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国滢、王夏昊、梁迎修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该书《导论》中说:"不可否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每一个时代有各时代的法学思考者和法律解释者,这些思考者和解释者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及其所依赖的语言和思想情境各有不同,就可能使  相似文献   

2.
司法考试是连接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纽带,但培养法律职业者不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唯一目标.法学本科教育既不能对司法考试置之不理,避免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严重脱节,避免学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课堂间疲于奔命;又不能对司法考试趋之若鹜,避免沦为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就经济法学教学而言,应及时跟进经济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辟多渠道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融入法律实践.唯此,既能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又能兼顾司法考试.  相似文献   

3.
法学基础理论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 ,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学科的地位。与法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同 ,由于它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 ,具有概念的高度抽象性、理论的整体性、适用的普遍性、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因此 ,虽然学习时有一定难度 ,但学好它有助于为学习研究其他法学学科奠定基本的法学理论基础 ;有利于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法学的发展 ;还有助于我们树立法律意识 ,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念。以下将《法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一些重点、疑难问题略作解析。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是法理…  相似文献   

4.
《法学概论》重点难点问题解答法学,顾名思义,是法律学或者法律科学的简称,它是研究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古老的社会科学。《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它是为高等教育非法律专业大专所设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这门课程是...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法学或者法律社会学具有一部连绵不断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初具规模,这时社会学法学的理论命题完全来自于欧洲学者;接下来是针对英美普通法环境的社会学法学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社会学法学不仅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推出若干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如利益,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学法学的历史观等;在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之后,社会学法学开始扩展到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学法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分枝。这些分枝虽然也还使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法学的术语和概念,但是它们突出了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开辟了新的认识层面。社会学法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又包括社会如何作用于法律。社会学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法律发展,贯穿社会学法学的根本精神是重新认识法律,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在展示了内部一致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的特色,不仅是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且还有地方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法学     
著者在该书《绪论》中介绍说:“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学研究中心从欧洲向北美的转移,欧洲和美国的法律社会学构成了法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传统。故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涉及欧洲的社会学法学传统,其主要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耶林、涂尔干、韦伯、狄骥等人;下编主要讲述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发展历程,其中主要涉及霍姆斯、卡多佐、卢埃林、弗兰克、布兰克以及北美的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等人物和派别的社会法学理论。两种社会学法学传统之间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欧洲大陆的社会学法学受先验理性的影响较大,重在对社会学法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而北美的社会学法学则受经验理性的支配,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行为法学行为法学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新的一门法学学科。所谓行为法学,简而言之,就是主要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法律问题的科学。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变革法学方法论为起点,立足人的行为和社会形态去研究法学,为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开拓进取。其特征是:(一)坚持以人、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规律为中心,把人的法需求、法动机、法心理和法行为,法行为原则与结果,合法行为模式的设定与选择,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职务行为的法律激励与调控,违法犯罪行为的改造与矫正,法资源的配置与取舍,以及法治目标的行为导向等等,作为考察法学和法制建设问题的入门向导,进而获得对法的一般理论和法运动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2,(7):92-93
宋树涛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始终坚持人是法律的主体和目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法学和法治思想上,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权利为本。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大众化,主要是弘扬与时俱进法学理论品质,弘扬社会主义法学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表述”、“中国风格”,使法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使法学成为通俗化、具体化、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运用的“大众法学”。  相似文献   

9.
法学逻辑的概念早已有之。但是法学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其中,通行的观点认为,法律逻辑的任务是把形成逻辑的一般原理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工作的实际,因此,法律逻辑学没有与形式逻辑不同的、特殊的对象,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法学逻辑既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又有与逻辑学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自成理论体系,成为  相似文献   

10.
学习法律有不同的层次,法律专业学习之阅读,非专业人士的阅读,法律专业本科生之阅读,高年级和低年级又有所不同,以及研究生、博士生之阅读。即使法学大家也不是读遍了天下法书,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再读书。面对如此多样的法律阅读状况,要以一篇短文介绍法学名著确实有难度。本文主要面对法科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法律专业硕士生,适当兼顾其他。  相似文献   

11.
法学是对某一民族某一时代法律现象的认知,民族性和时代性必然反映在某一个具体法学门派之中。当前关于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只有放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才具有意义。文章通过对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在立法与司法中功能的揭示和对霍姆斯两个命题的解读,得出五个命题:法律的生命是经验,法律的成长靠逻辑;法律的生命是现在的经验,不是过去的经验;法律的生命是本国的经验,不是他国的经验;法律的生命应该遵循探效逻辑,法律的成长应该遵循演绎逻辑;社会稳定时期,教义法学占主导地位,社会变革时期,社科法学称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学研究得出的结论通常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公众对于政府、法治、整个国家法律运作体系的态度和期望。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结合,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法学研究与各学科的互动,是构建社会精神的基础。法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法律人才、推行公民法律社会化教育以及树立社会对于法律的信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我院政工系讲师夏勇、汪保康合著的《军事法学》一书,已于1990年12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该书密切结合我军建设实际,以我国现有军事立法为主要依据,在纵横比较的基础上,侧重阐述了军事法学的概念、军事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军事法律关系、军事法律行为、军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王人博教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生活、法律的所思所想。他以凝练的语句,搭配唯美的图片,图文并茂地阐述颇有哲理性的思想。经过多年,这些文字、图片已累积成厚重的名句集,在法学界广泛流传,并被亲切地称为"法学者王大爷语录",在法律圈内外构成了一道别样风景。这本《你看我说:一个法学者的人间情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即为"法学者王大爷语录"的精选之作,谈论的正是他作为一个法学"业余者"对法学及法学以外一些问题的思考心得。本书  相似文献   

15.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国家安全通讯》围绕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科体系问题,开设专题,进行理论探讨,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们。国家安全学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国家安全法学。尤其是在我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今天,重视国家安全法学的研究,加强国家安全法制建设,更显得十分重要。回家安全法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我国法学研究的领域很广泛,涉及诸多方面的法律,已建立并形成一定学科体系的有:刑法学、刑诉法学、民诉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警察法学等,各有其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一、法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和意义(一)法学实践教学的概念法学实践教学是为配合法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法学实践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案例探讨、辩  相似文献   

18.
有关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学说均不尽如人意,但其中一些观点亦揭示了两者生长的共同基础。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方法论生长的基础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两者共享同一个基础,即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法律唯物辩证观";二是两者往往在同一时空中为人们交互使用,且相互转化。从法律传统上看,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以关系原理视之,两者联系的纽结在于它们都是一个解决理论/规范与实践/事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理论/规范假说的过程。无论是在法律方法还是在法学方法,"先归纳后演绎、先经验后理论"是其基本运行路向。  相似文献   

19.
法治国家建设初期的人才匮乏,使得法学教育采取了多层次的通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法律教育任务的需要.但是,目标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法学教育状态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改变,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和相关职业的良性发展,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明确法学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心.基于现实状态采取阶段性目标实现方式和分层教育模式的法学教育改革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石景峰 《前沿》2013,(7):129-131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存在着很大的困扰。法学教育应合理确定培养目标,有效发挥自身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优化法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大众化法学教育层次中培养更多的既懂法律,又懂科技、懂经济、懂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法律精英人才,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