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低,筹资结构过于单一,待遇标准有失公平等,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主要缺陷尽管已有十几年零星的试点探索,但与1997年已在全国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仍在路上。在城乡养老保险二元格局长期难以撼动的同时,城镇养老保险内部这一“二元”格局也已存在多时。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6,(22)
相比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制度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进展明显要缓慢很多。作为社保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养老保险改革的悬而未决,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新中国建国至今,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一直由单位保障, 社会化程度很低。在社会转型中,“单位办社会”既不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取“视同缴纳”政策新的历史欠账很难避免, 对其风险,必须提前做准备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已酝酿多年,至今难以出台,显然是难题太多, 共识难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就是“钱”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历史欠账”。据一位参与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草案的人士介绍,按照目前普遍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1992年5月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从1992年8月1日起实施。近4年来,我市大部分企业单位职工已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合同制工人外,尚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检验,我市进一步采取了深化改革措施,市政府于1996年5月2日颁布了(深圳市基本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将深圳市所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所属职工,全部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这标志着原来相对滞后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现在正式启动了。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企业职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国家要求各省、市进行试点,并出台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但目前仍存在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非同步推进导致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患不均的情绪,对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定没有设置过渡期,没有明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继续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推进改革,允许以档案工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划清财政部门与社会保险部门在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测算和合理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财政增加的压力,建立有别于企业年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郑黎 《瞭望》2006,(22)
制度设计注重人性化和可选择性,是宁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突出特点十年前,宁波就在全市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了旨在同企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近年来,宁波市又在酝酿深化人事体制改革方案。作为配套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因其政策方案的可选择性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是必然趋势。绵竹市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改革尝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共有事业单位从业 人员近3000万人。如何 让这部分人群的社会保障与国有企业接轨,是当前社会保障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从国外情况看,没有单独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一说,我们所谓的事业单位在国外或属企业性质或划为公职一类,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公共医疗系统人员等,多归入公职人员。目前《失业保险条例》已将事业单位和企业一并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更是将机关、事业、企业全部覆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可能单独设计、单独管理,统一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长期实行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1997-2014年间中国知网大量文献与主要论著的检索、阅读和分析,梳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研究的学术演进,总结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探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困难和思路,以期对深化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已经建立了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上海、深圳等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按这一原则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建国 《理论探讨》2007,(1):101-103
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并存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失公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不利于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本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为在全国进行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作为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早在1996年 1月1日就出台了《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开始建立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障机制。此后的十年间,参保单位从市直事业单位扩大到所辖县(市、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覆盖了纳入郑州市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工资管理,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单位及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财政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渐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在并轨过程中,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对地区财政乃至全国财政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如果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照老办法留在财政供养的旧体系内,而把其社保中人和社保新人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这种改革虽能得到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拥护,但对全国财政造成的压力比较大.打破"老人老办法"的传统做法,把机关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并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实行"老人老待遇"标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是化解转轨财政压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国务院于年初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此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决定》的最终出台,意味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20多年  相似文献   

15.
看了贵刊第22期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几篇文章后,感慨颇多。古有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认为,改革需要从制定政策的人群开始进行。改革不能总是避开自己,而只改他人。套用贵刊文中的话,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过程中,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行政体制的改革。应该改变布“局”者不在“局”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焦点一、个人按缴费工资8%缴纳按照日前公布的文件,此次养老金改革涉及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近4000万的"体制内人员"将从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学理论》2010,(12):85-86
自我国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之后,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已初具规模并渐成体系。然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却严重滞后。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从影响制度均衡的供给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改革的成因。同时,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并力求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届时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将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保待遇。这标志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公众"养老保险并轨"的呼吁中迈出了开启篇章的一步。但是,仅一个条文的规定显然过于简单,尤其是在缴费衔接以及未缴部分补缴方式上,给司法实践留下了诸多问题,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方案来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快速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尤其是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民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文简称“新农保”)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待遇、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单位保险的性质未变、碎片化倾向严重、政企待遇差过大、财政负担沉重等.提出了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即从新入职的人员开始,逐步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年金,以避免其待遇下降.最后,测算了改革和不改革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支出对财政负担的不同影响.测算结果发现,虽然改革初期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是到2061年开始将会大大降低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