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季 《法制与社会》2013,(1):155-156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为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法律职业制度提供了机遇,而且为重构法律人才及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内在的动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需要我们对它的内在特点、规律、作用及心理基础有清晰的认识,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和规划共同体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心理基础进行探讨,分析如何从心理上因势利导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协同情况。对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进行了职业心理因素测验,对两者的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心理因素协同性上,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等协同性较高。研究显示,有目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因素将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3.
职业心理教育对于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心理教育者队伍、多渠道普遍进行职业心理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开展相关社团活动、在顶岗实习中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校企文化融合与建设等六方面探索了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社会化为目标进行职业心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而当前很多辅导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困惑,这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存在的职业困惑并就化解这些职业困惑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对未成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从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之时开始,在侦查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在审查起诉阶段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辩护,在公诉案件一、二审阶段为未成年被告人辩护。即在我国刑事诉讼各阶段全过程中,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联系指定法律援助律师,维护其合法权益,体现司法公正。一、构建现代司法理念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全程化机制的必要性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国目前刑事法律援助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一类以经济困难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郑海军 《法制与社会》2012,(16):229+233
俗话说“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充分的说明了法的威严与庄重,法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屏障,也是人们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关键点,对于我国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学好法律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采用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关于法学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关注和重点投入的一个范畴。本文认为其提出的背景对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也是同质,而且学生面临的人才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同向的,所以开发该能力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同样是必要的,并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优势,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卢琰 《法制与社会》2014,(10):226-227
加强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阐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含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而定量研究的比较少.在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的背景下,研究党员积分制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党员的考核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考核依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党员积分制培养模式一方面打破学院、专业的限制,一人一积分卡,从内在的驱动力上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实习的毕业生党员也有了同样的考核依据,用党员的实际行动为“积分卡”充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积累先锋模范分.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影响到他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行为,进而影响到组织的工作效率.四年的本科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毕业生毕业时的职业自我概念水平,为政府,高校,学生三者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教育内容和发展形式上的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益、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逐渐形成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司法警官队伍统一的职业标准和入职标准,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通过对司法警官职业特点、职业素质的剖析,在准确定位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通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培养过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司法警官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兰千卉 《法制与社会》2012,(11):173-174
相对于政府推动、民间推动,法官将成为推动法治的"第三种力量",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提高法官职业素养,将会成为中国法治发展的最直接的突破口。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职业准入、职业保障、职业地位、职业保障、职业惩戒五个方面着手,对职业素养的立体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龚毅  梁彦 《中国律师》2008,(3):51-53
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律师事业的生命线,决定了律师事业的发展方向。律师文化的特性告诉我们,律师文化建设主体是律师,对象也是律师。它与律师思想意识、心理认知密切相关。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以其欲求和需要为推动力的。只有了解人的需要,更好地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注意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就可以不断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创造力和内驱力,从而引导、规范、维持人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律师职业心理需要出发.寻找律师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一、从律师心理需要出发开展律师文化建设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相似文献   

16.
法治国家的建立和法律秩序的维护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法律者,德国在培养和选拔职业法律者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批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浓烈的国家色彩.它通过国家考试的形式将培养和选拔溶为一体.在德国,未来职业法律者在参加国家考试前,必须要经过校园专业学习和职业预备期的训练.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美高校德育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高校德育模式选择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校的德育模式,对于优化我国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团体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团体的形式,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团体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但是,由于团体心理训练应用于戒毒所心理矫治戒毒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系统化和理论化还不够。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依据团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许多的矛盾以诉讼方式集中于法院,最直观的反映便是法院的案件受理数量年年递增,法官的办案压力也随之增大.对法科学生进行法官职业思维方式培养,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法律职业的需求,从而提升职业生涯中审判能力、审判技巧.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司法的公信力及权威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特定职业群体为基础建立的职业伦理,对于规范职业行为,激发职业个体的群体认同感和优化职业群体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的检察官职业化不足,检察官群体结构相对复杂,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应当在兼顾价值引领和激励的同时更加侧重惩戒功能。在明确检察官职业定位和角色定位的情况下,从激励和强制两方面推进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