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莹 《工会博览》2008,(12):91-91
传统民居形态丰富多样,地方特色鲜明。无论是北方漫漫黄色高原上的窑洞聚落,还是南方林木丛茂中的井干楼,都反映了其适应环境的朴素原始生态思想。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的选址、构造,空间布局、建造材料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原始生态思想在民居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进行了评析。文章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其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国家观。这种国家观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对人格的考察具有立足于现实并指向未来理想的双重维度,他一方面强调人格作为人之本质特征可以归结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强调人格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特质,注重人格的现实性维度。由于时代的局限,虽然马克思当时并没有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是,他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主体,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展开行动,并自觉承担起对于他人包括后代人的责任,注重自己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长远影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马克思的这些设想对于我们进行新型人格的塑造,无疑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19,(16):179-180
中国与欧洲法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本文着重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欧洲的法正义观完全内化在审判程序之中,脱离审判程序,正义观就不可能存在,而司法审判的实践从历史渊源上看,又源于西欧基督教的神圣观念。因此可以非常概括地讲,宗教神圣性是欧洲法正义观的文化根源。而在中国,正义的观念虽然常常与上天联系到一起,但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上天并不是欧洲以上帝作为核心符号的人格化的上天观念,从而在人们对正义的认识和观念中根本不存在宗教神圣性的要素。欧洲的法官审判其实是对上帝审判的一种模仿。《圣经》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审判他人的,也将接受主的审判。因此,宗教式的束缚始终加在法官身上,根植于法官的信仰之中。成为一种规范,其行为的内在思想动力。中国古代法官审案中关注的主要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纲常伦理,上层统治。审判本身是社会治理系统的一部分。约束力并不来源于法官个人的内心信仰。  相似文献   

7.
超阶级性和人性化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显著特征.民主社会主义对国家性质的分析,是以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为基础的.在关于国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法国社会党力图突出它和英国工党的区别.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表现在民主和专政问题上,就是把民主超阶级化,认为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民主社会主义还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应当开展合作,每一方都应当同时充当另一方的协作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为人类精神活动主要体现的宗教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宗教的研究也越来越热.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和潮流,那么宗教和现代化之间有何关系呢?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宗教与现代化之间以及宗教的世俗化与现代化之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公正作为儒家道德文化的重要价值指向,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思想有着内在耦合性和通融性。儒家道德文化中的公正观蕴含着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心,将这种人文关怀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进行了理想思考和制度设计,构成了儒家正观的基本框架,它对人的价值主体性关怀、强调德治与善政的治国理念、崇尚和谐社会的理想,具有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公正观构建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1.
张亚男 《工会博览》2009,(5):130-130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宗教管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重要性,而宗教管理中的应急管理更是对其管理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本文小议现阶段宗教管理中应急管理的地位和意义,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该社会问题的屡次发生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人性的研讨过程其实质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认识过程。基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校园霸凌的现状来看,从人性观的角度出发研究此社会痼疾非常有必要,同时对于校园霸凌事件的防控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因素,根据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金宜久的观点,包括宗教自我的形式(宗教思想、宗教情感、宗教体制等)、宗教意识形态、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宗教性的社团组织和机构、国家实体(如阿富汗塔利政权)、  相似文献   

14.
唐凯 《法制博览》2022,(12):148-15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被纳入"五位一体",司法上也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想建设良好的县域生态文明环境,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规则法律的建立与执行可以约束人的行为,生态环境治理也可以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去约束.法律法规建立看似容易,但要真正落实、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5.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法制博览》2019,(13):286-287
当前形势下,国外敌对势力通过宗教传播的方式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活动,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思想阵地的形势十分严峻。要构建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体系,做好新时代高校宗教工作,高校要高度重视,构建有效防控的工作机制。高校应对师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筑牢师生的思想防线。做好阵地把关,有针对性阻断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切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以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属于上层建筑类的,所谓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生存的关键。其中,宗教财产是宗教得以发挥正常的基本条件,与其他财产保护相比,中国的宗教财产保护相对较少,由于宗教财产不仅具有一般财产的共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和政治敏感性,解决其财产保护的相关话题已成为学者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战略文化与中国人日本观的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儒家的战略文化是建立在“仁”、“礼”、“和”三个重要理念之上的。在此理念上体现的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看法,具有时间早、认识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两个特点。这些理念也体现在被日本误解的中国人的“中华思想”和“民族主义”以及当前对日本的看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石大建 《南风窗》2008,(19):96-96
在欧洲、印度和中国这世界三大文明体系中,中国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最为模糊,最让人感到困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以往对中国宗教的总体状况主要有两种解读:一种是韦伯式解读,另一种是杨庆堃式解读。  相似文献   

20.
袁瑒 《国际展望》2011,(6):18-31
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用新自由主义学者约瑟夫·奈所提出的复合型相互依存为理论框架,来探讨信息时代世界全球化与宗教普世化的关系。笔者尝试运用"网络封建主义"、"散居共同体政治"、"散""合"同步性、从"广播"到"窄播"、"丰富的悖论"等概念对影响国际关系的网络宗教现象加以剖析,从而认为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无法解释复杂的宗教、政治、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界需要运用多元方法论视角以及跨学科知识结构所构成的学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