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这只是规定了与隐私权有关的相当少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因此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隐私权显得相当必要.只有这样刑事诉讼法保护隐私权才能切实做到.  相似文献   

2.
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机关干预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必须事先取得法律的明确授权,并遵循比例原则的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大量技术侦查手段虽未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却侵入了个人的隐私权领域.对此,应当建立隐私权审查的保护机制,将干预公民隐私权的侦查措施纳入法治的视野.隐私权保护的审查机制应当分为两个阶段,印先审查干预行为是否侵入隐私权的保护领域,再审查干预行为是否具备正当化事由.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入宪,确立隐私权的地位是根本 从当今国际的趋势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将隐私权作为一宪法权利加以保护不仅是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也是很多国家的一致做法。而我国宪法并未确立隐私权的独立权利地位,只是在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原则性地规定了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7,(3):32-39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均公开,所以指纹搜集并不必然侵害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对其限制须受公法规制,即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指纹搜集缺乏相关授权法律,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建议立法机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补足指纹考勤等信息利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6.
余悦 《法制与社会》2011,(31):189-190
“人肉搜索”不当利用侵犯他人隐私权与名誉权时,信息泄漏者与网络媒体作为责任主体在承担责任时应区分对待。采“实名制”下,信息泄漏者应承担过错责任,在责任的具体承担上为主要责任;网络媒体侵犯他人隐私权时在规则原则上应采过错推定原则,在责任的具体承担上为补充责任,墟名制”下的网络媒体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侵犯他人隐私权时应与信息泄露者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 ,除本人同意这一民法上的免责通则外 ,新闻价值应当成为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特有原则。不论是公众人物、公开场合还是公开记录 ,这些具体抗辩事由的适用都不能脱离对新闻价值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新闻价值包括公共利益和公众兴趣这两方面的内涵 ,它们构成新闻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的实质性内容。新闻价值原则把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相互联系起来 ,使之成为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作为一种人格尊严权利,我国宪法与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法律都作出了保护性规定,并初步形成了以部门法尤其是民事保护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当下需要明确隐私权与名誉权、人格权之内在本质与差异,确立宪法上的隐私权以及保障机制,明确隐私权就是个人对私人领域内的各种隐私信息享有独享权与私生活不被非法或不正当侵扰的独处权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从而才能有效地对隐私权予以保障与救济.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四条规定,人民享有身体、住所、文件及财物,不受国家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此项权利不得被任意侵犯.中国宪法第39条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惟当警方利用缉毒犬协助侦查小区内有无种植大麻、藏匿毒品时,个人住家的隐私权便对上了公共利益.究竟缉毒犬的嗅查是否为宪法意义上的搜查?想象警方带着缉毒犬在一间民宅的门廊外走动,缉毒犬突然坐下,表示嗅查到毒品,警方据此申请搜查证入屋后扣押大量毒品,试问此所查获的证据是否应予排除?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4,(12):11
正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将其确认为人格权,以严格的法律有效地加以保护。法国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任何人有权使个人生活不受侵犯"、"法官在不影响赔偿所受损害的情况下,得规定一切措施,诸如对有争议的财产保管、扣押以及专为防止或停止侵犯个人私生活的其他措施。在紧急情况下,法官得紧急下令采取以上措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称在宪法中存在一般隐私权的事;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认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广泛兴起人格运动和民主运动,隐私权就是此时确认的一种新的人格权。近年来,隐私权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而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也日趋增多,公民的隐私权应该怎么保护即成为一个重要论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界定了隐私权的概念、内容,明确了判定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标准,划分了具体的侵犯隐私权行为的类型,提出我国法律应为公民隐私权提供以宪法为指导、民法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媒体广场     
专家:不能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为由侵犯其隐私权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上,有关专家忠告说,父母不能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由,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谈到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一些家长会说"小孩有什么隐私权?"而且总是  相似文献   

14.
仪喜峰 《行政与法》2013,(8):99-103
自媒体在彰显言论自由之对,也打开了一扇偷窥公民隐私之窗.在宪法视野下,隐私权已经超越部门法的疆域上升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自媒体时代,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特征表现为隐蔽性、侵财性、便捷性和严重性,隐私权的传统法律保护模式遭遇了新的挑战.宪法对公民隐私权加以保护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明确隐私权是一项列举的人权,强化违宪审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通过部门法落实和实施该项权利,建立一个由宪法统领的、由部门法具体实施的、多层级和全方位的立体保护架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自由作为宪法保护的基本自由,是基于公共利益为内容的.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存在隐私权受报道权侵犯的弊端.在正义和公平面前,如何平衡新闻报道权与隐私权,使报道既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侵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想要获知更多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不愿自己的私密信息被别人了解.与此同时,媒体为了满足大众窥视的欲望而将触角深入到各个方面,造成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就新闻报道权与个人隐私权的相互影响及如何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在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合理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特殊群体—患者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非常严重,但相应的保护措施极其匮乏,法律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切实保护患者隐私权进而保障人权,必须明确患者隐私、隐私权的内涵、范围,掌握侵权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医方和法律上进行保护,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隐私和隐私权逐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然而,在现阶段,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依然不够健全,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侵权的定性模糊、侵权人责任承担的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尤其是民事立法上的保护,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隐私权的定义、构成要素、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就隐私权保护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为使宪法的这一原则规定落到实处,我国制定了《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
采取刑讯逼供等方式取得的证据,明显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采取窃听、秘密录像、坐探、跟踪等秘密手段取得的证据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对非法证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违法证据的取舍,  相似文献   

20.
侵犯隐私权的构成及类型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一项人格权利,在实践中极易遭受侵害。本文讨论了侵犯隐私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分析了其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侵犯隐私权行为进行了类型化归纳和整理,对我国目前隐私权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