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胆实践干部管理新机制,认真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1995年以来,全县先后“上”了200名优秀年轻干部,“下”了104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乡科局级“一把手”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25人。 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考核.让有功者上,让德才平庸者下。从1996年开始,江华县委对年终考核和民主测评连续3年为优秀档次的50余名干部,本着“有为便有位”的原则,大胆提拔重用。同时对民主测评不称职票在30%以上,综合认定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的干部实行免职.降职或改…  相似文献   

2.
三、银川市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的实践和经验。银川市委历来重视领导干部“下难”的问题。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要求精神,在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上,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赖才魁 《福建通讯》2000,(10):39-40
中共中央办公厅不久前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基本目标之一是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纵观我国的干部体制,长期以来都在“能上”的环境中运作,导致干部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地影响着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要认真地探索领导干部“下”的途径,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下”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12,(1):36-37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的具体工作部署,柳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行了一系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大力推进公推公选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科学识人选人用人;出台《柳州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暂行办法》,有效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出台《柳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胜任特征词典》,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干部的“上”和“下”联系起来考虑,在解决干部“上”的同时积极探索“下”的问题,对干部的“下”与“出”规定了一套比较合理、便于操作的制度,疏通了干部“下”与“出”的渠道。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干部评价标准和考  相似文献   

6.
张红娟 《前进》2002,(2):29-30
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是在从政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人素质。正确对待职务、岗位、权利和责任,是从政道德的实质所在。因此,从政道德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新时期我们党应该成为“三个代表”,不解决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问题,要成为“三个代表”就是空话。一、从政道德建设离不开民主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决定党的威信和人心的向背。良好的从政道德可以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不良的从政行为则会丧失人心,涣散斗志,败坏风气,甚而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7.
刘传旺 《前进》2002,(7):28-30
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临汾市委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先后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30余名。去年以来,我们又抓住机构改革这一有利时机,综合运用了近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一切成果,采取了“通盘考虑,公开运作,综合评价,集体研究”的办法选拔干部,先后提拔正县级干部38名、副县级干部124名,交流县级干部171名,分流县级干部120名,分别占到县级干部总数的19%、20%、14%。  相似文献   

8.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强调领导干部从政之德,在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考核评价干部上,坚持“德、能、勤、绩、廉”,“德”字居首。正所谓“德正事业兴,德厚根基牢。”当前,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期,如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实现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顺利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认真思考的重要命题。一、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各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等各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作风建设、联系群众人手,下大力气转变作风.改进党风。党风建设,道德是基石,从严治党就要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抓起。  相似文献   

9.
韩瑞平 《前进》2012,(8):24-25
近年来,太钢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扬干事创业作风,把几代太钢人做大做强不锈钢事业的不懈追求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推动了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转变,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一、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构建作风建设新格局太钢围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为构建作风建设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大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施集团公司任命二级单位正职、由正职提名副职的制度,二级单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职务一人担任,使得责任主体更加单一,职责更加明确;建立了以“描点”为主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政治合格的前提下,实行“描点上、干部上,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能卜能下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干部选任的问题上,组织部门做了大量的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规范了干部“上”的机制。但是,在干部“下”的问题上,除了因触犯党纪国法受到党纪处分、行政处分、法律法规制裁的干部以外.其他干部能“下”的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清浦区委组织部在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完善于部“下”的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要在扩大民主上下功夫,建立科学、客观的干部考察标准,改进考察方法·疏通干部“出口”,实现人岗相适,营造领导干部“能下”的社会环境·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全面推行聘用制,解决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相似文献   

12.
张贤东  于杰 《人事管理》2000,(10):25-26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活力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然在改革的道路上徘徊作祟,已影响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是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干部“能上难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破解干部“难下”和“难出”的问题,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强化制度创新,初步建立了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标准和调整体系,先后对7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指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探索和完善实绩考核,深化干部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其目的就是要建立领导干部正常的淘汰机制,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建立一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干部队伍。近年来,五华区委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积极探索干部实绩考核的方法,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的有效途径,在1998、1999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双目标”(党建、行政目标)公务员考核,特别是今年三月份对区属城管监察大队和十二个中队长实行任期末位淘汰考核制,共淘汰了中队长3名,占25%,提拔5名,占41.7%,交流5名,占41.7%,留任2名,占16.7%,平均年龄为38.83岁。比原来下降了1.97岁,妇女干部和文化程度的比例均有所增加。通过实绩考核,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探索了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一、实行干部聘任制1998年初,五华区委、区政府根据城区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积极配合昆明99世博会环境整治,决定...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成为制约干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些干部不能为、不善为、不愿为、不敢为,却占着岗位,导致优秀干部上不来,干部队伍活力不足。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路径,通过严明“下”的标准、考准“下”的依据、畅通“下”的渠道、强化“下”的保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相似文献   

16.
韩强 《长白学刊》2003,(5):20-22
改革开放以来,在干部制度改革中,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仍较广泛地存在着,只不过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是解决终身制问题的首要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尚宪芳 《前进》2003,(6):29-30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途径和渠道,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一、实行民主选人用人制度,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用民主的办法把好人员“上”的途径我们大力推进干部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和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尽可能扩大民主,…  相似文献   

18.
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日前表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中组部将会同中央纪委等单位,抓紧出台一些急需而又可行的制度,包括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和回复组织函询制度,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办法等。积极推进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疏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形成干部正常退出的机制,从制度层面上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在“下”的方面取得突破,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武汉市汉阳区委解决干部“下”的问题,决心大,动真格,建立机制,措施得力,使干部“下”得服气,形成了一种“优者上、庸者下”的导向作用,这样干部队伍理得顺,用得活,如同一池春水,顺畅流动,值得借鉴,可资参考。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建立机制。比较而言,后者更重要,更带根本性。干部“上”易“下”难的观念根深蒂固,至今还缺乏一种宽松的社会氛围。作为“下”的本人心理上难…  相似文献   

20.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图从领导干部这一角度,通过访谈、座谈、抽样调查等方法,对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在“能下”),旨在探索建立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相适应的,以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为目标的干部管理体制,使干部人事管理更好地由“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