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红运动”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展开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活动。当时,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县份之一的宁化县广大工农大众,热烈地响应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纷纷拿起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各个部队,奋起抗击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疯狂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2.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3.
“扩红运动“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尤其是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展开轰轰烈烈的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活动.当时,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县份之一的宁化县广大工农大众,热烈地响应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纷纷拿起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各个部队,奋起抗击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疯狂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4.
刘正 《湘潮》1987,(10)
1927年9月9日在湘赣边界爆发的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是有着伟大的历史地位和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的。第一,秋收起义第一次正式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组织工农武装,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二,秋收起义率先实行了把革命的主要力量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变。第三,秋收起义不仅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而且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军队建立了民主制度,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第四,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争取  相似文献   

5.
背景介绍 原载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红色中华》第一八七期第二版.该版刊发了《在国民党法西斯蒂的血手下》《国民党在永丰荇田的暴行》《白狗子把新桥烧成焦土》系列报道,配登了『工农群众武装上前线去,消灭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标语.报道指出:『罪恶滔天的国民党军阀,不惜用其一切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革命的工农群众,他把革命的工农群众当...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前后,由于国民党右派相继叛变革命,全国笼罩一片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提出“上山”的思想,主张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人,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新方向,在客观上为开辟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本文旨在探讨“上山”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上山”思想产生、…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6,(8):87-88
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施帜。  相似文献   

8.
《人民周刊》是中共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1926年2月4日创刊于广州,1927年4月10日停刊,共出版了50期。张太雷任主编。《人民周刊》刊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的文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各地的革命运动概况。它及时地揭露和打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的进攻,维护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对指导与推动广东工农群众运动和北伐军进军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今天纪念张鼎丞诞辰100周年与永定暴动70周年,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 1928年9月,张鼎丞、阮山等组织领导永定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祖祖辈辈受剥削、受压迫的贫苦农民第一次掌握了印把子。当时中共福建省委在《全省工农兵拥护永定暴动宣言》中指出:“永定已不是国民党的永定;永定已经是革命工农兵的永定了。”并号召“全省的工农群众一致起来,拥护这个光荣的永定工农暴动胜利,并扩大这个胜利。”从此,“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风暴,席卷了闽西大地。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人民在长达28年的艰苦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付出巨大牺牲,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20多年的革命斗争,每前进一步都有张鼎丞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广州是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全国第一、二、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均在广州召开。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适应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需要而召开。它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空前盛会,是中国共产党引导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团结、统一道路的大会。1925年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潮流到来之际,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对工农群众运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通过"帝国主义"概念的中国化转换,使民众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直接、深刻的认知。为了履行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中共主张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式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与国民党依赖单纯军事手段不同,中共重视依靠和发动民众力量进行反帝运动。由于国共双方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截然相反,国共党内合作走向分裂。通过依靠人民,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革命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保卫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央苏区的革命中心地位,树立了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典范,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林道喜 《党史文苑》2023,(S1):34-36
<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毛泽东根据工农革命军(后称红军)的性质特点、实际情况和革命工作的需要,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实现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的具体措施和根本保证就是群众路线,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是实现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军旗壮国威     
在中国近代史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漫漫岁月难掩1927年8月1日的辉煌,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群众和革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开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此,中国人民向世界挺起了胸膛。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介绍1934年4月,《红星画报》第5期刊登漫画《国民党屠杀工农的惨状》,揭露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漫画旁边配有短文,全文如下:血的"四一二",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是国民党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开刀屠杀工农群众及共产党员的日子。数年来在国民党屠杀下,被杀的革命群众及共产党员不下数十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是土地革命,当年毛主席搞土地革命,唤起工农千百万。革命成功了,人民政府还要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这也是几千年来人民的向往,杜甫就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民生四大要素“衣食住行”,现在重中之重是解决住房问题。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要给中低收入的群众盖房子。——市委书记薄熙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及中共广东区委的指导下,福建各地普遍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地方组织,从此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从五卅运动爆发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努力组织工农群众,并领导福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人民中有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紧急时期。在这之前不久,发生了四一二政变,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其控制的东南地区开始实行反革命的“清党”运动,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局部的失败。在武汉政府控制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地区,虽然工农运动还在继续发展,但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国民党汪精卫集团也开始发生严重的动摇,革命有遭到全面失败的危险。党的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和国民党合作,这是我党在大革命前夕在组织方面的一个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几经研究再四审慎”后才作出的.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反对同任何党派合作到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党的“一大”在党外关系上,主张对“现有多政党“采取独立、攻击,排外的态度.”1922年1月,在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了中国代表,希望国共两党相互合作.从此,我党开始同国民党进行接触。但在如何对待国民党问题上,党中央反对共产国际驻我党代表马林关于“在保持党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入国民党”的建议。第一次直举战争后,迫切需要我党探寻解救中国问题的方案.6月,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开始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看法,7月我党召开了“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良早 《理论学刊》2007,9(4):16-20
斯大林在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特点的同时,反对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左”倾思想,即反对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速度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中国建立苏维埃问题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否定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必要性的“左”倾思想。他还就中国社会的改造、进步与发展提出了一些重要认识,如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建立这个政权有利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