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丰年有余庆嘉节号长春",在这个号称最古老的对联里,已经暗含了一个城市的名字,这副对联应该寓意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像他们的"民生市长"所做的,就像马达轰鸣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重中之重,围绕"三农"、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重点,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一个个民生工程,在群众的期盼中强力推进;一项项民生举措,让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这期间,市人大常委会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在民生的琴键上踏歌而行,身后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庆市委孙政才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据"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以解决民生问题的切实成效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努力打造渝西综合实力强镇,为实现人民生活改善驶入"快车道",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执政以民生为本,是我们党执掌政权以来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所谓"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纵观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实践和效果,无不充分地验证了这一执政理念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正>太仓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从民生需求出发,不断优化制度设计,持续加大公共投入,民生幸福逐步成为太仓市最响亮的品牌,从2010年起,太仓市已先后四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做强做亮"幸福太仓"城市品牌,增强市民获得感,提升城市幸福感,建议:一、扬长补短,提升"幸福太仓"城市品牌含金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为我省发展"民生GDP"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省进入民生需求大增的新阶段,提出和发展"民生GDP"是顺势而为之举。湖北应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民生GDP"发展体系:一是牢固树立"民生GDP"发展理念;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竞进提质";三是建立"民生GDP"发展底线保护机制;四是加强"民生GDP"发展顶层设计;五是统筹推进综合"民生GDP";六是以改革促进"民生GDP"发展;七是探索建立"民生GDP"考核体系;八是形成"民生GDP"共建共享合力。  相似文献   

7.
正民政民生是保障困难群众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特困群体的生命线。多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点点滴滴,精准做好救助帮扶工作,竭力保民生、强力兜底线、全力救急难。特别是2017年以来,合肥市民政局巧用"加减乘除"认真算好每笔"民生账",创造性地推进全市民政民生工作,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善于做"加法",增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机构改革的实施,民政工作将更加聚焦到"三基",即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我们要紧紧围绕"三基"工作任务,在做实民生获得感上下功夫。一、学习新思想,更加突出基本民生兜底的重要性。党中央提出"人  相似文献   

9.
正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二字,重如千斤,"民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九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全面部署,对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特困群体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始终坚持民生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0.
正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时代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民  相似文献   

11.
高端时论     
<正>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去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  相似文献   

12.
在"文革"的极左氛围下,周恩来对民生积极探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生思想。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作为民生之本;他注重交通,将交通建设作为民生之脉;他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群众生命健康作为民生之魂;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那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环境保护的首倡者。周恩来民生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既强调"抓革命"又突出"促生产",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层声音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培超:作为一名干部,行动应有节,言论亦应有节;为官则守节,这是做官从政应"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薄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民生至上     
<正>保障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关切。李立国部长在2010年全国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讲话中指出:各地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生至上的理念,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部领导把民生保障提升到推进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新高度,表明在民政工作进入发展创新的关键时期,着重加强民生民政的研究,不断深化民生民政意识,对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就民政在民生工作中的作用而言,民政工作在民生保障中发挥着"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层"的任  相似文献   

15.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7,(21):64-65
<正>民生为基,民生为本,民生为大,民生为重。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侧重阐述民生问题,最后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为结尾,让各界媒体给出了"民生盛宴"的十七大定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杭州也一直都在履行着总书记的论断。民生,是杭州新动力的又一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杜黎明 《思想战线》2012,38(5):110-114
发展民生经济,重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将民生改善诉求融入投资和政府购买决策,民生改善的价值追求就会在社会消费中得以体现,民生经济也就得以持续发展。民生经济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是要在民生改善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是要以民生改善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构筑"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盛建良 《群众》2014,(4):32-33
<正>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开辟的"政策空间"、常州市实施的"四大西进"战略,为溧阳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市将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转型发展为主题,突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突出工业强市,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实力工业是溧阳的主体经济,新的一年,溧阳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持之以恒做大总量、做  相似文献   

18.
总投资1.7亿元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学,2000多名农家学子享受到实用技术培训;400多户低收入家庭告别"蜗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保障性住房;100多万元"金秋助学"资金,让509名寒门学子顺利踏进大学校门……近年,泌阳县高度重视民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民生改善,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民生是什么?民生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疾苦冷暖;民生抓什么?民生就是要抓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  相似文献   

19.
李西源  李毅弘 《人民论坛》2011,(11):134-135
新时期,国民经济在又好又快发展中,丰富和突显了科学发展的民生理念。在经济发展根本目的上,突出"民富"和"共富";经济发展速度上,突显民生方向和民生基础;经济发展结构上,突显促增长、保民生;经济协调发展和成果共享途径上,切实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邹城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财力投入的重点,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点。全面推行村级"民生代办员"制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村选拔一人为民生代办员,乡镇设立民生代办中心、村设立民生代办室,全面搭建民生代办平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