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刑事冤错案件的受害人给予合理赔偿,是我国当前理论与实务部门的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法治中国的本质要求。随着人权保障的发展,美国近些年逐步重视刑事赔偿制度,在赔偿程序、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与美国刑事赔偿制度的比较研究,我国可以在侵权赔偿一并审理机制、多元的救济补偿机制、刑事赔偿的法律援助、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规范化等方面进行借鉴,进而完善我国的刑事赔偿制度,实现刑事赔偿权利救济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不合法的,必须作出相应的处理。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该“规范”时,应在确定该规范在行政复议法律适用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区别行政规范与立法规范,分别作出符合行政救济法原理的处理。现行《行政复议法》上的“规范”处理制度,未考虑到行政复议法律适用的特点,有些地方亦与行政救济法原理相悖,因此,应当予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其中,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是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应增加适当的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公共工程损害赔偿及精神损害赔偿外,本文着重论述了对现今的行政赔偿、刑事赔偿范围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害行政补偿制度是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解决在环境侵害事件中责任主体缺位和履行不能情况下受害者的救济问题。在探索环境侵害行政补偿制度的构建准则、基本法律要素等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修改调整《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方式,尝试推行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正式确立.它对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着重大的意义.<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则细化了国家赔偿法.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同属司法行政机关的赔偿,但二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是刑事诉讼中财产权救济性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从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如今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势在必行,主要包括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的界定以及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亟待完善,需要在价值上实现从责任追究向权利救济转换,同时科学界定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建立独立的国家赔偿机构以及进一步扩大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实行为在我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正名,只是停留在学理的研究上。国家在行政事实行为侵权之法律救济途径存在较大的缺陷。当前,应当修改《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以完善救济途径,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服务型政府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行政管理活动中充斥着大量的行政事实行为,公民合法、正当的权益势必受到行政事实行为的侵犯和影响.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并以确认违法的手段予以救济的观点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现状存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一方面,行政事实行为作为行政法律行为的程序性行为或者实施行为,可以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确认等判决间接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另一方面,《国家赔偿法》已经规定对于暴力侵权行为可给予相应的救济,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将行政确认之诉与赔偿之诉相衔接.在目前的立法状态下,适用确认判决救济行政事实行为应在必要的限度之内.  相似文献   

10.
从赔偿与补偿的界限看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上对赔偿与补偿的界限的认识,都从违法性开始。但是,随着“结果违法说”的兴起和过失的客观化,同时,赔偿与补偿的理论基础的趋同,赔偿与补偿的界限正在消弭。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传统上研究国家赔偿的方法的反思。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赔偿法》的修改方向以及行政赔偿如何立法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重构国家赔偿与行政补偿的要件。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法律文本中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我国的立法体制和刑法制定、修改方式有关.在法律中频繁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会造成全国人大立法权受损,刑法保障作用的缺失和刑法本身的频繁修改,不利于整个法律体系的稳定和协调一致.因此,应谨慎使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破以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唯一修改方式的做法,建立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的分级审查机制,修改法律时注意刑事责任条款与刑法的协调互动,建立集中规定刑事责任声明条款.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采取拘留措施或者超期拘留,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但案件要进入国家赔偿程序,其前提条件是依法撤销案件.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公安机关办案程序的原因,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法律依据缺位,对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引起的国家赔偿和检察机关赔偿监督造成很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我国对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及有关责任人进行的是行政、刑事处罚 ,而在民事责任制度方面则存在诸多缺漏 ,忽视了对受害者给予民事赔偿救济。应尽快建立、完善和启动我国有关证券的民事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民法通则》确立法人制度以来,高校在民法上的法人地位逐渐得到确认。随着1995年《教育法》和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使高校的法人地位有了新的法律依据。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法律调整的行政法律关系。高校与社会的关系也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而形成错综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形成,意味着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作为独立法人的高等学校的治理结构必然是、也必须是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占有是《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制度,刑法中并没有规定占有,但是占有又是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目前对于刑法上占有问题的研究绝大数是将民法的占有与刑法的占有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有根本的不同,或者只沉浸在部门法领域中,孤立地考虑占有的问题。从维护法秩序统一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民法与刑法在占有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以及对象上的异同,有利于消除立法和司法对于民法占有和刑法占有之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中民事法律关系处理影响到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全部实现,实践中依照刑事附带民事制度一并处理是必须坚持的,但该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应该从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配合的民事先诉、国家保障等制度。在民事法律关系处理与刑罚适用的问题上,既要坚持刑法的刚性,也要考虑民事利益最大化满足,一定要以刑法目的的实现为调整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不一致,适用出现不平等,不利于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得到公平的待遇,损害了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韦飞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4):29-31,44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已经出台,此次修法力度较大,其中新法第17条关于刑事拘留赔偿的问题引起极大关注。与旧法相关规定相比,新法第17条有进步之处,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务对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提出了反思要求。刑法的适用,尤其是对行政犯的定罪量刑,必须处理好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取决于刑法成立部门法的理论基础。调整方式的特殊性是刑法成为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刑法调整对象的非独立性和刑罚的严厉性决定了刑法的广泛性、最后性和谦抑性,法律的指引作用以及法律的安全价值追究要求刑法必须与其他部门法保持一致。尽管如此,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地位是平等的。刑法的独立基础和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影响着刑法制定,同时也对刑法的具体适用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