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三农”梦的形成及实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三农”情怀和智慧,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三农”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本研究尝试从中国梦的视角出发来梳理和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战略思想的理论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依据、主要内容、价值意义的分析思路来总结和剖析其“三农”思想。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战略思想的价值意义体现在:这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这是新时期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真实体现、这是实现我国繁荣富强中国梦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建设的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当年建设"法治浙江"的众多做法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在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相关论述中都得以充分体现。从建设"法治浙江"到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党法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党法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法治思想的主要区别。从理论上澄清“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成败。破除意识形态化的西方“法治”,立足于中国五千年的治理传统和近代以来的经验教训,才能理解“党法统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基本观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撰写的时事短论文集,共232篇,每篇文章不长,认真品读其中关于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风尚的系列论述,我们就不难找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中国的思想轨迹,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观,进一步提高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大有裨益。"法治通过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法治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杨简和陆九渊之间“本心问”前后的历史线索,可以揭示杨简心学并非如后世所传那样是“以心传心”的顿教禅学,而是恰恰展现了慈湖心学的两个特质:学问上是超越现实的“本心论”;生活上是道德实践主义。另外,如果以浙学的角度来审视杨简学问和人品,我们可以发现杨简心学并非是个例:事功学、心学、浙东史学都有其内在的“浙学”共性,即强烈的自主开拓精神和基于实干的实践取向、批判和创发式地继承和形成自己特有的学问路数,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坚持某种信念并且贯彻于整个生命之中。杨简正是这种“浙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其“本心”论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心学”范畴,用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态度践行着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6.
龚迎迎 《世纪桥》2020,(4):16-21
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下的国内环境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重要论述生成的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价值要求。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重要论述强调,要明确政治方向,高举党的旗帜;坚定政治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规范政治言论,维护党的形象;约束政治行为,维护党的权威。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各级党组织政治纪律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保障对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有效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五字诀”是陈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切身体会,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哲学著作。陈云“十五字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现实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有之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十五字诀”有利于加强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民主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法治道路、建设法治国家之创造性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它是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基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基于中华民族持久发展繁荣而具体展开的。它内容丰富、观点深邃、逻辑严谨、智慧卓越、意蕴深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而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是中国 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实践认识的逻辑集成,是人类法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它成功开辟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与罗钦顺均为明代学术史上的大儒,两人是好友,但学术观点却常出入,尤其在理学问题上,往往是截然相左。阳明从其“心学”立场出发,将“格物”问题主观意念化,强调反观内省,淡化客观实践过程;而罗钦顺以“宋学”(理学)视角解“格物”,再三致疑阳明的“格物论”,力主物的客观实在性,格物的实践性、过程性和客观性。阳明的“格物”说源出经典,但不限于经典,且多造己意;而罗钦顺的“格物论”,则严守经典,坚持程朱理学的格物论思想。王、罗两人的格物论争论,相互均有刺激与启示,深化了对此古老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生发出丰富的法律思想、法治理念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原理,这一系列思想精华成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和路径选择。从理论渊源、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着力开掘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国家思想,强化法治国家建设的法理学支撑,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理论都有其独特的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的形成,是思想理论体系化、系统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思想理论走向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方法论内容,其大致可概括为实际出发论、问题导向论、系统协同论、互补建设论和渐进改革论。习近平法治建设哲学方法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指导性和普适性,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宝库,理清并型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启发并激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理论都有其独特的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的形成,是思想理论体系化、系统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思想理论走向成熟定型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法治建设重要论述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方法论内容,其大致可概括为实际出发论、问题导向论、系统协同论、互补建设论和渐进改革论。习近平法治建设哲学方法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指导性和普适性,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宝库,理清并型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逻辑,启发并激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新时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进行理论的总结、概括与深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强调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落实依宪治国的思想,坚持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思想,强调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等等,这些创新性成果体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凝结着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表明党对宪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对新时代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贡献重大,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宪法建设的部署提供了充分的法理基础与现实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战略思维,宪法运行的政治引领以及宪法功能的制度构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展示出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更有助于深化宪法实践、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党建十喻”是习近平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比喻的方式先后提出的十个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论断。“党建十喻”内容丰富而深刻,它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事业,要拒腐防变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它内涵丰富、结构严密而又直面现实,是我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思想。它有利于强化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利于党员和党组织纠错自新,因此它对于党的自我革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用“党建十喻”推进党的灵魂净化、党的形象革新、党的制度革新和党的气质革新。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4,(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并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彰显法治精神,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一、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践中创立了内容丰富和极具创新性的“两山”论。“两山”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确立了绿色生产力、绿色财富生产、绿色财富效率生产、绿色社会再生产、自觉自为绿色发展新理念;正确把握绿色现代化发展规律,创新绿色发展、绿色现代化、现代化绿色跨越战略;是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绿色强国、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18.
正从"法治浙江"时的系列论述到"法治中国"时的谋篇布局,习近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纷繁复杂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延续中不断深化。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指示、批示和谈话充满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情怀,涵盖了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全部理论要素,其中重要的方向性、论断性、指导性的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最原始、最精华的素材,构造起法治强国的科学理论体系。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论断,已经初步构成了具有习总风格的从严治党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丰富了从严治党的思想内涵,也标志着党建理论又迈进了新的境界。就其对党建学科发展的价值分析,一是思路新:“顺势而为”,以科学理性支撑党性;二是布局新:转变风格,围绕“严治”打组合拳;三是指向新:以“实”为魂,全力营造务实新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其内容可概括为战略地位论、发展方向论、发展环境论、政府责任论等四个方面,并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和实践导向。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