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党青年组织一要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二要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根据政党青年组织功能理论,我国共青团组织的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位置”和“有作为”双重因素.要深入研究和着力解决共青团探索政党政治和组织行为在青年中的实现路径与探索政党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路径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共青团真正起到政党青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积极提倡者和践行者,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欧美及日本的政党活动和政治制度,奠定了他政党政治的理论基础。为实现政党政治,宋教仁积极推行在近代中国建立政党内阁制,领导国民党进行国会选举。本文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主张政党政治的动机、从事政党政治的主要活动,阐述宋教仁在中国尝试政党政治的状况,进而揭示民初中国政党政治实行的艰巨历程。  相似文献   

3.
1948年“五一口号”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内抗战和反独裁时代背景下发布,这一协商建国、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号召一发出,国内各民主党派深表赞同、积极响应。以此开始了合力协商建国的历史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多党协商合作的理论逻辑,从而深远影响了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倡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近代以来政党政治探索的总结,是新型政党政治的开端。"五一口号"彻底否定了皇族世袭专制政治、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标明了新型政党政治的政治基础、运行规则、政党主体,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不仅在中国政党政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两极格局的冷战时代的重大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最根本的就是树立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以新型政党制度和文化,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提供强有力的诠释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时刻 ,必须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进行党的建设 ,切实做到执政为民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而践行“三个代表”的过程良性地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孙中山曾大力倡导过有关政党政治的理想。后来他由于认识到在中国实施政党政治的条件还未具备,而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以党治国”,但他始终把实现政党政治作为他的终结政治理想。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证明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土地上最为适用的政党制度,也从根本上克服了孙中山政党政治理想的历史局限,是对孙中山政党政治理想政治构架的科学否定以及对它合理内核的有条件吸收。本文拟从分析孙中山政党政治理想与我国现行政党制度之关联这一角度,作一  相似文献   

7.
民革作为参政党,为提高参政议政工作水平和质量,着力探索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建设,创造了一个“参政议政成果汇报会”的工作形式。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参政党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时的制度创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多党合作事业和制度建设的水平和发展阶段,也反映了多党合作制度下中国政党政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台湾大选后,国际社会、国内百姓普遍关注和经常谈论的是两岸的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台湾的“和”与“战”。但同等重要的是,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版图下一步将如何演变。因为,无论基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权衡,岛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党政治架构都会投影于两岸关系,其影响所及甚至会触动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铁蹄践踏与中华民族的屈辱劫难揭开的。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对中国的政党政治模式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蒋介石则选择了一党专制的道路,两种模式均以失败告终。纵观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过程,薄弱的社会基础、强大的封建势力、动摇的政治立场和错误的指导思想导致探索的失败。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当前国内学术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已收集到“中国梦”文献资料进行年度文献量、文献类型、基金资助与课题(选题指南与立项)信息以及学术交流信息的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简要地梳理和评析了现有文献资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以期初步展现国内“中国梦”研究的学术图景。为进一步深化国内“中国梦”研究,学术理论界应该把研究着力点放在“中国梦”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完善方面,同时要加强“中国梦”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