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讲解犯罪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犯罪月历和犯罪时钟。我们说一年四季是有规律的,同样犯罪也是有规律的,而且根据季节的变化,犯罪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总结出犯罪月历和犯罪时钟。这个名字听着挺新鲜,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日历都很熟悉。我手里有一本《日夕》,大清光绪十四年,上面写着:“御制疏理,颁行天下。”过去的日历都是皇上制定的,里面有很多图,除此之外,里面写的字也很特别,中间是黑字,上面是红字。比如说“正月初五”是黑字,但是“正月初五”底下马上就有红字,写着“不宜出行”,什么意思呢?光绪十四年正月初五这一天就不能串门,…  相似文献   

2.
阿湘子 《政府法制》2009,(12):32-32
4月21日,在重庆市“宜居重庆”建设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发表讲话。他妙解“安”字时说:上面是个宝盖,代表“房子”;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妻室”,这形象地说明,一个人有了房子和媳妇,就可以“安”心了。  相似文献   

3.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法国,并在发表的《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不仅是人类痛彻的感悟.也是在深刻的反省中认识到了人类必须用文化的理性良知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最能够体现文化的理性良知的莫过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的儒学文化。在中华传统儒学文化中最具精华的部分则是孔子倡导的合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孔子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一、孔子所向往的西周“礼治”,代表的是西周大一统的政治法律秩序.“礼崩乐坏”首先意味着法律秩序的崩溃,因此,孔子的最高政治目标“复礼”显然包含着恢复西周法律秩序的含义.二、孔子的“德治”思想中并不排斥“刑治”,“宽猛相济”同样是孔子刑法思想的基调.三、孔子在容隐问题上有双重标准,即一般犯罪容许亲属相隐,而重大犯罪不得容隐.四、孔子杀没杀过少正卯,这是一个历史悬案.但无论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从孔子基本的思想倾向进行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而这种肯定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谢涛 《法治与社会》2006,(12):48-49
中国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某些现象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地接受着.即便偶感不平,也不过是发一两句牢骚罢了.很少会从制度上去追究它们的合法性。譬如,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人越过候诊室里的长龙不用挂号直接就找大夫看病开药。看到某些人在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台上拿着个本本向列车员一显示径直就迈上卧铺车厢。看到电力局的家属整日整夜地开着空调每月却只要出几十块钱电费.重点中学教师的小孩不用考试不用交“择校费”直接就可读本校.等等。  相似文献   

6.
郎咸平 《法人》2010,(3):40-40
我从来不预言的,但是我不得不提醒大家,2010年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首先消费这一驾马车,我也不用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老百姓哪敢消费!用什么去消费?这一驾已经跑不动了。出口,讲出口就不得不讲奥巴马,这个家伙来中国带来了三个“礼物”: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这三个大战之后我们的出口马车还能跑多远?这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现在还有一驾马车拉着中国经济向前走,那就基础建设。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靠持续投资基础建设而成为经济强国的。  相似文献   

7.
情景预防的概念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雄  孙静 《法学家》2002,(4):91-97
前言 从犯罪产生之日起,预防犯罪的思想也随之萌发。从古代中国的“以神助政”、“以礼防民”、“德主刑辅”到古代西方柏拉图的“人之品性”,亚里士多德的“均产法”,无不体现着这样的一种观念:“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这乃是一切优秀立法的主要目的”。 “预防犯罪是指从总体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能力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犯罪的主客观因素,阻止……  相似文献   

8.
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接朋友胡先生的电话:说他搞到一面钟形且上面有诗句的铜镜,叫我过去看看.放下电话,我寻思着这面古铜镜的造型和年代,估摸着这是面南宋时的钟形镜.  相似文献   

9.
幽默大王     
改姓某局进行先进工作者评选,评选结果是:王局长30票,寥局长1票,局里共31人,寥局长这一票是他自己投的。为此,寥局长这些日子一直闷闷不乐。一月后,寥局长突然改姓,大家都叫他丁局长。原因是,上次评选时,由于局里面多数职工不会写“寥”字,而在选票上写“王”字比写“寥”字就省事多了。  相似文献   

10.
杜渺 《行政与法》2000,(4):60-61
《了望》周刊今年第13期刊登施平的文章说,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有多种表现,其共同特点就是照抄照转,满足于作“收发室”和“中转站”。文章批评有这样一种干部,上面没说,他也不说;上面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上面说多少,他也说多少。上面发一个文件,他就照样转发一个文件,除了加一个转发的文头,一个字也不多;上面开一个会,他也开一个会,把上级的讲话照念一遍,一个字也不少。至于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如何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对不起,还“正在研究”。甚至就没有研究,也并不打…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连续看到几个中级人民法院出的布告上有错别字。其中有四张布告都有多处把“刺”字误为“刺”字;另一张布告把“聚丙乙烯”的“烯”字误为“稀”;还有一张把“执行枪决”误为“执行抢决”,等到印刷后才发觉,虽然在“抢”字的提手旁上加上一点勉强凑合,但浪费了时间、人力,布告贴出去又不雅观,让人看了感到不严肃。 我认为,布告上出错别字,不仅有损法律文书的严肃性,亦有损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做好各种法律文书的校对工作,谨防差错。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的具体实现关乎着刑罚执行的成败。要实现预防犯罪,就需要对犯罪的成因有实质性的了解,通过对心理学上人对不同层次的需要的研究,我们得出,预防犯罪首先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本文拟通过时犯罪成因的阶层式分析,揭露保障民生对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在突飞猛进。撤县改市、撤地改市的活动层出不穷。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城市就有城市病。在诸多社会病中,最棘手的要数城市犯罪了。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其实,还应当看到在任何时候,民都是以安为地。安全是安身立命之地,安全感是头号心理卫生。尤其是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民便从“以食为天”转化为“以安为天”。 为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就必须对安全感的对立面——犯罪率有个清醒地估计,准确地预测,以便采取相应对策。这里的“估计”、“预  相似文献   

14.
历代统治者在制定各项措施时,都把预防犯罪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总结预防对策,并对犯罪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注意将预防犯罪与经济活动相联系。总的来看,中国古代预防犯罪的措施主要包含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礼防民 德礼思想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西周。礼是西周法律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除了调整统治秩序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以为民坊”。即礼如堤坊一样,没有堤坊就要发生水患,没有礼则要发生祸乱。所以,礼起着“绝恶于未萌”、“塞乱之所从生”的作用。也就是说,礼可以用来作预防犯罪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法律科学》2015,33(1)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哲学观念.“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仁”源于东夷民族母哺其子、抵足而眠等风俗习惯.“仁”的基本精神是“相人耦”(人相偶)即人与人相互友爱、尊敬和合作.“相人耦”精神在殷周政治法律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孔子把朴素的“相人耦”习俗加工成为“人己和”思想,完成了“仁”的哲理化.同时形成孔子法律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属相和的礼治思想,君民相和的德治思想,君臣相和的贤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学说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的思想。这一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又包含着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水平、智慧力量的相互依存与统一,同时还包含着道德信念与情感、意志的统一。正是孔子的这一“仁智统一”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影响所及,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6):48-48
世界上的“李鬼”真的是很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 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感到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颜渊》中 ,孔子提出了“必也使无讼乎”的思想 ,这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如果仅仅孤立地看孔子的这段论述 ,我们也许会得出孔子企图取消社会的法律制度 ,完全用“德”来统领世界的结论 ,与法家用“严刑峻法”、“以刑去刑” ,① 达到长治久安有殊途同归之妙。这当然是一个误解 ,是一个没有全面考察孔子的思想及其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所产生的误解。但是 ,这个误解触及到了重大的理论问题 ,它为我们深入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法律思想 ,提供了契机。一钱穆先生说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宗法制就是以宗族的血缘…  相似文献   

19.
图像就有这个魅力,虽然它不说话,它没做任何解释,但如果你敏感,你看到这个人,你就可以看到他的身世,看到他的文化程度。——马未都这是一张老照片,上面写着具体时间,是民国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就是公元1924年。那一年,我爹都还没有出生,他是1926年出生的。这照片距今已经有九十一年了。上面写着"平遥留省一中同仁  相似文献   

20.
"垄断",这两个字我们听得很多了,但是世界上真正被垄断的商品是哪一种?飞机?汽车?香烟?石油?黄金?牛奶……好像都不是,你有我有大家有,谁能独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