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任扶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工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1986年,国务院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四个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劳动合同制。但是当时实行劳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一九九四年九月三十日)为了进一步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和配置,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现将我省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  相似文献   

3.
刘东利 《中国工运》2006,(10):57-58
黑龙江省总工会刘东利撰文提出,当前加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刻不容缓,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规范企业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要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二是深入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注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调整和支付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通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劳动者择业权和企业用人的自主权,推动人才流动我们认为,当前进行的用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解决两权问题,即劳动者的择业权和企业用工的自主权。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用工制度,企业招多少工人,招什么工人完全由国家决定。这种国家包办的方式剥夺了企业选择职工的权利,也忽视了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实行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一、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依法建立劳动关系。从1995年1月1日起,全省各类所有制企业现有全部职工(含干部、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临时工)均应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凡新招、调入和统一分配到企业的人员,亦应...  相似文献   

6.
浅议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阿不力米提·马木提一、教育职工正确认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发展劳动市场,意味着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与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并不矛盾,劳动者有择业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我国全面建立劳动合同用人制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实施以来 ,5年间我国已全面建立起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劳动合同用人制度。全国城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占到了职工总数的98 1 % ,私营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也有较大增长 ;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稳步推进 ,全国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集体合同已达18万份。按照规划 ,到2000年末 ,适用《劳动法》的各类用人单位将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以及劳动合同制的建立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已达四年多,国营企业在实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将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作流于形式,劳动合同的内容与形式严重脱节,难以发挥劳动合同应有的作用。主要有:合同内容笼统,适用于任何工作岗位和任何人;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双方是否严格执行谁也不过向,招用和被用成为双方的终极目的;合同有效期已满,双方既不终止执行,又不续订合同,企业依旧为劳动者提供工作条件,支付劳动报酬,出现了无法律调整的事实上的劳动法律关系;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常常出现企业擅自变更合同内容的情况,企业以行政手段强行变更劳动合同,就可能产生双方权利、义务不一致和不平等的结果。出现上述现象,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劳动合同制工人受旧的用工制度观念影响,认为一进国营门,就  相似文献   

9.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高孝德,郝志一《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通过签订合同,确定劳动关系,这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需要,也是贯彻《劳动法》的核心内容。由于劳动合同制度是当前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06,(7):37-38
石家庄金鱼涂料集团是在石家庄市油漆厂的基础上滚动发展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94年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几年来,在企业改革与重建中,我们始终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以维护职工根本利益为主线,通过建立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固定工享受固定工工资制度要付出劳动力收益权残缺和将劳动力所有权让渡给国家的代价。固定工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具有固定工权利利益“受损”和政府主导型两大特征。在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中“买断工龄”的方式没有给予固定工合理、充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固定工享受固定工工资制度要付出劳动力收益权残缺和将劳动力所有权让渡给国家的代价。固定工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具有固定工权利利益“受损”和政府主导型两大特征。在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中“买断工龄”的方式没有给予固定工合理、充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3.
刊报     
《工友》2002,(4)
劳动合同终止是否支付生活补助费有新规定200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319号令,公布《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国发[1986]年77号)。在《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  相似文献   

14.
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三项制度,破除一切束缚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陈旧过时、僵滞的生产关系与管理方式。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点。在这三项制度改革中,劳动制度改革处于首要位置,改革的关键是冲破原有固定用工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重新确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模式是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企业用工自主,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职工能进能出,实行“双向选择”的新型用工制度。本文试就如何依靠职工群众搞好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重点就诸城市创造的厂长与职代会签定劳动合同这一新生事物,从劳动法学的角度,谈点尚不成熟的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当之处请大家匡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的涌起,一批批国营企业勇敢地登上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之舟”。职工是改革的主体,如何发挥职工在改革中的作用,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用工制度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实行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轮换工等用工形式的总称。其实质是指劳动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对常德市正在进行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9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普遍推行了“三制三岗”,即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内部待业制;在岗、试岗、待岗,并且实行了薪随岗转、薪随职变,使企业内部开始有了“上岗”靠竞争的压力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
案情申诉人孙某,原为被诉人南京某厂的一名固定工,在厂设备科任车工。1995年1月1日,因改制,孙某与企业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书。1995年9月,孙某医疗期满后回单位报到,并要求企业恢复其工作岗位。企业则以厂内定员定编后无车工岗位为由,拒绝安...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02,(11)
89、什么是“双爱双评”活动?“双爱”指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双评”指评爱企业的优秀职工,评爱职工的优秀企业经营者。双爱双评活动是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建设,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提高其整体工作水平的有效形式。其基本内容是:(1)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领导班子得力,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和民主制度,工会工作富有成效并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2)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集体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7,(10):38-38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20.
工运一月大事(7月1日─7月31日)3日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在京联合召开纪念《劳动法》颁布一周年座谈会。会议认为,《劳动法》贯彻实施工作已获得初步进展,主要表现在: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工作健康发展;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已在大部分地区实行;社会保险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