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边界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这一边界表现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哲学基础,以认识、历史、实践、价值和总体的观念为基本观念,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关系为理论主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所以,这一边界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后学科,反映了人类情感心理的逻辑发展过程,它涉及领域繁多,但深度的不足也为一些学者所诟病。文艺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相互联系但又不同,文化研究对人现实生活关注的特点是值得文艺学等传统经院学科所借鉴的,文艺学也要实现一定层面的大众化,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有效落实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正确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竭动力。二者相结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时俱进、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 ,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沛 《传承》2009,(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进文化内涵的演变一脉相承,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要求,日益多样与不断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运,关系到在激烈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的前途.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提升原则,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多样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沛 《传承》2009,(22):22-2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进文化内涵的演变一脉相承,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要求,日益多样与不断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对于中国而言是中西结合的社会文化成果的运用,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领土上的重要实践,具有推动整个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集融合于一身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响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性的主义文化,建立了符合中国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将时代因素导入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必然要不断认识和落实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德新 《前沿》2011,(19):192-195
农村文化目前存在多元混乱的现象,农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同时,一些非主流文化比如宗教文化、宗族文化、博彩文化、封建迷信文化等也在农村流行。文化多元与混乱局面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文化整合是改变农村文化多元混乱现状,建设文化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们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整合农村多元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已成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和提升大众化理论研究层次的迫切要求。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探索规律,就是对关系的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依赖于高度的文化自觉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对象的关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并最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经世致用西化影响中西选择文化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提供了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衍增 《传承》2010,(15):4-7
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并最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经世致用西化影响中西选择文化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东渐中国提供了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蒋文学  袁彬 《前沿》2010,(18):164-16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大众对其的文化认同。认同的基础在于共同的现实生活关注、相近似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愿境等方面。充分观照大众的心理诉求,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目的性,这是实现其大众化的最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立足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在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里形成了初步的文化自觉.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正反经验的不断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统一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那里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紧接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研究全面展开,加上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最终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广泛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最终结果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的普遍真理性,找到了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切实结合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16.
汪勇 《理论月刊》2012,(4):13-16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浴血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红色文化形成的源头和基础,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和结晶;红色文化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诉求和有效载体.在当下,弘扬红色文化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共同的根本目的,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谋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剧变表现为:文化传播与交流机制破坏;文化传承与变迁脉络割裂;近代文化片面发展。这凸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严重危机,并催生出中华民族解除精神危机的迫切文化需要,包括:高扬主体意识,为民族复兴奠定文化基础;自觉进行文化选择,重构文化发展机制;调适文化心态,走理性的民族精神复兴之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民族精神振兴。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对此需要的巧妙应答,其文化价值体现为:创造性化解文化两难困境;"世界历史"条件下重构文化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关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高校发展的全局。要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好,除了要有全局视野,更需要有战略思维。文章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层面总结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价值主导,自主创新,整体优化等四大战略,以指导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袁北星 《政策》2011,(12):26-2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行动纲领,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核心价值,内化于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20.
杨茜 《求索》2013,(2):245-247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具有科学性.结合社会建设与文化规律,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体现先进文化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遵循内在逻辑,分析总结科学理论,接受实践检验,自觉建设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