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引言汉唐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帝国,对周边民族国家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当时有很多民族国家派遣大批学生留学中国,并把所学得的东西带回去,因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所谓汉字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中,KOREA人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他们不仅把汉文明的国家形式移入本土,而且完全采用了汉字,主动接收了中国传统的礼教,成为最具汉文化特色的人。  相似文献   

2.
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扩大与汉字文化圈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观光,韩国政府决定在韩文专用的原则下,在必要时实行韩文和汉字并用。金大中总统在国务会议上听取了文化观光部长官申乐均的“汉字并用”方案的报告,指出:“长时间以来,因无视汉字的作用导致在理解我们的古典和传统方面出现了许多麻烦。不过突然把韩文和汉字混用,易产生混乱,必须用一定时间与专家们深入研究后作出决定。”金大中总统还指出:“去年一年访韩的外国人超过450万,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挂出世界各国人能看懂的各种标牌。在世界化的时代,应设法引导人们在韩…  相似文献   

3.
韩国韩医学研究所简介东方医学是东北亚的韩国、中国、日本等汉字文化圈的传统医学。东方医学的源流是一样的,中、日、韩三个国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医学,但传统医学在这三国的情况却各不相同。中国将传统医学称为中医,为使中国传统医学的中药和针灸医术打进世界医疗市场...  相似文献   

4.
论韩中文化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绪  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汉字文化圈”或者“儒教文化圈”等等都是经常用来描述韩中两国关系的词句 ,还有我们常常使用的“唇亡齿寒”和“隔海相望”等词语也都反映了韩中两国关系的特殊性。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大陆开始向韩国开放 ,两国之间的交流大幅度增加 ,两国人民也开始了相互间的重新认识。两国人民逐渐认识到 ,虽然韩中两国同属“儒教文化圈”或者“汉字文化圈” ,但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思考和行为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两国人民来说 ,从未有过“美流”或者“日流”的说法 ,但是却出现了“韩流”和“汉流…  相似文献   

5.
一、中日哲学思想交流之历史回顾人类学家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分为若干区域。中国和日本因为具有相近的文字,相似的信仰等而同属东亚文化圈。可以说,文字在中日思想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日本人最初使用汉字学习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成为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的真正开端。在此阶段中,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汉学研究在韩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学研究在韩国冯敏金基庠凡到过韩国的人,都会感到中国与韩国非常相近,一点都不会有陌生的感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韩两国人民有几千年的交往,中国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韩民族进而使之融合到所谓“汉字文化圈”之中。今天,我们正在经历着剧烈的世界文化过程,深入地...  相似文献   

7.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在日本、韩国、越南的语言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汉语词汇.本文以韩国语为例,讨论汉字词在中韩、韩中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同源标记"的概念,对同源标记现象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在中韩、韩中口译过程中由同源标记所引起的误译的情况,提出能够正确认识口译中同源标记问题的好方法--"脱语化".  相似文献   

8.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 ,韩国在接收中华文明的过程中 ,堪称模范 ,是典型的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虽然韩国早已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但是汉字在上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前一直是其通用文字。也许正是借用这种文字 ,中国又在韩国吸收西方思想方面充当了文化输出的角色。这就是说 ,中国向韩国既输出汉文化 ,又输出了西方文化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很值得我们研究。一 两种文明的发现由于 184 0年西方人的野蛮入侵 ,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第一次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存在和它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① 例如 ,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说 :“盖大地今日只…  相似文献   

10.
林丽 《当代韩国》2011,(2):116-124
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韩国语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虽然不属于同族语言,但却同属汉字文化圈。在现代韩国语词汇中,按照韩国《韩国语大辞典》的分类,汉字词的数量为81362个,在整个韩国语的词汇中占53%。但由于历史的变迁,时至今日,有些韩中同形汉字词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有的是意义范围的扩大,有的是意义范围的缩小,有的甚至是意义范围的转移。本文以将以韩中同形汉字词为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希望本文对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在理解并正确使用韩国汉字词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蒲琳 《新民周刊》2012,(10):45-46
遭受过两次核伤害的日本人,在地震一周年之际,把这个国家彻底推向了"脱核"的十字路口。日语中的"绊(Kizuna)",寓意为"纽带、联系"。日前,这一承载着一年来日本人精神共鸣的汉字被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评选为最能代表2011年日本世态民情的"年度汉字"。  相似文献   

12.
法国诗人克洛岱尔、谢阁兰、米肖在本世纪初先后旅居中国,分别写下了以东方文化为灵感的诗作,如《认识东方》、《碑》、《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等等。他们不仅描述了东方的风土人情,而且,作为诗人,尤其表现出对中国文字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克洛岱尔有感于文字在中国的神圣地位,写下了散文“符号之宗教”,他还根据汉字的启示撰文论述“西方的象形字”;谢阁兰的作品更是大量吸收了中国文学、文字、书法的养分;在诗集《碑》序中,他以渊博的金石知识为依据用诗的语言系统地追溯了中国文字、书法、碑刻的历史;米肖则发挥其诗人兼画家的天才,以汉字为主题创作了融书法美和诗言美于一体的抒情散文《表意文字在中国》。三位法国作家并不从语文学、文字学的学术角度考察、介绍汉字,而是以哲人和诗人的眼光欣赏汉字,把汉字的形式作为激发想象的源泉,并且都试图把汉字象形表意的原则与他们关于诗歌语言的见解联系起来。汉字在他们笔下实际上成了诗歌语言的理想模式。本文先讲汉字的外形美对于诗人们的巨大吸引力,再讲汉字造字法及其字形演变对于诗人创作的启示,最后讲诗人们如何把对汉字字形的好奇和惊异转变成令我们中国人也会惊异好奇的自由大胆的遐想。  相似文献   

13.
杭州大学日本研究所王勇教授是我国学术界近十年来崛起的一位新秀,他所编纂、翻译和撰写的一系列作品深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最近有幸拜读他的两部新著:《中日关系史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和《超越时空的圣德太子》(日文版,日本大修馆,1994),感到颇有新鲜感,质量相当高,确实不凡。不仅角度新疑,想像为丰富,视野开阔,而且立论精当,考证严密,很有说服力,实在是值得一读。 《中日关系史考》以四篇十六章的篇幅,分别就历史、典籍、文物和文学四个领域里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证,其中许多东西我国无人触及过的。特别在典籍篇,作者提出了“汉籍宏观研究的构想”,对“汉字文化圈”进行了研究,这是我国日本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大突破。传统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局限于中日两个国家,现在则跳出国别局限,把它置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群体中加以综合考察,这不啻是一个大胆的研究偿试。在书中作者认为,汉  相似文献   

14.
南海作为通道和平台,联接了环南海的贸易流通、人员流动和文化沟通,构成了广义上的南海文化圈.宗教作为南海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和嬗变与南海文化圈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息息相关,形成了环南海宗教流变的整体性、多样性和联系性诸特征.原始宗教信仰是南海文化圈最深的底色,外来宗教叠加上色,最终形成南海文化圈、次宗教文化圈和小宗教文化圈的"三重嵌套"形态.这种形态既是南海文化圈海洋特性的体现,有利于多种宗教杂糅、相互吸收和融合,同时也意味着诸如宗教文化等文明载体可以穿透不同时代地缘政治的阻隔和壁垒,展示出更为经久的韧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韩国与中国虽然是近邻,但其语言和文字却有很大差异。韩国语一般被分类为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汉语被分类为汉藏语系的孤立语。可是,由于韩字发明之前韩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借用汉字,语言系统和形态截然不同的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对韩国和中国的语言与文字进行了比较,先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进行考察,又把文字分为汉字的传来与多种借用方法,以及辅音与字型、简化字几部分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本现代化的“文化动力”——兼与中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国内出版后,近年来文化研究又一次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使人们积极开始探讨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特别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又常常以日本为例,以其文化为参照系,用以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样能使中国现代化,因为,通常地,的解,“几乎没有人否认日本是一个属于儒教文化圈的国家”.然而,日本的传统文化究竟是怎么样的,其精神实质与历史功能又到底如何,其果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一致吗?这都是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仅就此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与汉字教育在韩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韩国,人们把韩文与汉字比作鸟的双翼、车的双轮,形象地说明韩文与汉字的合璧关系。韩语汉字与中国汉语有渊源关系和内在联系,但它们是两个概念。韩语汉字虽是外来文字,但已融入本土文字体系,成为本土语言文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它时时刻刻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其表意的特点,汉字往往又留下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印记.本文拟以汉字形、义、音的关系为线索,用具体例证说明现行汉字中的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9.
一 序言 韩中两国各自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历史上两国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特别是两国以汉字文化圈、儒教思想及佛教文化为背景,在促进文化交流中发展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因此,两国的传统文化给双方人民带来极大的亲近感,同时比较易于迅速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文化圈的构筑与韩中关系金弘明一、现阶段的西方统治文化历史上曾存在过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圈。但是,东方圈这一独特而传统的文化群体在西方优越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压下屈服以来,一直沦落为西方文化圈的边缘地带。而西方文化圈是以犹太—基督教文化作为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