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共同富裕既是发展问题又是分配问题。“富裕”意味着发展达到了较高的阶段,“共同”意味着发展成果公平享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路子应当怎么走?我们正在进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其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撑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同富裕,着力改善民生兜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作为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处理好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当前必须正确解决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承认两者具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忽视个人致富而形而上学地片面追求共同富裕,搞绝对化,结果往往只能是口号式的“共富”,而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富裕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明确“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上,明确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实现的全体人民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创新,构成了新时代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问题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深刻领会这一点,对于认清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是有重要帮助的。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科学社会主义,不论作为思想体系、革命运动或者新的社会制度,它都是从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民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巩固,关系到党执政的根基,它的基本内涵就是耍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它的特质就是共同富裕,它既是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又是检验各项工作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邓小平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三农”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把改革作为基本动力,把“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基本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7.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如何领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往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解释,而忽视概念本身包含的对社会生产力的说明。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出自3卷的引文出处,只注明页码)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概念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理论中 ,实现共同富裕与实现现代化是同步的 ,从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起 ,我们就要把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心课题”“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不但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有层次的历史过程。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西方基本收入理念,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全面深刻的批判,而且在实践上实现了有力的超越。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视阈下,完善初次分配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强化再分配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手段,鼓励三次分配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法。西方基本收入理念及其方案实质上不过是资本主义内部对资本主导分配格局的局部微调和简单改良,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劳资对立、贫富悬殊和绝对贫困。践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着力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做大“蛋糕”,形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分好“蛋糕”,促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正视“蛋糕”,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一、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说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是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这一观点,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富裕”体现着人的本能需求,“共同”体现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富裕”是让人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是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这一本质特征反映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由经济-政治-社会逻辑构成的综合问题域,是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共同论域,其核心要义离不开“共享”二字。共享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伦理出场引发了对于“共享伦理-共享价值-共享权利”的理论反思,阐明了共同富裕的伦理底蕴、伦理使命和伦理要求。通过重塑共同富裕的“伦理协同-伦理激励-伦理约束”机制,共享理念实现了主体范式、规律范式和理想范式的谋划,集中反映了共同富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通过回答“谁之富裕”“何种富裕”“如何实现富裕”三个不断递进的伦理问题,重申了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兼顾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的终极目标,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邓小平公平分配观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要动态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共同富裕观: 如何认识目前的收入差距?如何认识中等收入者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它的实现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很大丰富为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克服平均主义,调  相似文献   

14.
蒋政 《岭南学刊》2014,(1):22-2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孙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有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中一个崭新的基本观点。他还强调指出:“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统一战线》2006,(7):25-25
要努力把“光彩事业十、百、千活动”做成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做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力工程,做成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品牌工程。一是要把开展“十、百、千”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各地要在组织实施“光彩事业十、百、千活动”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自觉做到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结合,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相结合,遵循市场法则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相结合。让参与“光彩事业十、百、千活动”成为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觉行动。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崭新…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而且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它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和发展道路探索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在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时提出,希望大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三是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当代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命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即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0.
李铭 《群众》2022,(2):16-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共产党人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