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体现了党对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廖作斌 《前线》2008,(5):18-2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而社会建设必须以民生为重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切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应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民生新理念,着力健全完善社会建设新体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体现了党对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深刻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深刻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十七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关系”,立足于现实国情,有重点、分步骤、理性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8,(1):19-20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礼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民生问题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祝志 《奋斗》2007,(12):31-32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在推进和谐龙江建设中.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新论述、新举措,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促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几年来,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中共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是十七大的一个重大亮点。一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重在维护社会公平;二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旨在保证公共服务均衡化;三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意在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四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对劳工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加有力;五是社会建设主要任务政府将担当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0.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南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社会建设的成就,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突出了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报告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六个民生重点,就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08,(10):27-29
几年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关注群众利益,积极构建和谐海淀。经过几年努力,海淀区社会建设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民生”、“社会建设”等中国特色符号唱响在政治天空中,不仅昭示党执政理念的更加纯熟和进一步升华,更是一次对社会主义固有民主的回归,即不仅从实践上践行着民生理念,更从理论上确立了民生理念的内涵、现代意义、目标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09,(1):47-47
30年改革开放,北京民生领域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3年前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标准的调整制度,以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吴金亮 《实践》2009,(8):22-23
全区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完善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和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障和服务需求,切实履行好民政部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保障民利的基本职责,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51-5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8.
蔡孝恒  张亮 《探索》2008,(2):111-115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此发表过许多重要指示,对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举措及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文章对胡锦涛总书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田枫 《新长征》2011,(12):52-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我们拥有了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但社会建设并没有伴随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和民生相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建没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是我们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李淑玫 《共产党人》2007,(24):45-46
党的十七大把继续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列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民生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