管爱华 《求索》2010,(12):115-116,12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主体性即作为大众的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主体规定和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泉和归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立足于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5)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任务在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这也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必然途径。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人民论坛》2010,(9):34-35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在活动中,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和动员大众广泛参与,巧妙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活动形式、传媒形式,认真解决大众关心的疑点、焦点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品质与新社会阶层的"大众"属性具有内在契合性。新社会阶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早践行者与最大受益者之一,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独特的理解与认知。在新社会阶层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新社会阶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提高理论的自洽性与吸引力为前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搭建基本的组织平台,合理回应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20.
在“四个深刻变化”条件下,在思想多元化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经由适当的路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而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与掌握真理,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信仰与行动指南的过程。作为科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掌握群众,也要被群众所掌握。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与群众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