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倒卖车票、船票罪中倒卖行为的实质是具有投机性。火车票实名制度的出台有效限制了传统倒卖行为中对火车票的囤积,实名制下有偿代购火车票的行为不具有投机性,其本质应属于一般违法经营活动。从罪刑法定原则出发,其行为表现与侵害的法益不同于传统倒卖行为,不应认定为倒卖车票、船票罪;从利益衡量的角度来看,有偿代购火车票的行为也不宜认定为犯罪行为。为秩序与便利的平衡,应当对有偿代购行为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2.
倒卖车票罪系传统犯罪,但火车票售票方式改革后其又出现了新的犯罪形式,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新型倒卖车票行为的定性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火车票售票方式改革带来新的犯罪形式出发,在廓清倒卖行为的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倒卖车票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在处理该类新型倒卖车票行为的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火车票售票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牛党”倒卖车票,但又出现了诸如倒卖网上订票流水号、订单号等新型倒卖车票的手段.新出现的倒卖车票的行为在倒卖行为认定、数额认定以及主观认定上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对新型倒卖车票行为不能一概以犯罪处理,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罪刑相当原则,区别对待:对于除“黄牛党”以外的主观上不以牟利为目的并且倒卖车票的票面数额或者获利数额不大的,不应适用刑罚;对于以倒票为业并且倒卖车票面额较大或者获利数额较大的,应重点打击.  相似文献   

4.
利用网络倒卖火车票的新型倒票行为呈高发态势。在快速异化的犯罪手段面前现有刑法和司法解释稍显滞后,信息时代新型"倒卖车票"犯罪形式面临着司法定性的争议与困境。有必要通过扩张解释将新型网络"倒卖"车票犯罪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严密区分网络时代倒卖车票罪的罪与非罪。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司法实践对代购毒品行为的定性存在三点错误倾向:行为考察的片面性、罪名认定的主观性、罪名要素的混淆性。代购毒品行为由两部分行为组成,一是购买并转交毒品的行为,二是购买后的运送毒品行为,应分别、综合对上述两个层次的行为进行定性。贩卖毒品罪的危害在于组成、拓展了毒品的流通渠道,托购人主导的代购与贩卖毒品不具有相当性,代购者主导的代购与贩卖毒品具有相当性。贩卖毒品罪的成立不以牟利目的,而以有偿性为要件,对于代购毒品行为应以有偿目的进行定性。司法解释在事实上对运输毒品罪的主体进行了区分,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放宽处理,一是数量方面,二是时空方面。运输毒品行为的危害性在于对毒品流通的促进作用,运输毒品与动态持有毒品有区别。代购者实现了毒品在毒贩与吸毒者之间的转移、流通,因此与毒品运输行为具有等价性。非主导型代购者应以运输毒品罪定罪处罚;对无偿的主导型代购者定运输毒品罪,不重复评价持有行为;对有偿的主导型代购者定贩卖、运输毒品罪,不实行并罚。  相似文献   

6.
新《刑法》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为犯罪.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直接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等六种行为样态.认定本罪应注意区别罪与非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与非法出让、非法出租、非法抵押土地使用权的界限,以及认定本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价倒卖火车票是一种常见的扰乱铁路运营秩序的行为,每年春节、"黄金周"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都会活跃起来,而且出现了"屡打不散""屡打不完"的现象。倒卖火车票的行为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有一定市场。有效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除了要加快铁路基本建设外,还要坚持以打击为主的方针,建立公开透明的售票工作机制,铁路检察机关要加强对这类案件侦查活动的监督,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加强综合治理,为建立良好铁路运营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2015)对代购毒品含义的认定模糊及出罪功能宽泛而导致的打击漏洞,浙江省级公检法机关联合出具会议纪要对代购毒品的含义及出罪功能予以限制,但此举却落入了毒品犯罪打击面过大的窠臼。问题的根源为:牟利是否为贩卖毒品罪的构成要件,以及牟利的含义如何把握。将贩卖毒品行为解释为以牟利为目的,实施毒品与货币交换,或为了实施上述行为而购买毒品,同时将牟利限制为牟取金钱、财物等物质性利益,据此,代购"扣心"、以蹭吸为目的而代购毒品的行为均应定性为贩卖毒品罪,对未牟利的代购少量毒品行为作无罪处理,同时将未牟利的证明责任置于代购人承担。  相似文献   

9.
倒卖文物罪是文物犯罪中的重要的一种犯罪,但我国目前对此的研究远远不够。倒卖文物罪无论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认定本罪,做到不枉不纵,必须明确倒卖文物罪中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界定、该罪与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贩卖毒品是有偿转让。单纯将毒品赠予他人的行为缺乏有偿性,显然不成立贩卖毒品罪。"居间介绍"买卖毒品行为具有无偿性和辅助性,除非具有帮助他人贩卖毒品的故意,对他人实行贩毒行为并达到既遂起到促进作用,且具有有偿性,否则不能成立贩卖毒品罪。"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的,应当根据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否具有有偿性以及获利的数额或者比例,判断是否成立贩卖毒品罪。单纯互易毒品行为难以认定具有有偿性,难以认为具有侵害公众身体健康法益的危险,原则上不成立贩卖毒品罪。但是,用毒品与其他财物、财产性利益或者非财产性利益进行交换的行为均具有有偿性,可以成立贩卖毒品罪。  相似文献   

11.
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法益的重要内容。2009年发生的"美籍华裔博士在中国收购人头骨倒卖"一案引发了众多争议,以何罪名定罪成为争议的焦点。法院判决确定的罪名为非法经营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大类中,该罪名强调违反行政手续或经营方式非法,而人类头骨本身属于禁止性的交易内容,因此以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罪名来认定本案更为适当。人类骨骸是尸体蜕化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保护骨骸的尊严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意义上与尸体有着同等的价值,因此应将倒卖人类头骨的行为认定为盗窃、侮辱尸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国家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使用权的二级市场中,集体土地使用权一般不能转让。就非法转让和倒卖的内涵与外延来说,从广义上讲,非法转让是应当包括倒卖在内的,倒卖也是一种非法转让;从狭义上讲,倒卖是借价格上涨之机买入又卖出以牟取暴利的行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与非法出租土地使用权、非法抵押土地使用权、非法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投资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共安全视野下的火车票实名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实行火车票实名制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杜绝倒票、促进保民生保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与打击刑事犯罪、防控恐怖犯罪活动、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几个方面。与前述若干重大意义相比,妨碍这一制度实施的若干困难则显得微不足道,只要坚持计划周密、稳步实施的原则就可以化解实行这一制度中遇到诸多难题,最终,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火车票实名制作为铁路运输部门规范火车票市场的重要制度,有着特定的产生背景.对之进行实证分析,不难发现它在打击倒票贩票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民的乘车权利,保证形式公平;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诸方面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与此同时,其消极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比例原则是公法领域尤其是行政法学中的软化剂和霸王条款,在厘清比例原则的内涵和运行机理的基础上,以该原则来审视之,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仍不宜作为一项常设性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刑法中的传统受贿犯罪在主体构成、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虽然在当前的实际司法应用中.直接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认定的案例还并不多见,但认真辨析本罪犯罪构成的细节.重点探讨本罪在实际司法认定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在将来的司法实务中准确认定本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典对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规定采用的是空白罪状的模式,而相应的土地管理法规对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又缺乏具体的规定,因此对于该罪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在判断是否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时,应当先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再从法律的角度区分刑事违法和民事、行政违法的界限,进而认定主观的牟利目的和客观的刑事违法.  相似文献   

17.
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规约》修正案规定了侵略罪的定义。侵略罪与国家的侵略行为密不可分,因此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也是其迟迟未能被定义的主要原因。侵略罪定义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对侵略罪进行管辖的先决条件涉及国际刑事法院和安理会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何者可以认定侵略行为的存在。侵略罪定义赋予了国际刑事法院一定的认定侵略的权力,对于保障法院的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权力突破了根据《联合国宪章》应由安理会认定侵略行为是否存在的认识,将对国际政治及法律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走私类罪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性最大,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犯罪。海外代购行为是否会引发刑法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概定,改类型化立法为示例法立法,明确定罪量刑标准,对税率计算方式进行调整,加大对单位走私中具体负责人员的处罚力度,通过立法规范海外代购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强迫他人吸毒罪属于毒品犯罪中较为生辟的罪名,司法实践运用少,但对该罪的认定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强迫他人吸毒罪的认定争议主要集中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强迫”行为方式,如何认定因强迫他人吸毒而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时,强迫他人吸毒罪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辨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骗取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中新增的罪名,本文通过分析骗取贷款罪的立法意义及构成要件,对该罪的犯罪形态、主观目的、重大损失及其他严重情节如何认定,对司法实践中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本罪与一般贷款行为的界限、造成重大损失的时间界定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参与骗贷行为的认定等展开探讨,从而对该罪的认定和适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