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二十五年前,罗马尼亚大公阿列克塞得鲁·依奥·库扎举借了第一笔外债。从那时起,罗马尼亚对外共支付了一千多亿美元的债务,但它始终是一个债务国,只是到了今年三月底,它才第一次还清了全部外债,从而在当代世界债务增长的灾难性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奇迹。罗马尼亚始终把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作为国家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七十年代初,由  相似文献   

2.
东欧国家向西方举借外债是七十年代初国际上实行东西方缓和的产物,而前南斯拉夫举借外债的时间更早一些。 前南斯拉夫从1947年到1991年共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55亿美元,使用世界银行90个价值为6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到1991年底前南斯拉夫所借外债约为145亿美元。 波兰1970年以前基本上不欠外债(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外债除外),1971年欠西方债务10亿美元。从1972—1975年实行扩张的投资政策以后,外债急剧增加,1975年外债已增至84亿美元。到1987年12月,外  相似文献   

3.
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境外债务不断积累起来,形成庞大的境外美元资产,这是美国债务经济的国际循环.美国债务经济根源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国际本位货币的地位和美国各类金融资产的国际流动渠道畅通是形成其国际循环的两个支柱.美国债务经济的持续扩张使全球流动性因此而加速膨胀,于是不断膨胀的美元流动性最终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引起全球金融系统的严重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奏,它必须适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停滞的国内生产率和恶化的贸易条件已导致东欧集团、南斯拉夫和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地缓慢。七十年代上半期增长率平均超过7%,后半期下降至不到4%,而到1982年甚至下降到1.5%。在过去三年内,国内投资减半,产量下降和外汇收入减少,而纯外汇债务已闯850亿美元的大关。1980年到1982年之间,整个苏联和东欧与西方贸易量估计下降了11%。自1981年年中起,东欧事实上断了国外贷款的来源,从而加速大量削减进口量。两年中,东欧六国进口减少了18%,即由1980年的343亿美元下降到1982年的280亿美元。与此同  相似文献   

5.
罗马尼亚:一度是石油主要生产国,现在正用第三套复兴方法来刺激生产。但是根据最近估计,石油储藏量只有二亿一千四百万吨,枯竭的日子不远了。由于石油短缺,严重依赖炼油和石油化工的经济已经衰退,而且罗马尼亚发觉要资助开发其他燃料资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个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从国外获取原料来发展经济对于日本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它所需的原料绝大部份要靠进口,但必须把进口的原料加工为制成品提供出口。这些制成品的加工附加值高于原料价格数倍以至十倍以上。这不仅能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因此,日本经济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依赖这种加工贸易的发展。而它所拥有的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口是实现这一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根据日本银行最近报导,在截至1963年3月底止的一年中,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达6,890万美元;自印度尼西亚进口仅4,150万美元。 机械、纺织纱线、纺织品及备用零件仍占日本出口货值的最大部分,而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则主要为石油产品,矿产品及木材。日本进口的印度尼西亚橡胶很少,保值34.4万美元。 作为池田在1963年9月访问印度尼西亚的结果,日本给予印度尼四亚的已纳入计划的紧急援助由200万美元增加到1,200万美元,在池田访问结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面临着殖民主义时代遗留的经济结构需根本改造的任务,在解决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菲律宾独立的头几年开始,进口就有其极重要作用。进口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多种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重要的、又是唯一的来源。进口对国民总产值的比率说明,它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一比率从一九五○年的百分之十三点三,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八。 整个战后时期,菲律宾的进口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这是外汇稀缺和必须保护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9.
截至1998年底,俄罗斯的外债已达到1508亿美元,内债约70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包括外国人持有的短期国债和联邦债券(1998年8月17日前他们购买了160亿美元的这种债券),还有地方政府借的外债(约50—100亿美元)。这些巨额债务,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按20.65卢布折合1美元计算),还债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34%。1.俄债务危机的成因极为复杂,败政亏空是一个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十年,罗马尼亚婴儿出生率不断下降,并且人口出现老化现象。六十年代,每一千人只有十四点三成活婴儿,即每年增加二十万婴儿。七十年代早期,每年人口增长则下降到十万;七十年代后几年,人口年平均增长数是二十万,而一九八三年,只有六万五千。出生率下降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一九一六至一九年全国人口大为减少,严重影响了罗马尼亚  相似文献   

11.
美国商务部在今年8月19日发表了一份关于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及地区贸易情况的报告。该报告用详尽的统计数字说明了美国的商品贸易赤字在今年六月份达到了自1988年2月以来创纪录的120.616亿美元,使该月成为5年多来贸易逆差最大的一个月,这比五月份的83.763亿美元增加了44%。报告说,6月份出口下降33%,达376.484亿美元,而进口却增加了5.1%,达497.1亿美元。其中美日  相似文献   

12.
驻青岛韩资企业文化探讨——以泰光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在华投资迅速增加,山东半岛因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成为韩国投资最多的地区。到1997年底,山东省共批准韩资企业2526家,合同韩资额36.7亿美元,实际利用韩资21.6亿美元。其中青岛市上述两项指标分别是17.41亿美元和10.18亿美元,均占山东省的47%。可以说韩资企业对青岛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韩国企业在青岛能够得到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韩国独特的企业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企业远播声名、不断壮大的工具和助剂。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罗马尼亚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8.6%左右(1930年),农业工作主要靠原始工具以及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尽管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北纬44°~48°)和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饲养牲畜,但是,解放后,由于执行片面强调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的方针,农业一直罗马尼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波兰在其经过民主选举的新政府领导下,面对着经济彻底变化的未来。然而,团结工会政府仍必须正视波兰过去遗留下来的经济产物:债务问题。波兰必须向西方国家支付400亿美元以上的利息和本金,这并不是市场经济就容易解决的问题。和阿根廷(债务460亿美元)和印度(债务400亿美元)一样,波兰排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一系列动荡以后,罗马尼亚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和其他东欧国家一样,都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投入大量资金等手段来阻止经济的下滑趋势,争取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是,从1992年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无改观。统计表明,至1992年底,罗马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4,500亿列伊,与1991年相比下降了15.4%。造成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产值的大幅度下降及部分农产品的减产。罗马尼亚的工业大多为初级产品的加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整个工业的10%—80%需要种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来,正当菲律宾从英国进口的商品迅速增加的时候,菲律宾对英国的出口却下降了,儘管菲律宾放松了外汇管制,而且比索的币值日益下降,但1962年菲律宾从英国进口的商品又有所增加。总的說来,由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特别貴,而外汇管制的开放又已經刺激了菲律宾从非美元地区的进口,并且便它达到同样的程度。 从英国进口的商品显著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由  相似文献   

17.
东盟国家进口市场近况和走势刘迪辉一、东盟国家进口增长趋缓及其主要原因在80年代后期,东盟国家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其进口商品市场规模成倍扩大,东盟(不包括文莱)进口总额在80年代末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226亿美元(1989年),1992年,五国进口...  相似文献   

18.
1962年,英国向南越推銷的商品又有新的下降,人们不难由此預测英国日后在南越的市埸情况。英国对南越的出口总值,1960年是260万鎊,1961年只有169万鎊,到1962年又下降到120万鎊。 这是由于1952年正当(美国)增加对南越的貸款而全面实施“专买美国貨”政策所致,而南越以自己的外汇支付进口的計划又由1961年的1亿零1百万美元減少到1962年的6,200万美元。 只有英国汽車的銷售量保持或接近1961年的原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外债管理比较研究任会中中国自从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借债的增长幅度很大,到1993年底止,外债余额已达835.73亿美元①,中国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债务大国。随着我国利用外债总量的迅速扩大,其外债管理问题日益重要起来。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前,罗马尼亚属于欧洲大陆上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原料开采利用只朝单一方向发展。与此相应的定居结构的特点是:城市人口稀少而农村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占绝对多数。1930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只占21.4%;1948年以前,仅仅上升到23.4%。同许多东欧国家一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成为罗马尼亚人口分布的转折点。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人口迅速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