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1)
伴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农村文化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需要农村文化的振兴,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本文关于农村文化困境的出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分为"激活原动力,给农村文化打一剂强心针"和"加强外推力,给农村文化装一个助推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6,(Z1)
“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正在使城中村越来越多。飞速膨胀的都市张开大口,吞噬着周边的农地。城中村成为城市对撞农村的渗烈“战场”。在这些都市村落里,“三农问题”几乎一个不少,城市病也是沉疴难愈。城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8,(1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乡村建设以及农业发展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乡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给我国农村地区带来了种种挑战。城市化的发展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若强行改变发展规律则会对我国乡村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反过来又会阻碍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建设的可能路径,例如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39)
佟丽华为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律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依法治国"彩车上唯一的律师代表。基于其所率领的团队十余年的专职公益法律服务经验与过去一年的专项调研,对中国农村法治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政策建议,是为本文。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 史上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突出特征和根本标志。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一半居住在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现代化进而我国的“三农”(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农村城市化这一战略任务的尽快完成。  相似文献   

6.
网络实名举报: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实名举报作为新形势下公民广泛参与的反腐倡廉活动,应是一项具有完善工作机制和法律规范保障的制度设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实名举报还面临监督范围狭窄,举报可信度不高,缺乏持续性,举报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和官方处理回应性低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举报主体界定不明,网络载体"各自为政",举报程序过简和实名举报环境不够成熟等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举报的发展,必须加强举报人权利立法保护,健全网络反腐立法和舆情监测机制,完善举报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型举报受理机构,鼓励公民参与到网络反腐之中,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文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给农村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和繁荣。但同时也给现阶段农民领导工作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考验和新的困难。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农民领导工作的现状,探索其摆脱困境的出路和办法。一、新时期农民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农民的特点,是做好农民领导工作的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环境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民无论从整体或个体看,都带有许多与其他社会阶层成员所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即为在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征地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被城市所包围,但管理体制、居民身份、土地制度与社区传统文化仍未加以转变的一种社区类型。一、城乡二元隔离政策首先是城乡二元户籍政策。迄今为止,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还没转变为一元化社会,而是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被城市所包围,虽然村民过上城市居民的生活,但仍无法完成其身份的转型,农民依然只能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城中村的居民虽享受着市政公益事业的便利条件,在物质形态上…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9,(11)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促使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庭核心化、少子化。农村社会的变迁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双重叠加,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后乡土"的视角审视农村养老问题,发现其表现的新动向,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官员问责制度化: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员问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但是,在推进官员问责制度化建设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异体问责缺位、问责客体责任标准模糊不清、问责范围过于狭窄、问责标准不统一、问责程序非制度化、问责结果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规范问责主体、强化异体问责的力度,将问责客体的职责制度化、法定化,全面界定官员问责的范围及标准,完善官员问责程序,完善被问责官员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总量大、兼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省内转移增加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境,需要加强制度政策建设来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创造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支持等。  相似文献   

12.
集体产权是传统农村社区治理运行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实践运行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村治制度交织在一起,村社一体、政经合一,资地不分、资产统合,户产一体、利益捆绑。在开放、流动社会中,具有封闭、排外、束缚特征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筑出了外在开放、内在封闭的乡村经济社会结构,这正是导致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深化改革,重构新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走出当代农村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社会自由流动,构造新型城乡关系,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城乡社会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2)
现今我国改革处于深水区,各方利益冲突尤为明显,社会法治诉求的不断改变和提高,逐渐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供给,以求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在基层法治政府的建设中,只有进行权力下放,使有限政府和社会自治相结合,改革行政运行机制,建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行政以开拓社会自治机制,才能达到社会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动态平衡、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是 ,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农村经济定会摆脱困境 ,走向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国有工业体系,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有经济基本单元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体现,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在支持改革开放和促进其它经济成份发展方面,国有企业发挥着关键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正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即使在相对困难的竞争条件下,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营企业现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1997年以来,人民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与扶持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既由“抓大放小”转变为“抓大扶小”。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认识环境、融资环境将前所未有的宽松。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在宽松的同时,也面临从未有过的困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历史性的机遇,以有效的对策与方法,将民营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是放在民营企业家面前无法回  相似文献   

17.
信访是信访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具体制度的设置偏离了权利保障的轨道,模糊了信访行为的合法性,致使信访在实践中陷入困境。以权利保障为宗旨定位信访制度,是信访脱困的可能且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目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也面临着令人忧虑的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之一,是意识形态陷于困境。正视这种困境并寻找其出路,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态势,作为应急管理最前沿的基层政府近些年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目标,但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从有到优"的转变,则面临着一系列难题。鉴于基层应急预案居于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最底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成效乃至成败,当前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难题,不断优化应急预案管理,切实发挥基层应急预案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彦朋 《学理论》2012,(19):96-97
慈善事业是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在一片慈善繁荣的背后,慈善丑闻层出不穷,致使慈善事业公信力大为下降。以反思近年来慈善事业失范现象为切入点,解析造成我国慈善事业失范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并从中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相关举措,希望公众目光能够促使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