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确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问题,必须同"一国两制"这种特殊的国家结构形式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理解和切实贯彻"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才能正确定位"一国两制"下香港法院的宪制角色.香港法律界有一种以法治和司法独立名义排除中央权力的错误倾向,对香港《基本法》进行宽泛解释.香港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香港法院的权力受制于中央权力.香港法院宪制角色的主要内容是:香港法院的司法独立不能脱离中央权力,香港法院对《基本法》的解释权是有限的,香港法院应谨慎行使司法审查权,香港法官及其他司法人员是必须承担爱国义务的治港者.  相似文献   

2.
《大国宪制》试图重新解释历史中国的政治建构实践,同时也旨在改变宪法学研究的惯习。基于研究“整体中国”的学术抱负,作者聚焦于对国家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要制度,具有深广的学术视野。该书将宪制视为地方性知识,对宪制持有实用主义、后果主义的功能观。在提供社科法学研究的新概念、新思路的同时,该书也存在着稀释价值标准、忽视社会等级、模糊人权概念,乃至将政治存在合理化等问题,被大量批判性阅读,恰恰证明该书的思想分量。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全国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必将对我国的高校招生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教学体系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对高考制度以及高校招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4.
高考减负论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高考的讨论如火如荼,在承认统一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有公正、公开的特点的同时,也有人似乎更热衷于指责高考的“罪过”,这种讨论和指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澄清对高考的模糊认识,推动高考改革,但另一方面,也给高考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考改革的步伐。科学、正确地认识高考,为高考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推动高考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强 《工会论坛》2004,10(4):90-91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体系 ,要对其利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 ,并从历史、文化、社会角度剖析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由此可见 ,改革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反思高考测试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元评价、分类选才理念及其文化的形成。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改革亦处于重大转型期,多种考试形式急需改进与整合、多元命题方式尚需调整与完善、考试内容结构与设计有待优化、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还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矛盾。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高考测试制度的变迁方式将出现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变奏,变迁因素已转变为政治的消退与技术的崛起,变迁路径基本呈现出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不断扩大民主,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本文对江苏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实证性分析,系统研究了江苏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扩大民主的做法与经验,探讨了目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进一步扩大民主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扩大民主的一些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在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公务员法》颁布后,这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核程序更加精细的政府人才选拔方式是我国人事录用的一大突破。但是仍然存在选录过程还不够透明、公开,条件设置缺乏科学依据,考试内容和科目缺乏针对性,培训机构混乱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必须加强公务员选录制度的法制建设,科学设定报考条件,增强考试内容和科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完善公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高考公平的研究主要围绕权利公平、制度公平和内容公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沿袭了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分析思路,但指向结果均等的正义原则并不适合用来衡量高考公平与否。高考公平重点是在有效区分学生能力差异和消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差异之间达成平衡,而非一味的追求结果的均等。关于高考公平的研究不宜过多地从宏观上探讨结果均等的重要性,而应加强微观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为在新阶段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充分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关于违宪审查制度的规定存在明显的缺陷,这种缺陷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我国应形成宪法监督委员会的立法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并存的一元多轨模式,促使宪法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中国教育的改革,高考改革和高校改革意味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尤其是高考改革,直接促使新建本科院校提速综合改革的进程。为此,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快进程:办学定位由教学型到现代的教学—服务型;人才定性由技能型到现代的技能—素质型;专业定向由应用型到现代的应用—基础型,课程定制由实践型到现代的实践—通识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对异地高考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主体利益诉求及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发现各主体间存在着较强的制衡关系。基于各主体的均衡策略,提出两点对策建议:第一,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逐步放开异地高考。第二,制定治本之策,改革捆绑着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的户籍制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相似文献   

14.
也谈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一步 ,可先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 ;而最终目标是建立中国的宪法法院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的实施状况及评析我国某些学者所尊崇的构建代议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阐述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至上统领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其他国家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16.
要建立法治中国,就必须有完善的宪法运行机制。我国的宪法监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沿着宪政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宪法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研究宪法,必须从宪法的实质入手,还其以本来面目。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利益,利益则体现为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并最终抽象为权利和权力。宪法从古代到现代的演进,说明从国家这个共同体出现后,就必然出现一个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分配的规则或观念。国家内的利益主体的变迁导致利益分配的规则也随之变更,这便是宪法的运动模式。在宪法关系中,国家作为一方利益主体的地位是恒定的,宪法的实质也就是在确立国家这个共同体的同时,调配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及其他利益主体间利益分配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是整个违宪审查活动的起点。我国立法法规定了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提起违宪审查的启动机制,但对生活中大量违宪的其他规范性和非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为没有规定如何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的做法,制定出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来 ,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化的产生并非偶然 ,它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此次司法解释为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 ,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 ,实行宪法司法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20.
第四次宪法修改来自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它完善了宪法和宪政制度,体现了治国理念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宪法结构的与时俱进。序言的修改是国家指导思想、治国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发展。宪法条文的修改完善了土地征用制度、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制度以及紧急状态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