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重庆将迈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时期。"五大功能区"是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包括:重庆  相似文献   

2.
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的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9月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标志重庆将迈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时期。“五大功能区”是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确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相似文献   

3.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作出了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决定,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全市各区县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明确了任务,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区县科学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张波 《重庆行政》2014,15(6):33-34
正工会的工作对象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工会的工作能力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工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2013年9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五个功能区域是在"一圈两翼"区  相似文献   

5.
曾信祥 《重庆行政》2014,15(5):80-82
正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2000年,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三大经济发展区"。2005年将这一战略微调为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工作版块"。翌年,在三大经济发展区和四大工作版块基础上提出了"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2013年,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继承和创造性地提出了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委会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共6个区县,约198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80万。全委会明确该区域重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品,发展生态经济,实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这就要求各区县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重新规划产业布局。如何根据生态保护发展要求科学选择山地产业,充分挖掘山地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和潜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做到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是渝东南“一区五县”目前研讨的重大课题,笔者也对此做了大量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诤言议事】2013年9月13日至14日,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研究部署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结合重庆处于"双欠"阶段、"四个关键节点"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是市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加快区域发展经验和重庆实际做出的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在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和审议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2014年3月,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将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由国务院决定选择100个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该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地处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若将"两区"地区纳入国家首批国家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涵养发展区,由渝东北的万州、开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忠县、垫江、丰都、城口等11个区县组成,既是三峡库区,又是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环境保护任务最重,发展压力最大。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渝东北  相似文献   

10.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其中,铜梁所处城市发展新区,主要任务是:坚持城乡统筹先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继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支撑战略以来,铜梁区坚定不移地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培育龙头型、特色型、战略型的产业集群为主要依托,努力朝着打造成为重庆工业经济重要增长级的目标奋力迈进。  相似文献   

11.
总体思路。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统一收运、集中处理、设施共享、运距合理"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规划建设全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和投资,减少环境敏感点和社会矛盾,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规划布局。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规划建设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7座餐厨垃圾中转站,服务范围为本区域及壁山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和忠县规划建设7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服务周边23个区县(自治县,含万盛经开区)。城口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和秀山县等5个县(自治县),因运距远和餐厨垃圾产量小等原因,可采用简单适用技术分别建设服务本区域的餐厨垃板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重庆市主要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大都分布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旅游潜力巨大。特色旅游是依托地方自然生态、历史文脉等旅游资源,挖掘或构造特定旅游项目及产品,针对特定旅游市场的旅游形式。特色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孙政才书记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指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重,着力涵养保护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根据这一功能定位,结合忠县实际,我们提出了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北),包括万州、开县、云阳、梁平等11个区县,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的东北"门户"。近年来,渝东北各区县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契机,从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离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准确把握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客观分析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正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的两个生态功能区(以下简称两生态区)。按照新时期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两生态区必须加快发展以资源可承载、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广、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吸纳就业多、物流不敏感为显著特征的生态工业,重点发展除能源、矿产、化工以外的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含汽车)、电子信息、特色轻工等  相似文献   

16.
正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以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安排为重点的交通组织,既直接影响区域之间的人口流、货物流等有形的"流",也间接影响信息流、资金流等无形的"流";并且既影响各种"流"的流向,也影响其流量。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将通过对区际运输成本、贸易效率、开放水平等广义"交易成本"的改变,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中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北")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  相似文献   

17.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地方政府应当全面正确履行其职能,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重,遵循"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核心原则,担当起保护好三峡库区青山绿水的责任,并肩负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与特色资源加工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在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根据五大功能区的定位,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是成渝经济区重庆板块城镇群的重要支撑点,其目标是到2020年,城市发展新区要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25万亿元,年均增长18.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GDP占全市比重达到35%。围绕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本文着重对城市发展新区的发展成效、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浅析,以谋求城市发展新区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钦万 《重庆行政》2014,(4):99-100
正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作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战略部署,明确地将地处库区腹心的巫山定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意味着巫山面临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巫山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旗帜鲜明地提出走"生态立县"之路,对高寒边远山区村民实施生态扶贫搬迁。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范本"前提下,巫山县大胆试大  相似文献   

20.
敖翔 《重庆行政》2016,(2):14-15
正承接中央"五大发展理念",重庆市委提出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将万州、丰都等11个区县纳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丰都位于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环境保护任务重,发展压力大。近年来,丰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确立了"135"发展思路(即1个主题:"生态涵养、绿色崛起";3个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