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全省广大干部中开展的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是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好。 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马恩选集》第三卷第186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中也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可见,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正如恩格斯在晚年所说,马克思和他“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53页)。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它不仅包括劳动一般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理论,而且也包括未来公有制社会劳动的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这后一方面的伟大遗产,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创造性地发挥,有着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或基本性的原理之一。列宁说:“阶级斗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列宁选集》第2卷第453页。)他又说:“阶级斗争的原则是社会民主党的全部学说,全部策略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3卷第56页。)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否则,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向来高度重视科学的社会作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中有一句名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这种革命力量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作为第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表现在精神方面。就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知识,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而言,是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学说,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是马克思主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即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最后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科学研究的理论终结。正是在此意义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世界形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实践中,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马克思主义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从来就不是一种自我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系统经典作 家首先提出了“人的因素第一”的论断。马克思 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7页)生产力诸要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和物的关系。毛泽东历来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01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把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分为外延的和内含的两种类型。他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八章中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含上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2页)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又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抖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见解,虽然源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但突出了“第一”的创新意义。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作些比较,从中可受到深刻的启发。 一、“第一生产力”思想与劳动者作为”首要因素”观点的关系 按照生产力的传统定义,在现实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积极的首要因素。马克思说过:“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恩全集》第4卷第197页)列宁也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马克思和列宁都把劳动者作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虽然他们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毕竟还没有把科学技术的作用上升到第一或者首要的位置。那么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9.
认识真理的方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占有重要地位.注意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真理的客观性和认识方法的具体性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7页)。意思是说我们探求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内容广泛,博大精深,融为一体,首末相贯。根据初步学习,谈谈对第三卷基本思路的理解。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智慧,打开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是基本思路的起始基点。邓小平同志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1、292页,以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在本卷开篇中,他说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早就指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有待于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86页、189页)这里所说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究竟应怎样理解和解释呢?或者说,政治经济学分为“狭义政治经济学”和“广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在他的朋友卡尔·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6页)同样,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下面,我试以马克思逝世前后两个阶段来论述恩格斯对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所作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对股份制经济性质的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经济,即使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误解。第一,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引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这段话是:“那种和旧形式相反的性质,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不过,这个转向股份形式的转化,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限界之内”(《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6页)。只要查阅一下《资本论》,就会发现这些同志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这段话的全  相似文献   

16.
一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恩格斯就在他起草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写道,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明确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列宁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直接宣布:“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  相似文献   

17.
列宁曾经指出,民粹派“否认一切商品经济的基础——社会分工”。(《列宁全集》第3卷,第19页)这就是说,任何商品经济的基础都是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的精细的程度决定了它的发展水平”。(同上第52页) 列宁的这个观点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说过,“分工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因而使它转化为货币成为必然的事情。”(《资本论》第1卷,第129页)恩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中,以单个产业资本为对象,“考察了资本在它的循环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1页)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如果撇开资本的社会性质,仅就一般的生产过程而言,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列宁讲得好:“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97页)我国九年来改革的具体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更加丰富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恩全集》第1卷第82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马恩选集)第2卷第52页)。列宁发展了马恩的思想,提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