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9年9月,河池市委组织部选送参加“为祖国骄傲”——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录片展评会暨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的参评作品《龙田记忆》,获得了全国党建类节目银奖,排名仅在中组部和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几个大省组织部之后,创造了地级市委组织部荣获全国党建类节目奖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做纪录片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知道“大腕”孙曾田的,中央电视台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就是孙曾田的成名之作。这位闻名国际的“大导”孙曾田就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见到孙曾田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一部国际合作、数百人参与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正在他的运筹中。一听我们是赤峰来的摄制组,他显得格外热情,那爽朗的笑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戴着一副黑色墨镜,还留着络腮胡子,我在想,像这样一个多次在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的名导演会不会很难接触,可是我们的采访刚一开始,就发现孙曾田原来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3.
付强 《思想工作》2006,(11):35-35
在中国做纪录片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知道“大腕”孙曾田的.中央电视台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就是孙曾田的成名之作。这位闻名国际的“大导”孙曾田就是土生土长的赤峰人。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南疆边睡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46万各族人民,沉浸在无比兴奋和欢乐之中。从首府六库到全州所辖4县29个乡镇,完全被热烈庆祝香港回归,赞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歌舞海洋所“淹没”,傈僳族的“笛哩图”(傈僳族有名的乐器),独龙族的“剽牛舞”,怒族的“达比亚”(怒族传统乐器),普米族的“搓搓舞”和白族的“霸王鞭”,几乎让“三江灾四山”的怒江州14703平方公里土地抖动起来。藏族民歌唱道:“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同样,香港同胞和怒江各族人民,也是一…  相似文献   

5.
雷颐 《同舟共进》2010,(5):53-54
小小一部纪录片的配乐也会引起当时国家高层领导的介入,引发全国音乐工作者的恐惧,结果所有的纪录片都只能用屈指可数的几首歌来配乐,这十分生动地说明当时的“文化专制”已到了何种程度.  相似文献   

6.
阳朔县有一位65岁的农妇,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月亮妈妈”。她只上过3年小学,却能用英、法、德、日等12门外国语言为老外当导游;她已五上央视节目;疯犴英语创始人李阳曾称誉她为“全世界最棒的导游”。这位农妇就是高田镇历村的徐秀珍,她已当了15年的导游,主要客人是外国人。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9,(2):88-93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公营部门(如“行政院新闻局”、“文建会”、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国家文艺基金会”、电影资料馆、公共电视),与民间单位(如全景基金会、联合报系、超级电视等),以及一些个人的积极推动下,台湾纪录片无论在拍片数量与品质、纪录片工作者人数与技术上,较比过去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与同一时期已逐步凋零的台湾剧情电影相比较,纪录片的发展在台湾有一种格外耀眼的光芒。纪录片俨然已成为当今台湾影像的显学。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2,(5):25-25
本刊讯5月13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纪录片年度品牌评奖活动——第六届“纪录·中国”纪录片创优评析活动中,《提案追踪》栏目获得创优栏目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10.
童年往事     
肖斌 《江苏政协》2013,(7):54-55
<正>乡下的月亮总是不解人意。记得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耕时节,月亮特别亮,像探照灯悬挂在天空。凌晨两点,妈妈将刚刚8岁的我从睡梦中叫醒,我揉搓着迷糊的眼睛,很不情愿地扛着钉耙,跟随着妈妈,来到田里。这时,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妈妈总是起早摸黑,披星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妈妈”为何在美国成了贬义词 “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校园贬义词!不久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  相似文献   

12.
“我不曾想过有一天会到居民区工作,我更不曾想过会和比我爸妈年纪还要大的阿姨妈妈成为共同坚守基层的同事……”在去年11月闸北区首批“班长工程”选派干部座谈会上,临汾社区居民区书记金涛的这一席话道出了不少“班长”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应酬“妈妈,什么叫应酬?”“你不愿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早上上学时间到了。“妈妈,我去应酬了。”太老我们在商店测览时发现一支坚笛。我一直想吹竖笛,于是问妻子会不会觉得我现在才开始学大老了。“不,你吹笛子不太老。”她说,“但我大老,受不了你学吹笛...  相似文献   

14.
“代理妈妈”的赞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脍灸人口的妈妈歌,曾风靡大地,令多少人热泪盈眶。如今,在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却是“代理妈妈”的赞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0万之众的“代理妈妈”队伍,承担了2...  相似文献   

15.
严风华 《当代广西》2006,(21):57-57
踩月亮月亮能踩得着吗?月亮踩不着,因为月亮在天上。但月亮的光芒照在地上,白茫茫的。多情的人能触摸到月亮的清辉。多情的人,是那些年轻人。农闲了,手头的活不多了,可以停下来歇一歇了。正好,那些夜晚,云雾淡了,月亮出来了。有月亮的山野,天空变得雪白,空气变得清新。可以看得见大山黑黝黝的轮廓,看得见林木疏密的枝丫,看得见田野纵横的田埂,看得见蕉叶摆动的姿势,看得见村舍灰白的颜色……这个时候,小伙子心痒痒的,便一个邀一个,结伴到别的村寨去会姑娘去了。这样的约会,融水和三江苗族地区称之为“走寨”,隆林和西林苗族地区称之为“踩月…  相似文献   

16.
自豪之外     
在中国,关于月亮,有太多的传奇和故事。 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升空,到11月26日第一张高质的月图“亮相”,中国人的千年奔月梦想就这样实现了。清晰的月图告诉我们,月亮上面没有桂花树,没有广寒宫,更没有美丽的嫦娥。  相似文献   

17.
又是月圆时,也许是中秋快到了吧,也许是特殊的日子吧,也许是想家的心,让匆忙的人群开始谈论月亮,关注月亮。月是水做的,透兰透兰的,月是初秋的月,带着一丝犹豫,一怀期待,莫名的执着。从小喜欢看月亮,躺在妈妈的怀里看窗外的月是一道风景,一扇美丽的门,一湾温馨的船,一汪细细的泉,一颗小小的心房。小时候的月是妈妈的眼,有着的是关怀的脸,熟悉的眸和满怀的期待。长大了,仍然喜欢看月亮。隐在异地的角落看远方的月也是一道风景,突然觉得:月是水做的。清晰,剔透,纯净,素雅,多像女人的脸?时阴时朗,时浑时澈,月圆月缺…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月亮最明,故乡的月亮最圆,故乡的月亮最亲!”前不久,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在杭州举办了一期浙籍海外统促会负责人和港澳台、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国情研修班。在结业之际,有位来自海外的学员深情地对笔者说了这样感人的话,以表示对祖国和故乡的不舍之爱。  相似文献   

19.
山西有个好“军嫂”王伟说起好“军嫂”,人们自然会想到韩素云;殊不知,我们山西也有个好“军嫂”,她就是———忻州地区电业局农电科干事、’97全国文明家庭女主人之一的田爱荣同志。文艺宣传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唤起了多少纯情少女对橄榄绿的崇...  相似文献   

20.
由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民革云南省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纪录片《百年讲武——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百年纪念》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方位地展现了被誉为“将帅摇篮”、“革命熔炉”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展现了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风采,为我们讲述了唐生智、周保中、龙云、卢汉等将帅的故事,披露了一些国际军政名人在讲武堂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