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推翻建文帝,登上皇位。当第一次例行朝会时,朱棣要求建文朝的旧臣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彼时兵部尚书齐泰、大儒方孝孺等人因为与朱棣作对,刚刚被株连九族甚至十族,整个南京可谓充满肃杀之气。大臣们噤若寒蝉。朱棣早有准备,命人抬出一口大箱子,里面全部是建文帝在位时大臣们写的奏章,其中很多是如何对付朱棣的折子。大臣们见了面面相觑,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  相似文献   

2.
地名趣谈     
<正>大连名称的由来,就十分令人叫绝。1880年,李鸿章在辽东湾的另一侧水域,建北洋水师和军港,苦于无地名而惆怅。一天,他在海滩散步,放眼望去,但见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一侍臣脱口赞道:"好大的阵势,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李鸿章喜出望外,大声道:"有了,就叫大连湾!既气派,又实际。"大连之名因此而得。天津,历史上叫"直沽"。燕王朱棣率兵南下,由直沽渡河,才易名"天津",意即天子的渡口。朱元璋死时,并没把帝位传给儿子这辈,而把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充炆(建文帝)。燕王朱棣不满侄子当皇帝,便从北京出兵,曾在直沽顺利渡河攻下沧州,后统领大军攻下南京。燕王朱棣当了皇帝,却将首都定在北京。朱棣是军事家,知直沽乃军事要地,称其"天津卫"。  相似文献   

3.
池敬嘉 《台声》2004,(11):68-73
郑 和下西洋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可谓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是仅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郑和是三上东洋、九下西洋,还不包括二次到台湾的活动。由于明 · 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之后尘,一把火烧毁了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踪迹建文帝。杜撰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  相似文献   

4.
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素有"中国茉莉之乡"美称的横县,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应重点打造海棠桥、海棠公公、淮海书院、应天寺、鸟石书院、紫澜书院等人文景观,全面提升横县旅游文化品位,充实"大南宁旅游圈".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事让明史专家来讲,毕竟与众不同。王春瑜最新出版的《看了明朝就明白》,尽管只是一本随笔集,并不是结构严整章节分明的专著,但是学术含量高,有助于读者弄清楚明史中的许多问题。去年是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些博物馆举办了专题展出,一些报刊发表了纪念或研究文章。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是比哥伦布更早的航海家,王春瑜的这本书就说清楚了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许多事。这件事要从燕王朱棣(即永乐皇帝,明成祖)夺得帝位说起。当他的军队攻入南京的时候,宫中大火,他宣布一具烧焦的尸体是建文帝的遗骸,予以礼葬,以绝臣民对建文帝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领导决策者来说,经常同时承担多项任务,这时就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理好工作顺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明初,燕王朱棣北平(今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就在于他把艰难的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然后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实施。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改元建文。建文帝朱允炆力行削藩,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7.
张战良 《乡音》2013,(8):34-34
2012年是灵寿县八届政协的开局之年,我作为科教文卫委副主任,参与了许多亮点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7月份参与举办中国灵寿傅氏文化研讨会。灵寿傅氏系明清两朝的名门望族,其先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锦衣卫指挥使,称"锦衣公"。锦衣公之子傅才随燕王朱棣北上燕京,后卜居灵寿,繁衍生息,到清末已达400余年。其间出进士5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的形成及散佚《永乐大典》是600年前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借"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年号"永乐"。为了巩固政权,炫耀文治,朱棣下令由太子少保姚广孝和翰林院学士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以便于  相似文献   

9.
也谈建文帝与郸城仟姓──兼与程万鹏、李四端诸同志磋商徐公卿数百年来,关于明朝建文帝的下落问题,一直是我国历史上一大疑案。建文帝朱允以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津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津遂立朱允改为皇太孙。朱元潭死时,他刚...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7,(9)
2004年,天津人轰轰烈烈地纪念了自己城市的600岁生日。研究天津历史的专家告诉人们:天津人的确是有怀旧资本的。在中国历史的初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这里留下遗迹;建安年间,曹操下令开凿出了海河水系,由天津入海;元朝初建,海运开通,得名海津镇,为天津商业北方重镇地位垫上最后一块砖;明朝永乐初年,燕王朱棣挥刀进京,赐此地"天津"之名,意为天子渡河之地;明清时代,天下财富聚之能来分之能去;近现代史,无数个第一标示着辉煌显赫。  相似文献   

11.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的最终下落,早已成为中国学者和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历史谜团之一。四大谜案、八大谜案、十大谜案,无不有建文帝的一席之地。而许多年来,国内有30多个多地方都提出曾经留下建文帝的踪迹,但都没有被最终确认。近几年,随着人们的努力和可资佐证的证据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宁德,这个位居闽东的地方,已逐渐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极为重视纲常名教的古代,主流思想观点虽然也强调要尊师重道,但更加强调主张具有一定民主平等色彩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无常师"等。这一点似乎也为政府所接受。所以,在古代立法指导思想的"三纲"中,只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却没有"师为弟子刚"。古代连坐制度并不包括师生范畴,明朝方孝孺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  相似文献   

13.
读者观点     
《小康》2020,(18)
正医患关系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关系。看到王辰院士的这句话和他年轻时经历的故事,我相信,在如今的社会中,相信并努力营造这种关系的人们仍然是大多数,我也愿意为了这份美好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950万人走向考场这天,药家鑫走向了刑场。也曾经历过高考的药家鑫,据说原本是个"好学生"。媒体称:老师们依然记得药家鑫的样子,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他到世间来,不是为了杀人。他的人生目标,也不是做一个杀人犯。他甚至不是  相似文献   

15.
一、明朝的社会福利措施和政策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黾吼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共统治277年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2014年,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项目在柳州、钦州、贺州3个市整市推进,在横县、合浦县等35个县(市、区)全面实施,至2014年12月底,全区基本完成1.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我愿意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我愿意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2月9  相似文献   

17.
正朱棣迁都的原因说法甚多,有言北平是朱棣燕王的"龙兴之地"者,有言他不习惯于南京的生活,有言他在南京杀人太多而不安于内廷生活。此类说法仅从帝王一人之好恶判断国家都城之所在,显然过于简单,因为都城是一个国家政治和军事中心,是国家权力运行的中枢,都城的选择一定有周密的考虑。对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研究成果颇多,像国内的明史学者毛佩琦、商传、晁中辰,中国台北学者朱鸿、日本学者新宫学等都有论著探讨成祖迁都的背景、目的、影响和评价等,相关论文更是丰富。虽然学者在诸多问题的观点有明  相似文献   

18.
古刹钟灵     
正佛说:舍得之道,人生之道也。世上难以定夺的是"舍得"二字,舍得与舍不得是人生的两难。白露刚过,我随同文友前往南安雪峰寺游览。慕名已久的南安雪峰寺位于南安市杨梅山中,始建于唐代,为闽南名刹。此前,我一直纳闷:福州闽侯也有雪峰寺,缘于地处福州北面高山,寒冬多见飘雪,故取名雪峰寺。然而,地处闽南气候较热的南安市罕见下雪,怎么也有雪峰寺?原来,闽侯与南安两地的雪峰寺一脉相承。闽侯雪峰寺素有"南方第一刹"之称,开山创寺者为义存大师。  相似文献   

19.
寻亲记     
今年的4月16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侯镜如先生之子侯伯文先生(全国政协委员)从香港给永城市委统战部长吴冬梅发函,请求帮助查找其一个永城亲属的下落。他在信中说:"我父亲侯镜如(侯心朗)是永城县(现为永城市)侯楼村人,他的一个外甥李介仁,解放前加入中共,在华北地下党刘仁同志带领下,和我父亲秘密接头策划国民党92军北平起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的许多一线大城市都很难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为何在横县却能坚持17年?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习惯如何养成?小城横县的实践,值得解读。破解"垃圾围城"之困和其他地方一样,随着城区扩建和人口增长,横县县城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被"垃圾围城"的难题所困扰。"到1999年,县城垃圾日产量平均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