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对立交流期到和平发展期的重大转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大陆对台政策、岛内政局、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今后一段时期,协商和解、全面交流、和平发展仍将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但两岸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64年,两岸关系的发展极不平凡,经历了从冷战对抗、隔岸对峙,到僵持对立、政冷经热的“冷和”,直到当前的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这一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既离不开前人种树绿荫,也离不开后人继往开来。对此,本文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立场、政治基础、根本保障、强有力靠山和有效途径五个方面,对64年来大陆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两岸政党间交流的开启,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便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主题。胡锦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十分丰富,对于深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1、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必然选择;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3、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靠保障;4、两岸同胞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5、保护台湾同胞利益是推动开展对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深化交流合作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64年,两岸关系的发展极不平凡,经历了从冷战对抗、隔岸对峙,到僵持对立、政冷经热的"冷和",直到当前的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这一历史最好时期的局面,既离不开前人种树绿荫,也离不开后人继往开来。对此,本文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立场、政治基础、根本保障、强有力靠山和有效途径五个方面,对64年来大陆对台工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5.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两岸经贸文化等交往的持续深入发展,对推进两岸建立互信机制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平台,奠定了基础。虽然两岸互信机制的建立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影响两岸互信机制建立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创新的精神去探索建立两岸互信机制的路径和架构,不断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以期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以“一个中国、和平发展”为主调,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成就,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战略部署,是指导现阶段对台工作政策与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是两岸关系主体为保障和推进和平发展中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变迁,在科学思维指导下制定形成处理两岸关系的规则、原则、准则、协议等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协调两岸关系的各类组织机构平台,确立强化两岸关系主体的共同认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具有过程性、综合性、治理性、目标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构想萌芽、曲折顿挫、创新发展等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清晰、制度系统不够完备、制度主体不够广泛、制度效应不够充分、外部环境不够和谐等主要问题。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应从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推进、扩大制度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制度红利的广泛外溢、完善制度建设的风险防控等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8.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两岸文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文化蕴含的爱国、尚圆、求宗、拜祖、民本、责和等内涵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共筑两岸共同的精神纽带,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是实现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要有新思想,开创新局面要有新思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新事业和新创造,需要新理论新政策,两岸应怀有一种超越地域间政治矛盾长期对峙的新视野和新智慧,在多极化、多元化世界政治范围内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和选择.一方面我们要照看到两岸发展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不纠缠于历史,要有创造性的视角和眼光,更多的朝着未来或朝着两岸民情、民意去转变,超越某些政治狭隘和短视,排除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干扰,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的政治利益,着眼于两岸政治所共同追求的人民福祉和幸福,着眼于未来去重构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累积互信与尊重,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价值,高屋建瓴重构未来,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从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了解决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坚定地提出两岸“和平发展”的前号,赢得了两岸关系发展酊主动权和机遇,同时也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光明的方向。党的十七大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论述,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的最大类书。创意并真正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清康熙皇帝之三子诚亲王胤祉的老师陈梦雷。全书在康熙晏驾前已经完成。雍正帝胤祯即位后,因对与其争权的前太子胤、三哥胤祉极为不满,所以对为胤祉主编该书的陈梦雷痛恨至极,将其流放。该书原稿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可能在陈梦雷家被查抄时销毁,这是该书成书过程至今不详的原因。乃礼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文化名山 ,其崇奉的道教神为真武帝君。真武帝君的本义以及文化意蕴是我们探索武当文化本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原始宗教和信仰而来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所导致的真武文化的重生、崇生思想 ,由五行学说所导致的真武帝君的主镇压和杀戮等思维模式的转型 ,体现了真武帝君的双重文化意蕴。二者的辩证交融 ,对武当文化的定位、塑造和弘扬 ,具有特别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群中,有一座特为迎接六世班禅来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寿辰而建的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踏进山门,高大的碑亭前檐云龙斗匾上乾隆御笔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题额“智光普照”赫然入目,民族团结的情愫不禁油然升起。如果说,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是一部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史诗,那么须弥福寿之庙就是其中最辉煌壮丽的篇章。自愿来朝 历史必然宗教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任何宗教的存在和发展都与社会密切相关,都要积极应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亦即宗教的“应世”问题。特别是处于政权更迭、社会转…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既力图通过内在德性的修炼,展现自己的道德影响力和人格力,又将内在德性扩展为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仁由己,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影响、教导以及引导追随者和社会大众,力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性领导。"内圣外王"的德性领导是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能成为"圣人王",更是一种精神隐喻,旨在最终实现一种"不知有之"的自我领导。  相似文献   

15.
黄帝作为今天华夏民族的始祖,受到全球华人华裔的认同。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使黄帝的出生地和活动中心变的含糊不清,产生了不少的争论。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河南省新密市古城砦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今天的新密市一带正是黄帝发展壮大后所居政治中心之“轩辕丘”,与钱穆先生早年的论证相吻合,而考古学上的印证对于我们进一步研讨钱穆先生的学术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将贞观朝的开明政治和唐太宗的不朽业绩与《贞观政要》相联系。其实,记录这段历史最为详尽的史籍,莫过于在太宗去世后高宗为之修纂的《唐太宗实录》。《唐太宗实录》的修纂,为贞观历史提供了仅次于起居注和档案的原始记录和史料,勾画出“贞观之治”的壮丽画卷,从而也为后世君臣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借鉴的依据和效法的对象,并对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至今,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汉武帝“尊儒”采纳的是董仲舒的建议,并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儒学反思的基点,笔者认为不妥。笔者认为,汉武帝“尊儒”采纳的是王臧的建议,有《史记》为证,“尊儒”只是“绌抑黄老”,主要用儒学治国。我们今天反思儒学应以此为科学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平定岭南以后,在骆越地区采取"以故俗治""毋赋税"的"初郡"政策。这种政策加强了中央王朝的集权领导,对骆越民族的社会稳定、提高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对后来出现的羁縻制度、土司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古寨山是丹江口市凉水河镇的一座小山,传说玄天上帝曾在此落脚而成为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圣地。每年三月初三玄帝圣诞日,古寨山地区民众全民上山进香,信仰气氛浓厚。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信仰、民间宗教涉及到官、教、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官即政府处于关键地位,应该起到领导与引导的作用,以促进三者良性互动、共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