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刊《当代政治理论》2006年第5期发表了尼克.胡列特评论阿兰·巴迪乌政治理论的文章,认为巴迪乌在其理论中赋予了政治范畴以特殊的重要性。巴迪乌把这一思想追溯到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认为真正的政治都是革命性的。巴迪乌对变革的主体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却矛盾性地认为和其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政治     
阿兰·巴迪乌(Alain Badiou,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受过数学和心理学的训练,关注哲学、政治及现实问题,是巴黎高师哲学教授,并任当代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模式的观念》、《矛盾理论》、《主体理论》、《哲学宣言》等。在这篇文章中,巴迪乌教授从独特的角度探讨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对政治的关注被概括为“公正”。这个词是哲学的,是有条件的,受政治的制约。而哲学用以指出政治的可能真理的“公正”,其实是所有平等政治国家和社会所包含的不稳定内容的哲学名字,国家与公正无关,它对公正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3.
帝国与大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米尔.阿明在美刊《每月评论》第57卷第6期(2005年11月)发表文章,对哈特和内格里在《帝国》(2000)和《大众》(2004)两书以及其他一系列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他们关于当前的全球资本主义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帝国”形式,反抗这种统治形式的文化为“大众”的政治文化等  相似文献   

4.
马里哈.萨夫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号)上发表文章,对安贾.查克拉巴蒂和斯蒂芬.卡伦伯格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一书作出了评论,涉及该书中的两大问题:对印度庶民研究的评论和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新论述。萨夫里认为,尽管庶民研究小组奉行  相似文献   

5.
<正>近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内政外交表现与其竞选阶段及上台之初的主张大相径庭,舆论对特朗普外交政策诸多评论莫衷一是,总体上认为特朗普从其赖以起家的"政治不正确"走向了"政治正确"。"政治正确"在美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政治正确"的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的言论自由和政治生态,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分裂。所谓"政治正确"把美国  相似文献   

6.
安贾.查克拉巴蒂与斯蒂芬.卡伦伯格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第19卷第1期(2007年1月)发表文章,回应了众多学者之前对他们的《印度的转型与发展》(2003)一书所作的评论,认为这些有见地的评论使他们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与发展理论。查克拉巴蒂和卡伦伯格提出,他们的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后结构主义是对语言比较关注的一个流派。和语言建构主义相比,语言在后结构主义理论中具有完全的本体意义,语言被认为具有建构性、结构性,主要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体现出来。语言的表述形成话语,话语建构知识和常识,是一种建构社会现实的意义结构。就国际关系而言,后结构主义主要从表象政治入手,关注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身份和政策在话语中相互建构,相互调整。体现在对外政策上,尤其是国家安全方面,"我"的身份通常被表象为受到"他"的身份的威胁。从后结构主义角度来研究身份的表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对外政策。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的理解,也为我们加强国际政治话语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政治领域,针对同一话语或事实,不同国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回应,而话语效果的关键在于受众对言语者使用的语言及其构建的社会事实产生了怎样的理解和形成了何种意义。依据国际关系的理解视角,政治话语的理解和接受是意义的社会生产过程。面对某一政治话语或社会事实,话语受众是积极主动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解读话语信息,充分调用背景知识,在情感认知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并做出反应。受众所处的社会语境、其背景知识和情感认知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接受效果,表现为完全接受、协商性理解和完全反对这三种立场。探讨国际政治话语的理解、意义生成与和接受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信号释放、对外宣传和印象管理等具体外交实践,也将进一步丰富国际政治语言学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9.
左派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了埃米尔·萨德尔的评论文章《超越公民社会:阿雷格里之后的左派》,认为世界社会论坛反映了左派的一些新变化,描绘了当前全球左派的新政治图景。文章从巴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世界社会论坛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认为它们并不能有效地抵制它们所批判的东西。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伦特·海耶斯·爱德华兹在美刊《社会文本》第78期(第22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后殖民研究的文类》,对后殖民批评和后殖民理论的近期发展作出了评述,文章也简要评论了一个长期困扰后殖民研究方法论的问题,即政治的跨学科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在过去的十年中,存在着一种相当突  相似文献   

11.
美刊《美国政治学评论》(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年第3期(第68卷)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系教授杰克·西特林(Jack Citrin)题为《政府信任的政治重要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日益增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现象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既有研究多从犯罪学视角进行探讨,而对犯罪行为的利益逻辑关注不够。文章认为,由于利益表达的组织性、制度性、话语性以及自生性阙如,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表达,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进而驱使他们选择“黑夜政治”方式进行泄愤。唯有增强其利益表达的组织性,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话语权利以及支持其实现全面“提素”,才是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英刊《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2010年第63期5/6月号刊登了瑞典著名美学家、文化批评理论家斯蒂芬·乔森(Stefan Jonsson)的文章《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普世主义问题。文章认为,普世主义在今天已经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并扩展到政治、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者还联系巴里巴尔、沃勒斯坦的观点对文化多元主义等公共热点论题进行了深刻而富于历史色彩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乌玛: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伊斯兰文化中,"乌玛"首先是信仰,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同时又是经验的历史,属于实践的范畴。"乌玛"还是现代政治伊斯兰话语的核心词汇之一,政治伊斯兰运动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乌玛的认知和想象。本文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考察了"乌玛"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力图还原乌玛信仰和乌玛实践的客观历史,以便识别现代政治伊斯兰关于"乌玛"的话语。本文把乌玛观念区分为基于伊斯兰教经典文本的乌玛信仰,和基于对这些文本的重新解读或对乌玛信仰的利用而形成的乌玛话语;同时还把历史上的乌玛政治实践同现代政治伊斯兰"重建乌玛"的斗争区分开来。尽管当代政治伊斯兰运动借乌玛信仰为依据,并且宣称以先知创建麦地那乌玛为榜样,但是其乌玛话语属于政治斗争的范畴,其实践难以超越民族国家体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加纳专栏作家阿瑟·科比纳·肯尼迪在加纳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对非洲的新争夺》的署名评论文章,认为各大国当前似乎正在进行对非洲的第三次争夺。该作者认为,大国对非洲的第一次争夺发生在1884年的柏林会议期间,那时西方各殖民列强在会议室的办公桌上划分了非洲的版图和各国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7.
流浪的文本     
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伦敦书评》第30卷第10期(2008年5月22日)上发表书评文章,对约翰.穆兰的《匿名:英国文学秘史》(John Mullan,Anonymity:ASecret History ofEnglish Literature)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穆兰对16世纪以来的匿名文学传统做了系统研究,有助于普通读  相似文献   

18.
大众的历险     
《帝国》一书出版后,激起了广泛的评论。哈特和耐格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大众的历险》一文,对这些评论作了回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刊《理论与社会》第31期(2002年)发表了艾丽斯·布拉德(Alice Bullard)的书评文章,对查克拉巴蒂的《边缘化欧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边缘化欧洲》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分析,试图把后殖民国家的历史从欧洲历史的话语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压制还是对话——国际政治中的霸权话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霸权话语是国际政治话语体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近代,它主要表现为殖民主义话语如东方主义。在当代,它主要表现为新帝国主义话语,如美国外交中的国家分类学。霸权话语体现了霸权对非霸权的权力关系,霸权话语的目标是压制非霸权话语,使其边缘化,使其沉默无声,但是,霸权话语几乎处处遇到抵抗。当今世界是一个对话多于对抗的世界,霸权话语与非霸权话语需要走出压制与抵抗的恶性循环,在沟通与对话中承认差异,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