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的标志。我们今天怎样来纪念这一光辉的日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认清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全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理论有什么用,理论武...  相似文献   

2.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4,20(5):20-23
发展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而且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加快发展的理论,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命题,并以系统、全面的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前提性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有“六论”,即:中国发展主题论;道路目标论;动力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力量论;政治保障论。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本刊特邀本市部分理论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就我党成立前后的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和我党历史上的两次重大飞跃,以及如何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党等问题作了精辟而深刻的理论阐述。本期笔谈摘要刊登其中的一部分,仅供读者参考。──主持人 甘晓 任建英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的有结构的整体系统。它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三个层次。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试图对世纪伟人邓小平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作出简要评述。一、确定了物质文化建设的优先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观世界古老民族文化之林,那些曾经一度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几乎全部暗淡下来,只有中国的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虽饱经忧患,历经苍桑,却仍然如薪传火,连绵不绝。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有它不容置疑的成就和优点。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致命的缺陷和不足。其中之一便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判断国际战略态势和国家定位,是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具有首创性的国际战略新理念,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钟枢 《中国发展》2002,3(2):63-69
当代中国的总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民主与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正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重要内容或方面。理论与实践都日益证明:一方面,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为民主与法制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提和背景;另一方面,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及逐步健全的法制则在更大的程度上构成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党和政府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综括地说,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各具特色,从起初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祖国"园林化",到改革开放后的依法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造山川秀美。新世纪伊始,中国高层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勾画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设想。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本质上体现了内在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使中国迈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历史性的贡献就在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道路;创新发展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拓展和强化了社会主义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内涵与要求;为解决东西部发展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使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有了科学现实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8.
王清 《前沿》2014,(17):55-56
西方阐释学经历了古典阐释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转变,狄尔泰将阐释学进一步提升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到了海德格尔,阐释学转变成为哲学本体论,具有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学生伽达默尔强调理解的普遍性和历史性,阐释学成为哲学主体思潮,解释的历史性是当代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文化模式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最重要的。本文探讨了文化模式选择的价值整合方法,以为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提供方法论指导。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文化模式选择是个三维实践过程,即以内源价值选择为实践目标、以多元价值整合为实践手段、以价值体系重构为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必然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同时,对政治制度的评判除功利性标准外还应包括价值标准.当代中国要完成推进政治制度建设、完善政治制度的历史性任务就必须解决价值选择问题,即政治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问题.它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约束性条件、内容、动力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建设,在中西、横向、空间、国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的关系,在古今、纵向、时间、国内方面主要是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卢士敏 《前沿》2014,(13):44-45
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由于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意识形态建设出现很多问题,自身建设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忽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这些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在理论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实践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巩固意识形态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引领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河南省螂陵县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工作,真正让群众当家做主、决定自己的命运,万千泥腿子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激发起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大提高了人的素质,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民经济上自主,带来政治上自治的必然结果。村民自治的成功,宣告了数千年封建传统势力的彻底失败,它是民主与法制的胜利,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十之八九,妥善地没决了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找…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重要任务,意义非常深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能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的过程。目前,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了理论本身、群众主体、宣传教育,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大众化路径选择上应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宣传教育创新为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变量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 ,具有宏观与微观双重运行机制。基于此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应从解构与重建思维方式和文明观、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等方面选择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8)
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经过长期的徘徊和探索,最终选择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探索各民主党派最终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深刻原因及其经验启示,对于我们党更好地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众,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制度赢得大众,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凝聚大众,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西方起源,但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根源在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本质上体现为人的自我独立与解放。在这人类文明发展的革命性转型中,存在一种普遍的错觉:将西方的现代化形态视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本身的形态,形成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意识。这种错觉意识使西方的模式,尤其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的人生道路为当代中国青年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了光辉的典范。文章从理想、求知、意志、人格、实践等方面探寻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足迹 ,当代中国青年也应该沿着青年毛泽东的道路 ,以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广博的知识、完美的人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为依托 ,走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先辈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创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化的中期,往往也是一个国家的矛盾多发阶段.为了消融矛盾和避免体制的衰败,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发展.而基于对人的理性的辩证分析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在动力,政治体制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