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南亚地区而言,自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带有美苏冷战鲜明烙印的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美巴与苏印抗衡的基本格局也不复存在.然而,冷战之后的南亚地区并不平静: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趋于激……  相似文献   

2.
孙阳华 《人民论坛》2010,(11):56-57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和美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在美苏对抗、东西方冷战的两极格局中,出现了美国、苏联、中国三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复杂的战略三角关系,并成为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的显著特征,极大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和美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在美苏对抗、东西方冷战的两极格局中,出现了美国、苏联、中国三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复杂的战略三角关系,并成为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的显著特征,极大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和美苏军事对抗两极格局的解体,在冷战时代被掩盖的各种矛盾逐步突出上升,国际形势呈现了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局面。现在,世界各地区和国家都在调整各自对外政策和相互间的关系。欧美虽还保持着盟国的关系,但在世界格局大变化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经历历史性的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二战使欧洲进一步衰落,美苏成为世界的主宰.随着战争结束,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冲突不断,冷战爆发.美苏冷战是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背景和动力之一.它不仅催生了欧洲联合思想付诸实践,而且影响了一体化进程的每一步发展,而早期西欧一体化发展使冷战在欧洲深化,为早期西欧一体化的启动与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冷战烙印.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时期的朝鲜核问题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苏对朝鲜的影响有效地制约了朝鲜核技术的发展,直至1985年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苏联政策的转向导致了朝鲜的不安,朝核问题出现了数年的僵局。1991年苏联局势的急剧变化造成的冲击迅速打破了僵局,朝鲜签署《核保障协定》标志着朝核问题随着冷战的终结而告一段落。但对朝鲜而言,因冷战而带来的均势与依附关系的消失,缓和中蕴含着严重的对抗。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和政党格局重新组合,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的外交理念,为国家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之间的冷战时代从此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格局不复存在,多极化的格局取而代之。 世界格局的大变化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的经济竞赛中吃了败仗。苏联解体的原因世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无论如何,以下三点显然是解体的主要原因。 第一,经济体制的功能逐渐衰竭,拖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9.
从葛兰西主义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出:雅尔塔体制中形成的两极格局,在全球的运行具有不平衡性,尤其表现在东亚冷战格局上;冷战的分化促进了冷战的缓和,但没根本改变冷战本质;冷战结束是其主体间竞争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阵营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当代国际格局仍然处于两种趋势的三个基本力量的彼此消长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冷战的结束,打乱了国际上原有的力量对比和组合,使世界处于一个动荡不定的过渡时期。新的多极格局,经过力量的不断消长变化和分化组合,也许可能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得以大体形成,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将开始又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两级格局的崩溃,对东亚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东亚也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但由于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冷战结束带来的冲击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从而形成了东亚在过渡时期的一些显著特点。这主要可归纳为:经济活动长盛不衰,发展与合  相似文献   

11.
张殿军 《桂海论丛》2009,25(6):17-22
冷战结束后,随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围绕文化主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文化冷战取代意识形态冷战成为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它虽然是意识形态冷战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的延续和变种,但却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文化冷战是美国文化霸权同世界多元文化主张者之间矛盾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和体现的不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更是国际关系中文化权力与文化权利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俄美是当仁不让或无法回避的主角,但中国也绝非看客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俄美是当仁不让或无法回避的主角,但中国也绝非看客。世界格局此番变革的逻辑起点是打破美国霸权格局。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获得了类似周天子的国际地位,其他大国无非是不同程度臣服于美国的诸侯,有人美其名曰"一超多强"。被国际垄断资本刻  相似文献   

13.
在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体系的终结并没有带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相反,国际危机和局部地区动荡呈更加频繁之势。国际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大诱因;当前国际危机的最显著特征是美国成为国际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主要当事方,美国在反恐等外交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客观上加剧了国际危机爆发的频率。与大国之间的危机、台海危机、能源危机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引发的危机正成为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四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伴随着新民族主义的兴盛,其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对外政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本文运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考察后冷战时期日本新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并以体系层次、国家层次、社会层次为契入点,探讨日本新民族主义产生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民族主义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具有基本特征的回归是多层变量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并且这一政治思潮将会影响日本的对外关系和东亚地区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当代,主要就以下两个特点而言,一是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格局消亡,敌友界限模糊,各大国都在致力建立国际新秩序;二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本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掀起了一  相似文献   

16.
论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进一步淡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主流。然而,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领域却有一股冷战思潮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特别在冷战思维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带有明显的冷战色彩,而且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我们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李加洞 《理论月刊》2007,(10):140-142
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冷战"的到来,太平洋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在亚太战略重心转向经济领域;"新冷战"使中国对外开放得以顺利启动并使战后形成的东亚经济体系发生变动,中国被融入到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随着美国保护主义的实施、日本与亚洲经济进一步地结合以及"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美国亚太经济一体化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冷战,其实是一个政治词汇,这个词汇一旦被用在了家庭中,温馨甜蜜的两人世界就变成了战场,屋檐下不是炊烟袅袅,而是乌云弥漫。在很多夫妻发生矛盾时,沉默是一种武器,用来抵抗对方,发泄对彼此的不满,也是夫妻对待矛盾的一种消极处理态度。冷战中,受到伤害的永远是两个人;冷战中,永远没有赢家。冷战过后,婚姻的温情会因此而减少,附加了一种冷漠。而冷漠会如寄生虫一般依附在两个人的情感上,一不小心,便又会滋生出新的冷战因子……两三天,数月甚至数年,长时间处于冷战状态,冻结了爱的温度。正如没有一对夫妻希望离婚一样,也没有一对夫妻希望冷战变成"常客",频频光临自己的婚姻。所以,如何不让冷战发生,其防范是重要的核心。当冷战发生后,主动沟通又是非常有效的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个历史产物,它在后冷战时期在内容、形式和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运用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重点考察后冷战时期的民族主义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新发展,并就某些问题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政治格局进入变革期,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减小,各种因素导致的冲突和战争大量爆发,对于国家和地区安全产生了新的威胁。国际战略环境的变迁致使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导致新时期国际冲突主题的调整,以及在频度与强度、行为主体与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分布地域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冲突的干预日趋集团化和组织化,冲突的预防和控制也成为其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