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先秦时期,巴人和三苗的一支即已在武陵地区生存繁衍,发展成为现今武陵地区的两大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汉代起,汉人就以相当的规模进入本地区。持续的人口流动奠定了现今武陵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间形成了共生共存、博弈互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贵州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迁,认为改革开放, 生产力发展和民族发展意识构成了贵州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跨省交界民族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武陵山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更应从本地化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规划、特色化的山地城镇产业支撑、优化的山地城镇层次体系、合理化的山地城镇布局体系和多样化的山地城镇发展类型来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地区百年法制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处于不断的融突和合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习惯法的复兴,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冲突再次彰显;要解决这种困境,并使民族习惯法走上自觉发展变迁的道路,必须进行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历时与共时两种比较方法,探讨了旅游开发背景下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郎德上寨生计方式的变迁: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内涵的旅游正逐渐为少数民族原住民接受,并改变着他们的生计模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计方式正悄然向以文化谋取生计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态文明以较高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其主要特征。这样的社会要求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进行,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本文以大兴安岭十八站鄂伦春族聚居区为例,说明民族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人类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明波 《前沿》2012,(20):106-108
武陵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发展滞后,在国家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武陵地区农村必须加快发展,既要积极探索改革的新路径,又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红军 《思想战线》2011,(Z1):329-330
明晰的私有产权是效率和消除外部性的保证,也是民主的来源,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塑造不同的民族性格品性至关重要,更加优秀的民族性格品性能够导致私有产权制度和更好的社会思潮,更好的社会思潮又能建立更好的制度,使该国经济政治更强大。  相似文献   

9.
孙文营 《岭南学刊》2010,(2):130-134
生活方式是体现并影响中华文化的重要领域。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中华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影响对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的传承;生活方式的世俗化消解中华文化传统优秀价值观;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弱化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现代化进程中民俗的变异还不完全适应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工作、学习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娱乐、休闲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饮食、起居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要在对民俗文化的变迁中传承与革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11.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主要有巴、武陵蛮和其他族群。这些族群与中央政府的军事活动频繁,军事联系逐渐加强,不仅体现在少数民族反叛导致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平叛,而且还体现在中央政府征伐带来少数民族造反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军事征调等方面。这些军事互动活动,带来了武陵地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武陵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建设在物质保障、技术支持、社会氛围、活动方式、人才储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一地区还存在着诸如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失衡、干部群众对思想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思想文化工作网络体系薄弱、现代社会冲击导致思想文化建设困难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1,(8):13-13
湖北武陵山民族地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加快发展和跨越发展。可以说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没有全省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没有我省武陵山区的全面小康就无法实现全省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随现代化进程而变化着的生活方式,能否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利契机,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已经充分显现的诸如仪式化民俗活动的复兴、少数民族聚居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城镇社会体育的兴起等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充分借助的传承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应当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来进行。我国民族地区应当以国民幸福为切入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积极调整中央投资方向和重点;要发挥好民族地区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尽快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要大力开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民族地区率先建立以国民幸福为目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对武陵民族地区其中的一块区域——湖北省恩施州和谐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展开了深入分析。恩施州目前开展了部分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对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工程进行了一定的宏观引导,但是当地和谐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力量出现了一定错位,当地民众对生态文化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及其参与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要纵深推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从学术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生态文化。三是要加快知识转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执行力。四是培育生态村民,建设和谐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对一般制度变迁与创新方式进行分类,对制度变迁方式组合模式与制度变迁任务及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变迁与创新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 ,由于受传统增长方式的影响 ,增长效率较低、速度较慢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 ,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加快这一转变的进程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明乐 《传承》2007,(8):66-67
培养新型农民,对民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民受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农、牧民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民族地区培养新型农民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和文化建设等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志海 《传承》2007,(7):63-64
道德,是除了法律等法规之外的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全面小康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而且需要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民道德建设,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