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     
季羡林新作感悟 人生今年8月,季羡林先生将迎来他的95岁寿诞,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的新作《我的人生感悟》,收录了他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散文.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3.
大师抄书     
正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叫王民的学生来向他借一本关于语言学方面的古籍。这让季羡林犯了难。因为王民要借的,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孤本。其实王民心里也一直在犯嘀咕,不知道老师肯不肯把书借给他。先生稍作迟疑,然后对王民说:"你过一个礼拜再来取吧。"王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只能遵命而行了。一个星期后,王民如约来到季羡林办公室。季羡林把"书"递过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内心和谐”的思想,是在温家宝总理与季羡林的亲切交谈中,季羡林提出的内涵深邃、意义重大的新思想。为了深入学习领“会人内心和谐”的新思想,特把三位对话中精彩部分摘录于此。“季老,我看你来了。”2006年8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耘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东方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小说创作继承了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主题 ,她把国民生存的原始和愚味 ,展示到极致。但是 ,每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的特色 ,她将自己悲剧性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融入作品 ,为我们观照国民的生存状态 ,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中 ,我们可以窥视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萧红小说的价值所在。萧红认为 :“中国人的灵魂 ,在全世界中说起来 ,就是病态的灵魂 ,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她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 ,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暴露着国民的愚昧、麻木 ,对生与死的漠然。她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和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6.
有畏有无畏     
季羡林先生在谈人生的系列随笔中,有一篇短文叫《有为有不为》。文章开宗明义:“‘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紧接着指出:“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  相似文献   

7.
阳生 《唯实》2002,(10):83-84
对于社会上甚至省和全国两级人大、政协会议都已经议论有年的一个话题———“博士”的数量迅猛增加质量参差即既不博且不专者屡见不鲜 ,广大的高校教师其实是早已意识到了 ,还常常成为朋友见面的谈资。比如说吧 ,我们就议论过几乎没有通不过的所谓“论文答辩” ,议论过一位导师同时指导博士生 30来 (多 )个的放羊式奇事 ,也议论过实在是白送一个“博士”学位的所谓“代培”(即由外单位付款的 )或其他形式 ,等等。近读《季羡林传》(蔡德贵著 ,人民出版社2 0 0 0年 1 2月版 ) ,其中一段话 ,使我对上述这些不如人意情况发生的原因颇有感悟。文…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著名科学家王选的“好人”标准。样品经培养后,长出了细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9.
杜玉芳 《湘潮》2005,(1):14-17
“志同道合”可以成为朋友,“殊途同归”也可以成为朋 友。1930年夏,胡乔木和季羡林同时考入清华大学,成了校 友。尔后两人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投身革命,活 跃于政坛,身居高位;一个自甘寂寞、矢志学问, 终成学术 大师。个性、人生志向迥异的两个人却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胡乔木和季羡林六十年同窗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边城人,作为万物之灵,岿然独立于这“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千世界,体验、感受、创造着各种各样的风景,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绝妙的人生壮歌。但同时为七情六欲所驱,又无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惑,生出些许烦恼,自然,“谁也清闲不着”。夕阳西下,归途难觅,是一...  相似文献   

11.
葛勇  高延冰 《发展论坛》2003,(10):48-4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验”的概念开始步入历史舞台。尽管许多人对于它的经济内涵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体验经济”、“体验消费”、“体验营销”的方式己然在社会中出现并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体验”?在这一经济形态下,对企业来说又应当采用怎样的营销策略?本文就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体验”的经济内涵“体验的故事”出现于美国派恩先生和吉尔摩先生在1999年著作出版的《体验经济》一书中,说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三代人过生日的不同方式。从这个很普通的故事,该书讲述了人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体验生活与存在的意义,探寻可能生活、体验建构与实现的快乐是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灵的唤醒。在教育中获得体验是学生主体地位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孙健嵘 《共产党人》2006,(14):53-53
日历一页页掀过,年历一本本更换。春去秋来,寒暑交替。转眼间,大学毕业已近十年,工作单位也先后换了五个。十年间的每一天,角色转换的每一个环境,对我来讲,都是坎坷,都是挑战,都是学习,都带给我许许多多的感慨和思索。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长期与灯光作伴独守寂寞和艰辛的文稿创作中,对命运、对事业、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最大的体会就是一磨炼积累“资本”。  相似文献   

14.
杨荫榆之出名,源于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杨荫榆这位“广有羽翼的校长”。杨荫榆也就成了“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然而,掀开尘封往事,我们看到杨荫榆人生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正本书为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毕生散文精华,全书采用四色印刷,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在完美的视觉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智慧。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当面对爱、逆境、孤独、死亡、变故等人生大命题的时候,人应当保持什么心理状态,是本书的意义所在。希望本书能为在繁杂的世界里找不到头绪的你,建立强大的灵魂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5):43-43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4日,我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张中行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张中行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等被尊为“未名四老”。也有人把他与季羡林、钱钟书、施蜇存并列,称之为当今中国的四位“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徐恒足 《世纪风采》2007,(10):26-27
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他头上“国学大师”、“泰斗”和“国宝”三顶桂冠,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