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历30年,在改革开放第四年我国制定了新中国第四部宪法,即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做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实际的规定,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我国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中部分条款已明显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管现行宪法制定至今已经过四次修改,但小规模的修改没有完全修正宪法条款过时的状况。因此,从宪政研究的角度针对现行宪法中一些过时条款作逐一疏理和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人权”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批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普世价值的吸纳,“人权”这一概念逐步得到正名,并最终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不仅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强化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赵玉士我国1982年宪法,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健全发展时期的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同样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上所作的科学论断,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构成了现行宪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现行宪法是邓小平理论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最集中体现,它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几次宪法文本上的修改与宪政实践上的飞跃,都是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思想指导下完成的:1954年宪法由毛泽东主持制定,是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忠实反映;1982年宪法则是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产物;1993年与1999年两次修宪(特别是后者)则主要是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宪法思想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尽管毛泽东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但它确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原则,至今仍是我国当代宪法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而1982年宪法及其后来的三…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实施的第四部宪法。这部新宪法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宪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探讨新宪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 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 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制保证。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认真审议并 高票通过了现行宪法发展进程中第四个 宪法修正案,实现了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五四宪法”颁布40周年。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开辟了我国宪政史的新纪元。1954年6月14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将通过时,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宪法“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①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到各地各有关方面,在宣传宪法、贯彻宪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声势浩大的“一五”“二五”普法,广…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如何认识和加强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之一的民主监督,一直是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最近,笔者拜读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胡乔木书信集》,发现两篇研究民主监督的珍贵资料———1982年月9日胡乔木《致胡绩伟、秦川》和1982年7月4日胡乔木《致彭真、乌兰夫、刘澜涛、陆定一》的信。这两封信的背景是,1982年在讨论宪法修改案和讨论政协章程修改草案时,围绕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发表的意见不受追究等问题是否要写入宪法,胡乔木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两封信的注释中还披露…  相似文献   

10.
违宪审查是西方宪政实践证明监督宪法实施的有效制度,多年来我国理论界热衷介绍和引进该制度。从人类某些共同价值追求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影响社会政治、法律的视角看,这种热衷有其一定理论基础。然过往学者们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某些共性为基点审视我国宪政实践中依1982年《宪法》、1989年《行政诉讼法》及1994年《国家赔偿法》等法律中相关规范确立的现行审查制度,并对审视中普遍认为现行模式的监督机构不明确和无程序保障等重要缺陷进行过十分激烈的讨论。在程序保障方面,理论界多数主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1.
和平权作为第三代人权中的一项普遍性权利,得到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的确认。和平权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两个关键因素:和平主义思想与现代人权理念的结合是和平权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国际社会进行的长期反战努力是和平权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平权从一项抽象的应然权利最终转化为现实权利,必然要通过法定化、宪法化的方式。以和平权入宪为契机,缔造一部中国特色的“和平宪法”,这将是我国最好的和平发展实践,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和平宣言,它必将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宪政和人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六条(修正案第12条~第17条)宪法修正案,这是继1998年和1993年之后第三次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重要修改.1982年颁布的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订的,实践证明它在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中共“十五”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新的重要变化.因此,适时地对宪法中个别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立法的依据,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又是一国法律制度的核心。自从近代宪法产生后,各国的执政者对宪法都高度重视。一个国家,一旦制定了宪法,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宪法为准。我国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制定了宪法就必须贯彻实施。如果不按宪法的规定办事,宪法必然是一纸空文,其威严定被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宪法学研究发端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朝廷政教”的关注和向往。源于西方的宪法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指向、政治权力对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的干预、宪法学者对宪法价值的维护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三种因素使得我国的宪法学基本范畴呈现出四种历史类型:第一类,指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在百余年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是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二类,指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它的重要性只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上受到“阶级性”的冲击,是相对稳定的宪法学范畴;第三类,指党治和阶级性,这是我国宪法发展和宪法学研究受到政治权力干涉而出现的特殊现象,是一类特殊的宪法学范畴;第四类,指人权,这一类宪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外延均不相同,是处于发展变迁中的宪法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了宪法体系。从“私产入宪”的现实要求和积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纪念五四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五十周年、宣传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等一系列活动中,宪法学者的理论成果逐步为社会和公众所了解,而且宪法学以此为研究平台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方向,以获得推动宪法学发展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民性是我国宪法的根本属性,人民亦是社会结构与统一战线的主体。随着我国社会结构与统一战线的变化发展,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亦体现了这些变化与发展。而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更是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结构的变化与重组,这标志着统一战线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公民权益和社会权利的宪法定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纳入了宪法体系.从"私产入宪"的现实要求和积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用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权事业重在建设,人权保障重在行动。最近几年是中国人权事业大发展的几年,也是人权保障全面付诸行动的几年。从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向全国人大提出“人权”入宪的建议,到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由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上升为宪法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党和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宪法的精神,中国未来社会私营经济必将有较大的发展,雇工的人数随之也必然要有增多。围绕雇工所产生的社会焦点性问题,必然要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围绕这些焦点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雇工出现剥削,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