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是以人的自然肉体生命为基础 ,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创造对象和对象世界、生产人的生活和规定性的奋斗与拼搏过程 ,这是真正属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过程。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作为人的人”的人生的本质内涵和根本意义。人既生活在现实中 ,又生活在理想中。人的理想是由现实所产生的。人又通过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超越现成现实 ,创造符合理想的意图的新现实。人类是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连续不断的超越与创造中实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德育要有理想性的追求,既要按照高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培养和塑造人,引导学生对理想性的道德准则规范积极适应和不断超越,促使学生追求和接近这种理想。又要把引导学生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作为发展人、完善人的外在条件,而不是束缚人的个性发展的绳索。  相似文献   

3.
就人的生存而言 ,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和不圆满的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人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 ,具有能动性。通过人不断地能动地反思和实践 ,事物的本质也总在不断地突破其现实的存在而向理想的存在转化。由于有了对这种转化的意识 ,人在生存中才满怀着希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识的目的性及其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是认识论不同于心理学和其它思维科学的地方。在认识的目的结构里,真理和理想是一切科学和哲学认识的目的。人对理想的追求使认识超越经验的限制,进入可能世界的探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看,认识理想代表了人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真理性和认识理想在目的性上的一致,体现了人认识上的自由,说明认识目的性是包含客观性的主观性。它使人从现实中区分出事物的可能性,并在探索可能世界的活动中达到创造理想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调整和对社会的改造离不开对现实的审视 ,其标准就是理想 ,它是人通过超前认识而确定的。人们据此而对现实予以辩证否定 ,并为超越现实规定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6.
法律性与人性会有一定冲突,冲突源于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历史进程。法和德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社会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功能领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分清法律与道德的功能范畴,厘定其关系,实现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良性循环,也就廓清了法治理想主义的迷雾,把握了法治国的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7.
何谓理想?科学理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理想的内容是单一的还是分层次的?理想与物质利益、社会现实是否对立或冲突?远大理想与阶段理想的关系何在?搞清这些问题,对于理想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大为必要的。一、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点就在于人有理性,会思维。人在实践中,凭借理性的指导和想象的作用,可以在头脑中预见到尚未产生的事物,其中如果是对于未来美好的设想的企求或憧憬,则总称为理想,它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生活中,理想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尽管人们都称自己追求的目标为理想,但其中却有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具有丰厚的内在思想意蕴.从自由理想与现实规范的二难选择视角看,凯瑟琳在爱情理想与现实婚姻、希斯克利夫在自由天性与情恨复仇之间的痛苦挣扎,不仅有力地彰显了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这一永恒冲突及其悲剧结局,而且使作品本身汇入了源远流长的西方文学传统,并因此而拥有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宋艳华 《前沿》2012,(16):42-44
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理论,还是指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纵观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对矛盾始终贯穿其中,当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能成功地把握这对矛盾的时候,就能够成功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理论创新,也能够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现实即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理想是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美好社会理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人类设想的超越、替代资本主义的美好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性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首次成功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列宁的探索破解了理想与现实的一般张力,更破解了先进社会理想与俄罗斯落后现实的特殊张力,这不仅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更是人类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是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败,而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背离了列宁探索的正确道路的恶果。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浪潮中,机器和商品席卷而来,人如何安身立命?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作者认为;生命价值的实现,表现为一个在日常世界之中超越日常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中庸》中所概括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只有以价值理论为主导,一方面超越世俗、迈向理想之境,一方面又始终植根于庸言庸行的现实土壤中,自我才能真正在价值层面上获得安顿,人生的内在矛盾——理与欲、天与人、群与己、生与死等等,才能不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论与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之间的差别、对立的分析,来揭示当代中国人在理想人格模式选择的矛盾解决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理论和儒家理想人格理论都以各自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它们之间的殊异是与各自对人性的规定密切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价值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章瑞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使二者趋于一致,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价值观,成为指导人们行为方式的光辉指南。一、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利益与个...  相似文献   

14.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忠红 《求索》2008,(3):159-161
人类是有意识的存在,超越性是人的生命存在与活动的根本属性和内在本质,超越意识是生命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根本的目标,生命教育要在明了生命超越意识的不同路向的基础上,特别要引导人关注理想对现实、他我对自我、行对知这三个方面的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6.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阮娟 《求索》2013,(2):65-67
大同思想和世界主义分别源于东西方.在表现形态上有相似处.常被作为同一概念混用。孙中山信奉“大同”却反对“世界主义”。并非他思想上的矛盾或简单的与时俱进,而是从理想来到现实。世界主义的走向与孙中山的大同设想背道而驰。主宰理想态度的仍是现实,或者说“大同”与“世界主义”背后闪烁的仍然是民族主义的幽灵。  相似文献   

19.
彭庆军 《湖湘论坛》2008,21(5):98-101
在广大后发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民主与效能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实行民主,就有可能损害政府的效能;提高政府的效能,又可能需要压制民主。这种冲突根源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其政治发展过程所不可避免的三大矛盾: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及政治与经济的失衡。  相似文献   

20.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性格等)而逐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理想作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反映,只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通行的永恒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理想还总是打着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代“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理想又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不仅理想产生于实践,而且社会实践也是人们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最基本条件和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人生观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那就等于失却了精神的灵魂。因此,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