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实践》2001,(4):24-24
350多年前那个甲申年,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然而不久,大顺军也从胜利的高峰跌下来,很快失败了。57年前,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朝灭亡和李自成失败的教训。1944年3月18、1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郭沫若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了鉴戒历史的教训,我们重新刊登《解放日报》的编者按,并建议重读一下《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2.
1944年是朱明王朝灭亡三百周年,也是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洽好又逢甲申,《新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准备发表纪念文章、时在重庆的郭沫若闻讯后.积自己多年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在当年3月19日的《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4日。  相似文献   

3.
值得铭记的历史启示──纪念《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闻立树,王连夫今年3月19日,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统治的350周年,又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发表50周年。岁月荏苒,半个世纪后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甲申之年,历史的往事再次成为热门话题。360年前,腐朽的明王朝土崩瓦解,崇祯皇帝跑到景山吊死在一棵槐树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但胜利的果实在四十几天后便得而复失。60年前,郭沫若写下《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文章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整风学习文件,而且为共产党赢得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引为鉴戒的生动教材。古人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便道出了以历史为鉴戒的重要作用。当年,中国共产党从《甲申三百年祭》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胜利时骄傲的危险,并以李自成的教…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也是明王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北京失败360周年。历史的风烟虽已远去,而史学宏论却常读常新。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研究历史的兴衰,探索执政规律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甲申三百年祭》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本刊特发表几位专家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翟玉琢 《党史博采》2004,(10):45-46
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题为《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不久在延安和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此文之所以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因为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部攻进北京,灭亡明朝,是1644年,按古代干支纪年为甲申年,到郭沫若写这篇祭文的1944年,又逢甲申,整整过去了三百年。从《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到今年,再逢甲申,时光又过去了六十年,但重读这篇文章,感触颇深,觉得仍有很现实的意义。《甲申三百年祭》摘引了《明史》、《明史北略》、《甲申传信录》等许多史料,客观详尽地评介了李自成的成败和明朝灭亡的原因。李自成…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1):32-32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3月,《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写于三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祭》文秉笔直书,言说了明末李自成进京出京,由胜到败,39岁战死在九宫山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40年代中,郭沫若发表了史论名著《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甲申祭》),曾威撼雾都,誉播中外。朱明王朝覆灭和李自成起义由胜利走向失败迄今已有了350年,《甲申祭》发表也有了50年。当我们步入90年代的中期,再展读这篇名著,仍能感受到它的力透纸背之功,不禁虔心扣问历史的殿堂,以明历史上兴衰存亡之道,更坚定我们对当代反腐倡廉的斗争意志和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12.
赞誉“甲申年祭”列入整风文件 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之后,领导中国革命和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热,全国形势正处在对敌斗争的紧要关头和夺取抗战胜利的前夜.如何避免“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严峻地考验,也是毛泽东同志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毛泽东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下,曾被周恩来誉为当时中国“革命文化班头”的郭沫若,于1944年3月上旬写出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在《祭》文中,郭沫若紧密联系现实,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明史,对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历  相似文献   

13.
黄禹康 《党史博采》2011,(11):28-30
1944年3月19日,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刊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19日,是郭沫若大师发表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60周年,也是朱明王朝灭亡、李闯大顺政权攻占北京360周年。当年虽然有人对郭在“甲申史沦”中提及的往事不屑一顾,乃至大加鞭挞,但60年前的甲申,学政两界的民主进步人士还是不约而同地对之进行讨论与研究,引起一场重大的风波;改革开放新时期,学界又因此而引起风波;今  相似文献   

15.
用民主和法制打破“人亡政息”的周期率──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思考龚兴盛由今上溯350年──1644年,即农历甲申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腐朽的明王朝覆灭,一件是新生的大顺政权夭折。这一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集团因腐败而导致“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6.
六十六年前,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原因。同年,毛泽东同志把《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文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警世名言,尽人皆知。而"两个务必"思想与《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70年前,由大文豪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首发,由此引发朝野震动、国共交锋,进而启发了毛泽东,直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甲申三百年祭》的撰写和发表1943年3月,国民党抛出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并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国民阅读。该书堪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起义军打进北京而后迅速退出北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就此历史教训写出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的50周年。毛泽东曾于50年前的延安整风中号召全党学习郭老这篇文章,这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历史是值得回味的。公元1644年正月,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仅仅40天便被迫撤离,败走西安,李自成本人后来也跑到湖南夹山寺当了和尚,落得个孤灯伴日,匿迹山林的下场,造成千古遗恨。导致…  相似文献   

19.
360年前,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场轰轰烈烈、叱咤风云、席卷了大半个国度,且把大明王朝推翻了的李自成农民起义胜利了;可是进入北京以后,起义军一些首领因为胜利而骄傲起来,生活腐化,进行宗派斗争,以致这次起义于次年陷于失败。60年前,1944年春上,重庆《解放日报》连续4天刊出了郭沫若的长篇史论《甲申300年祭》,总结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历史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同志读后加以热烈的肯定和赞扬,之后不久,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的报告,其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似流水,叫人感喟。按照中国农历干支纪年方法,弹指一挥间,今年又逢甲申年。甲申年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在60年前的甲申年即1944年,郭沫若撰写了纪念大明王朝和大顺王朝灭亡300周年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宏文吸引了在延安领导抗战的毛泽东的眼光,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作关于学习和时局的报告时,对此文作了高度评价,并将它列入整风运动的文献,甲申年由此被赋予了特定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