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建构了理学经世思想。从文化角度研究,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制胜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通过理学治理湘军,练就对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其次,扶名教以争民心,注重与太平天国的思想文化之战;最后,攻破金陵后,他主动裁撤湘军以保其忠臣之名节,努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2.
叶顺 《人事天地》2008,(1):10-10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清廷要臣,且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在湖南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曾、左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  相似文献   

3.
袁浩 《人事天地》2010,(22):46-46
用兵打仗本不是曾国藩的强项.而他从官仅二十余载.就已经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湘军打造成了清朝的龙虎之师。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善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一晚清末年,曾出现一个所谓“同治中兴”时期,这就是清政府对外屈服求得“和局”,对内镇压人民起义求得巩固统治地位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两位重要的“中兴”重臣,一是主办湘军的曾国藩,一是主办淮军的李鸿章。李鸿章是跟在曾国藩的后面,一步一步的代替曾国藩,成为主持清政府的军、政、外交大权的要臣。曾国藩以湘军为主攻打捻军失败,李鸿章以他的淮军为主力消灭捻军,当上了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屈服法国的无理要求,受到了责难,李鸿章带兵来到天津代替了曾  相似文献   

5.
袁浩 《人事天地》2010,(20):46-46
用兵打仗本不是曾国藩的强项,而他从官仅二十余载,就已经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湘军打造成了清朝的龙虎之师。曾国藩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善用人才。其一,求贤若渴。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一度掌握大清军政要职。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病卒后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存世。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察人     
长胜 《人事天地》2008,(2):34-34
作为清朝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不仅有超人的权谋之术,而且深谙识人之道。 一次,学生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希望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帐前效力。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受教     
李扬帆 《人事天地》2008,(10):41-41
曾纪泽感谢他父亲曾国藩,这绝不是从承荫爵位这些事功上面而言,而是从做人的角度而言。正是曾国藩的一整套令人称奇的育子之方,才有了曾国藩之后曾家数代都能出英才,而且没有一个是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9.
湘军对近代湖南社会的风俗人心、社会心理结构等精神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湘军的兴起改变了湖南在全国的地位,使湖南人变得自信、敢为人先、热心从军,生活上追求奢靡;湘军的兴起也使湖南人更加固守传统,主要表现为抵制洋务、强化封建文化意识、抵制洋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杨思涛 《海南人大》2007,(10):41-42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之美称,亦有“贼”之恶名。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1917年,曾国藩的同乡毛泽东在给友人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楷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导读书目史探索──简论曾国藩的导读书目马佩欣,孟昭晋青少年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近年来导读书目的繁荣。为此,对前人前辈的导读书目成果加以探讨,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导读书目作一考察,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充实我国近代导读书目史知识,探索国学基...  相似文献   

12.
正1、甘溪寨子旁晚群上环抱的甘溪寨子硝烟弥漫。寨子里尸横遍地。那些血肉模糊的尸体,有红军战士,有桂军士兵,黔军士兵,湘军士兵。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虽然已经牺牲,但他的双手仍然死死地卡在一个跟他同样年轻的湘军士兵脖子上。零零星星的枪声。三个受伤的红军战士相互搀扶在一条巷子里走着。几个湘军士兵追上来,举枪射击。一个身材魁梧,满身血污的红军从一堵土墙后面闪身出来,举起手中的驳壳枪将那几个湘军  相似文献   

13.
与“蓝猫“、”宏梦“等大型动漫企业不同的是,率先走出湖南动漫产业转型和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的是广大的中小微动漫企业,他们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上灵活多变,他们正在成为动漫湘军的革新力量。文中探讨了动漫舞台剧、玩具动漫营销和手机动漫等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安德列.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活动受到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者的制控。“赞助者”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勒菲弗尔提出的“赞助者”概念,分析曾国藩作为翻译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方面,全球治理被看作是治理在全球层面的拓展,这种主张把权威置于全球治理研究的核心,注意到国家对权威的垄断在以“去地域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表征了全球化的组织特征,体现了全球化的权力运作特别是权力在微观层面的运行,看到了人口作为治理的最终目的必然超越国家边界的特性。全球治理可以从事实进程、理念、权力网络和新型人类秩序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存在的问题在于秩序的正当性以及跨边界民主的缺失。寻找一种全球治理的规范性模式是对全球治理进行正当性论证的重要基础。法治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规范性模式,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治理所倡导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构建合作网络进行社会治理的理念,为现代民主治理思想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工具层面的构想。在网络化治理中,合作规范设定了多元治理主体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法律责任体现了责任的强制性,而道德责任体现了责任的自觉性。治理责任的实现依靠治理网络建构的一系列硬性的制度约束和软性的伦理要求。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建构问责机制、监控治理绩效以及实施退出制度等措施,实现多元主体的治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波罗的海与南海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前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丰富,治理机制相对成熟,值得后者借鉴。在波罗的海区域,赫尔辛基委员会是海洋环境治理的主要机构,制定了旨在实现良好环境状况的波罗的海区域计划。除此之外,欧盟和一些跨国网络也参与治理。国际法和欧盟法构成了该治理机制的法律基础,各沿岸国家签订的区域协定《赫尔辛基公约》为波罗的海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瑞典和俄罗斯代表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两个类型,其各自的国家实践以不同方式在国内实施赫尔辛基委员会等机构的治理方案。波罗的海区域的治理经验不仅适用于南海的区域治理层面,也能为我国内部海洋治理机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明确“政党—政府—社会”关系模式内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建引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有机结合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拓展和延伸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和路径,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50-60年代,曾国藩在时局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他提出了和戎与自强的外交战略;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讲求诚信、谨守和约、注重实力等外交策略.这些主张多来源于传统,但又不同于传统,有其近代性倾向.总而言之,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介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对中国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内容的复杂性和公共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单一中心的治理模式在诸多方面力所不及,新公共管理为公共危机治理带来效率的同时,也产生管理碎片化和不公平现象,治理理论倡导的多中心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然而多元的治理中心并不会自发、有序的配置治理资源,甚至会造成治理超载或者混乱。协同治理通过构建主体形成系统、支持保障系统、评估与考核系统、再学习系统等措施,为多元化公共危机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