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晨 《法制与社会》2011,(4):255-256
提单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领域内的重要单据具有物权性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同,但对于提单表彰的物权究竟是哪种物权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占有制度设立的法理依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法律以及惯例的规定支持了提单表彰的是货物所有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提单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领域内的重要单据具有物权性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同,但对于提单表彰的物权究竟是哪种物权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占有制度设立的法理依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法律以及惯例的规定支持了提单表彰的是货物所有权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杜颖 《河北法学》2000,(2):31-34
物权与债权性质上的区别使得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成为性质迥并的两种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的保护与债权请求权的保护不论是从构成要件上还是从救济功能上都不同。因此,一般情况下,债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物权排除妨害请求权与债权也是无缘的两种制度。但是,在不动产租赁权的保护中,却出现了各种学说来试图使租赁权中适用排除妨害请求权正当化。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分析其判例和学说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权的根源需要追溯至罗马法时期,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大都借鉴了大陆法系特别是德国民法的经验,在我国《物权法》体系中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权等都能在罗马法中找到影子;但是,罗马法中的物权与现代物权有着很大的差别,现代意义上的物权体系也与罗马法中的规定截然不同。本文通过阐述罗马法中物的概念以及物权体系,重点介绍所有权、他物权、债权的含义以及塔门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据以分析罗马法中的物权与我国物权体系的区别,从而解释所有权与他物权、物权与债权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随着民事立法速度的加快,我国制定物权法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在制定中国物权法时,借鉴外国法尤其是德国民法这样举世闻名的法律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对我国制定物权法可以借鉴德国民法的几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作为物权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物权行为,指的是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如所有权的移转、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的设立等行为就是物权行为,——更精确地说,其中包括着物权行为。所谓物权行为理论,就是将关于物权的设立、变更、移转和废止的行为和结果只当作物权行为的结果,使其不受其原因行为(一般为引起该行为的债的原因)的效力和结果影响的理论。该  相似文献   

6.
张建文 《现代法学》2012,(5):137-144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权立法"转化。近年来通过"《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的实施使之具有了与大陆法系之德国法传统的物权法相类似的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梅伟 《政法学刊》2006,23(1):28-31
物权行为理论保护恶意第三人的观点是对德国民法关于第三人规范的误解。在遵从物权行为理论的德国民法中,第三人对前手交易合同瑕疵的知情不为恶意,第三人对出让人无处分权的知情才构成恶意。德国民法对“恶意第三人”的规范是日尔曼民族形式主义交易观念的传承,它与物权行为理论相契合,目的是实现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制定的现状以及三点重大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物权立法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物权法的立法方案不能令人满意,很多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并未实现突破。物权法对私有财产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能够激发起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物权法对于公用物应承认公法法人所有权;对于投资物,应承认企业法人所有权。物权变动的模式应该是:基于债权合同,当事人之间只产生请求权;基于物权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有明显的优先保护所有权的倾向。由此,我国的善意买受人承担着更多的交易风险,其中包括以善意取得各个要件事实证明责任为主的诉讼风险。其原因是我国的占有制度的性质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此外,在物权行为有因性和无因性之间做出的不同的政策性选择,以及由此决定的善意取得制度立法精神的不同,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物权的保护有公法的保护与私法的保护之分,本文以私法的保护为主线,将物权的保护方式分为物权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并且分别论述了这三者与时效的关系。详细分析了自2007年《物权法》颁布施行以来,物权请求权之诉讼时效适用问题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颇多争议。基于物权请求权本身的特殊属性,以及时效制度设计的价值追求,对于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适用应针对于不同的请求权予以不同的适用方法。物权保护的其他方式也稍加分析并论证了与时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法典是以德国民法典(草案)为蓝本制定的,德国的物权制度对日本的物权法影响巨大,然德日物权制度的差异性却相当明显,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物权编在民法典中的顺序、物权的种类、以及物权的基本制度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浅析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行为理论自德国民法学创设以来,一直颇受争议,围绕其所展开的各种研究与争论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物权行为理论三原则包括(一)独立性原则;(二)、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又称抽象性原则;(三)物权行为形式主义原则。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袁野 《法学研究》2022,(4):73-92
“债权物权化”由来已久,但其内在机理却鲜有深究。“债权物权化”现象域呈现出随意、散漫的泛化之势,此种“合并异类项”的发展趋势极易消解债物二分体系和债权物权区分理论。基于对德国学说的继受和发展,“债权物权化”系指债权具有部分物权特征。“债权物权化”与“债权物化”存在根本差异,后者对应债权的财产权客体面相,此时“物化”的债权具有全部物权特征。以继受保护不构成债权物权区分的特征为限,尤应注意“债权物权化”与“债之随物化”之间的区辨。在重构物权特征的基础上,“债权物权化”仅涉及相对性面相下的合同债权被赋予对标的物权的处分保护。“物权化”构成法政策介入私法的媒介,受比例原则制约,在方法上宜谨慎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留置权与质权相冲突的情形中,其理论依据:"债务人的权利不得优于债权人的权利",以及"善意取得质权的第三人利益保护"本身存在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利益保护的偏颇。在现实发生的先留置后质押情形下,若质权利优先实现则不利于多方利益的均衡。本文指出在该冲突状态下重新确定优先受偿权及强制赎回权和风险担保制度则可维护担保物权实践过程中多方主体利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论物权平等保护原则与所有权类型化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松 《法商研究》2006,23(6):8-16
确立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意义在于确认所有权类型之间的平等。物权平等保护原则与所有权类型化规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物权立法确立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作出类型化规定,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是有宪法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物权行为的无因性问题,首先应从物权行为的定义谈起。物权行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在其著作《当代罗马法制度》中作为系统的理论提出的,其后为德国民事立法所接受。但长期以来,法学界对于什么是物权行为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物权行为是...  相似文献   

17.
信托原是普通法系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其在合理安排使用财产、扩充财产所有人自由、以及商业融资、民众投资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已为众多大陆法系国家所承认并引进。但即使是在已经承认信托的大多数民法法系国家与地区,更被重视的也是商事信托,而民事信托一直处于寂寂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信托制度设计中有与传统民法理论互不相容的部分:衡平法的缺失、物权的一元制、物权法定主义,阻碍了信托在民法法系国家的发展。本文试分析信托在融入民法法系时产生种种障碍的原因并考察各国对待信托制度、处理这一障碍的不同立法例。  相似文献   

18.
论所有权保留的性质——担保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有权保留在分期付款买卖中广为应用。但对于所有权保留的性质 ,一直有所有权构成理论与担保权构成理论的对立。出卖人保留的所有权应为担保性所有权 ,是一种兼具所有权与担保物权特点的权益。而买受人享有的是因欠缺法律所有权而不具有处分权的类似所有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法学》2015,(5):170-182
我国现行法对物权的保护,除自力救济与不当得利之外,确立的主要是物权请求权及其从请求权与因侵害物权的行为所生的侵权责任分立的双重体系,这既与德国民法上物权请求权及其从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双重体系不同,也与英美法系单一的侵权责任形式有异。物权请求权及其从请求权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可被侵权责任所取代;侵权责任方式扩张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以及消除危险,是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恢复原状请求权属于侵权责任方式而非物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所有权人在其所有物被他人无权占有、所有权被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时,有权提起物权请求权以保护自己。但同为物权的他物权之上是否也存在物权请求权?如果存在,其内容如何则仍旧存在争论。就此,本文认为他物权之上也应存在物权请求权,并对此进行了学理说明。文中在此前提下进一步从内容上分别论述了基于用益物权的物权请求权和基于担保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