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当时朝廷许多官员假冒资历门荫。太宗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太宗大怒:"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  相似文献   

2.
唐朝贞观年间,朝廷取士盛行乡举里选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发现有人伪造出身、资历,很生气,便下旨说: “允许他们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处死不怠。”不久,有人弄虚作假,被查了出来,大理寺少卿戴胄依法判他充了军、太宗知道后很不满意,责问戴胄: “我已下过敕令,不自首的应处以死刑,你却只判流刑,显得我说话不算数。你是否受人贿赂,得到什么好处了?”戴胄辩道: “陛下执意要杀他,这就不是我职守中的事了。臣下是执法的,只能依法办  相似文献   

3.
法与言     
近读史书,古人在法制问题上,也曾有依法不依言的记载,个人服从法律的作法是我们足资借鉴的.唐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认为绞刑、断趾等刑太惨,便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与一些学士、法官更改律令.法官们遵命把绞刑、断趾改订为“役流”.太宗下诏颁行.当时,唐朝盛行选才,有不少人假造资历,诈骗舞弊.唐太宗又“敕令自首,不首者死.”不久,发现了选才舞弊的人,唐太宗让杀掉,但是,忠清公直的大  相似文献   

4.
石敬瑭起兵时,后唐君主任命翰林学士张砺为招讨判官,跟随赵德钧去河东援助张敬达。张敬达兵败后,张砺归顺了契丹。辽太宗见张砺为人刚直,富于文才,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张砺办事总是直话直说,无所顾忌,辽太宗就更器重他。会同初年(公元938年),张砺被提升为翰林承旨,兼任吏部尚书,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到了汴地,将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等人大肆屠杀、抢劫,张砺便上奏辽太宗说:“如今辽国刚刚占领中原地区,应该让中原的人来治理,不能单靠辽人和您身边的亲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则会人心不服,得到的中原之地也会失去。”辽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  相似文献   

5.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存在共同正犯.在本罪中,负有报告义务的人不能成立狭义共犯,没有报告义务的人可以对负有报告义务的人成立狭义共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从犯罪的主体来看,必须是两个以上的复数主体;从犯罪的主观要件来看,数个不报或谎报的人之间不仅存在不报或谎报的共同故意,而且还应存在明知不报或谎报的行为会导致贻误抢救而仍为之的共同故意;本罪既可以是危险犯,也可以是实害犯,当其为危险犯时,其实行行为具有单一性,当其为实害犯时,其实行行为具有复合性.  相似文献   

6.
一魏征,这位被唐太宗誉为“人镜”的杰出政治家,在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是有口皆碑的辅弼重臣。他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完成“贞观之治”的大业中,其卓著政绩是足以与太宗交相辉映的。唐太宗自己就常常当着群臣夸耀他说;天下安宁“皆魏征之力也”。因此,贞观十七年,当魏征病逝时,太宗破例亲临凌烟阁纪念堂,对着魏征的遗像,悲痛地挽诗曰:“唯当掩泣云  相似文献   

7.
赴杭州采 访胡松 涛前,记者就受到“警告”:他是一个不易采访的人。 上海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江文志付检察长告诉记者:论资历,现在杭州铁路分局许多处局级干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为什么长期待在东都洛阳,甚至连死也要死在东都洛阳,说起来是有原因的。则天原为太宗才人,太宗病重侍寝时和时为太子的李治相识。太宗死后,李治继皇帝位,是为唐高宗。则天也因唐朝的有关规定到感业等出家为尼。因为有了唐高宗这层关系,她出家后不久,高宗征得王皇后同意后即把她接到宫中。  相似文献   

9.
解读一:明确矿山实际控制人刑事责任分别明确了矿山的实际控制人及负责生产经营管理的投资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规定相关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对矿山生产安全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打击和威慑不报、谎报安全事故且造成严重后果行为,刑法修正案(六)在第四条增设了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该罪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罪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从本罪的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主观方面论证了本罪的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1.
责任企业关于溢油治理情况的报告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就属于谎报事件的表现.谎报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有关情况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很轻,不足以制裁违法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污染海洋环境在责任企业对于社会公众也负有信息披露的法律义务,没有对公众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有关法律中缺乏相应的责任规定,应当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贞观君臣在隋末大乱造成的废墟上,拨乱反正,终使国富民安,天下归心,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君臣为政重视正上梁,作表率,以便天下行效。唐太宗登基不久,就指出:“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也。”太宗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发现,权位一高,就会有各种势力以各种形式腐蚀攻击,“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辐凑攻之,各求以售”,因此,君主、大臣在拒抗腐蚀方面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贞观六年,魏征告诉太宗选官用人的重要:“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太宗表示要选用“才德…  相似文献   

13.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3,(14):12-12
宋太宗时期,寇准被贬至青州。寇准被贬去青州后,太宗经常闷闷不乐,经常向身边的人问起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两个功能,但实务中该两个功能的实现并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借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探求专家辅助人功能适用中的现状,尤其是案涉专门性问题无法委托鉴定时,如何借力专家辅助人的第二功能而解决该专门性问题.分析发现,法院对专家辅助人意见的采用过于依赖专家辅助人的站位或资历,且专家辅助...  相似文献   

15.
干部的选拔制度在干部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选择优秀的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干部”,指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干部的选拔,指的是领导干部的选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对干部的选拔有严格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渐形成了干部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于被选拔的干部,既要求政治思想水平高,又要求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6.
王琦 《当代法学》2011,(4):84-89
我国法官遴选制度存在如下弊端:对法律专业学习资历要求过低,弹性过大;法律工作经历认定范围过宽;职业培训资历要求或缺;法官遴选程序不规范;缺乏专门的法官遴选机构等弊端。创新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明确规定法官任职资格中的法律专业学习资历为全日制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将法官职业培训与法官遴选相结合,完善法官职业培训机制;成立专门的法官遴选机构;确立科学规范的法官遴选程序。  相似文献   

17.
矿井冤魂     
2007年11月24日,河南鲁山、陕西安康两地警方,联合宣布破获一起系列杀人骗赔大案,犯罪团伙多达十几人.他们分工明确,出手凶残,分别采取欺骗投毒、井下拉车撞人等极端残忍手段,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杀害十多名煤矿工人,然后谎报事故,冒充死者家属从矿主手里骗领死亡赔偿金.目前,经警方已经查证认定的作案事实就有4起,杀害4人,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8.
王晓鑫 《中国监察》2011,(19):51-51
近年来,瞒报、谎报安全生产领域事故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亵渎了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职权,侵害了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安全生产领域瞒报、谎报事故犯罪行为呈多发、高发态势,除了与近年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严峻、事故频发有关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赵普(公元922—992年),北宋开国元勋,历任宋太祖、太宗两朝宰相的著名政治家,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人。赵普自幼性格深沉厚重,寡言少语,工于心计,虽读书不多,但熟谙做官的学问,有济世之才。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春,拜为太师,封魏国公,同年七月病故,终年71岁,被追封为真定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官的立法,多数国家都很重视,设有严格的法官制度。英国法律规定,法官必须在全国四个法学会的成员(出庭律师)中任命;担任地方法官(不包括治安法官),必须有不少于七年的出庭律师资历;担任高等法院的法官,必须具有十年以上出庭律师的资历;担任上诉法院法官必须有曾任十五年以上出庭律师或曾任两年以上高等法院法官的资历。在日本,最高法院十五名法官中至少必须有十人曾任高等法院院长、曾任法官十年以上或曾任高等法院审判长、法官、简易法院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