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原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绊闻,使克林顿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三位遭受弹劾调查的总统。由于克林顿的弹劾审判发生在世纪之交,也是本世纪唯一的一起弹劾审判。今年1月12日,美国参议院对被称之为美国的"世纪审判"做出了最终裁决,其结果是众议院提出的两项弹劾条款未获得宪法规定的三分之二票数的通过,克林顿总统安然过关。至此,自去年l月12日克林顿纷闻曝光以来,曾把美国朝野闹得沸沸扬扬且成为世纪各国媒体新闻焦点的克林顿弹劾案,在经历了漫长的调查、审理和审判之后,总算落下了帷幕。所谓"世纪审判"已经结束。然而,反…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9·11”事件之后不久,美国即决意除掉萨达姆,如今阿富汗战争已接近尾声,美国认为时机已到。10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武力推翻萨达姆的决议获得国会众议院两党领袖一致通过。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77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决议,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  相似文献   

3.
安德鲁·约翰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弹劾的总统,他被弹劾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分权体制,而非国会中共和党激进派对他的报复。内战结束后,总统与国会都想按照自己的计划重建南方,为此各自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斗争的结局是国会使用了宪法规定的但极少使用的制约总统的弹劾手段。约翰逊被弹劾是总统与国会、民主党与共和党对重建南方主导权的争夺在分权体制下运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4,(3):32-32
3月12日.上台刚一年多的韩国总统卢武铉被国会弹劾,当天停止行使总统权力.由国务总理高建代替。这是韩国历史上首次总统被弹劾事件。弹劾总统议案是由卢武铉原来赖以起家的政治后台——新千年民主党首先发起的。卢武铉遭弹劾,主要原因是同其改革遭到反对以及其亲信受贿所连累。  相似文献   

5.
徐世澄 《中国人大》2014,(10):52-53
(上接《中国人大》第8期)五、政治和选举改革2013年12月初,涅托总统向议会提出了政治和选举改革方案。12月4日,墨西哥参议院以95票赞成、11票反对和2票弃权通过了政治和选举改革方案。12月6日,众议院以409票赞成、69票反对和3票弃权通过了这一方案。涅托总统强调指出,政治和选举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国家的民主性,使国家更加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斯塔尔的长达445页的调查报告早已交到国会,在重兵把守了几十个小时后。众议院在吵吵闹闹声中快速行动起来,以363票对63票的绝对优势通过表决后两小时就将它送上了因特网,包括美国公众在内的世人了解到了斯塔尔报告中到底有哪些骇人听闻的内容:随后国会又公布了克林顿在大陪审团前作证的原始录像,洋洋洒洒长达3183页的与莱温斯基关系的证据同样让世人一饱眼福。真相一点一点的显露,克林顿被弹劾下台还是继续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不远当自有定论。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导致了美国政治在20世纪末,出现一道如此令人瞠目的…  相似文献   

7.
问:你对美国会参议院通过有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有何评论? 答:七月二十三日,美国会参议院以55票赞成,44票反对通过了米切尔参议员的有条件延长美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并将送交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审定。该议案把解决所  相似文献   

8.
袁征 《人民论坛》2020,(6):146-149
在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45位总统中,曾有3人遭到弹劾,但至今尚无总统被弹劾下台。事实上,无论是1999年的克林顿弹劾案,还是近期的特朗普弹劾案,其背后都有着强烈的党派斗争色彩。在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总统弹劾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斗争的工具,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华盛顿党同伐异的紧张态势,使得两党对抗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04,(5):16-17
汉城时间5月12日上午11时55分,韩国经历了其宪政史上最严峻的时刻:韩国国会以195票对2票通过弹劾总统的动议案,卢武铉终因选举资金丑闻而遭至弹劾的厄运。随后,韩国总理高建代行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5):45-45
阿罗约度过弹劾关 据《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9月7日报道,菲律宾众议院9月6日经过长时间辩论后,正式以压倒多数票终止了反对派对阿罗约总统提出的弹劾申请。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参议院7月15日以60票赞成、39票反对,最终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这次改革被称为大萧条时期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它的通过,不仅会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有所抑制,同时对国际金融格局也影响深远,也会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利益产生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公路法的决定草案,在4月29日下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闭幕会上因未获过半数赞成票未能通过。修正草案的表决结果是:赞成77票,反对6票,弃权42票。按常委会实到125名组成人员计,赞成票已过半。但我国全国人大组织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常委会表决法律案等,要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而赞成的77票正相当于现常委会154名组成人员的一半,因此表决结果未通过。应当说,这次表决结果在我国全国人大表决史上是不多见的,也是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表决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博案未通…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7)
正历经11年,最终,在今年全国人大闭幕大会上,我国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以赞成2636票、反对131票、弃权83票正式表决通过"慈善法是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建设的第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新闻发言人傅莹在3月4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部历经十多年长跑的慈善法牵动了无数人的心,3月16日,在全国人大闭幕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赞成2636票、反对131票、弃权83票正式表  相似文献   

14.
域外传真     
3月12日上午11时56分,在韩国56年的宪政史上,国会首次通过了对总统的弹劾议案,就任总统刚一年的卢武铉被赶下了政治舞台。12时,卢武铉得知自己被弹劾后,没有表现出惊愕。他说:“我接受这一事实。”当日下午5时15分,弹劾总统的表决文件送交宪法法院,卢武铉总统的权力被正式剥夺,但保留总统称号,国务总理高建出任临时总统。出身卑微的卢武铉被称为“草根总统”,上台伊始他就提出“剔除政经勾结,建立新政!”此举遭到保守阶层的强力反扑。卢武铉推进变革缺乏战略战术,时而单打独斗,时而言语失当。在野党抓住其把柄,步步阻击。执政党的分裂和卢武…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5):43-44
一石激起千层浪 8月8日,日本国会参议院以125票反对、108票赞成否决了“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此举引发了日本政坛动荡。首相小泉当日决定:解散众议院.9月11日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同时.小泉表示,如果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不能在这次众议院选举中获得过半数议席,他将辞去首相职务。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两会"雷打不动的六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最有看点、最有争议、最有悬念的就是"两高"的工作报告。2015年"两会","两高"报告收获2000年以来最佳战绩——其中,最高法报告以2619票赞成,213票反对,44票弃权获得通过;最高检报告以2529票赞成,284票反对,61票弃权获得通过。2016  相似文献   

17.
“66票赞成,3票反对,1票弃权。”尽管工作人员提示主席台上的70位代表和工作人员都按绿色的赞成键,但还是有人“自作主张”地按了红色的反对键和黄色的弃权键。仅1秒钟左右的时间,表决结果就清晰地显示在蓝色的大屏幕上。3月2日晚,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夕,来自30多个代表团的部分人大代表及随团工作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对大会的表决系统进行检查验收。  相似文献   

18.
在朱总理即将结束访问美国之际,唐家璇外长在波士顿接受中国各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畅谈朱总理访美的意义和成果。唐家璇说,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朱总理于4月6日至14日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15年来首次访美,是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成功地相互进行国事访问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一、此次访问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朝着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前进。二、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朱总理这次访美期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通过会见、演讲、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3,(1):20-20
12月18日,美国参议院未能以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数,确认联合国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投票结果是六十一票赞成,三十八票反对。民主党赞成公约,但投票赞成的共和党参议员只有八名,其余全部投反对票。该公约并无为残疾人带来任何新权利,只是明文确认不得歧视残疾人乃全球共同遵守准则。参议院确认公约只具象征意义——美国与其他缔约国一样,成为在全球推动消除对残疾人歧视的一员。  相似文献   

20.
寰宇     
《群众》2018,(2)
正联合国宣布任何声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行动都是无效的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宣布任何声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行动都是无效的,必须予以撤销,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并敦促所有国家不在圣城耶路撒冷设立外交使团。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宣布,美国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