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6):17-19,16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新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网络成瘾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青少年最为时尚的天使总的说来,青少年适度上网,对其成长是有诸多好处的。首先,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教育中,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把青少年当成有待灌输的“容器”,压抑了他们求知上进的积极性。青少年上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在网络知识海洋中遨游,网上无限丰富的知识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着极大的诱惑。而青少年之所以成为上网的主力军,还有其自身的心理原因。网络不仅为青少年的交往、情感宣泄、增长知识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便利,也为青少年追求新鲜刺激、休闲娱乐和表现自我等心理需要的满足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道德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道德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影响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及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强调指出,加强青少年道德伦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电脑游戏成瘾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电脑游戏成瘾有着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特点,在这些成瘾的表现后面有着其深层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尊龙名社”案可以看出,网络帮派业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分析这种新动向可能的危害、成因和应对网络帮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上网者众数,互联网上的青少年离轨行为不断上升。论文基于互联网的特点,从失范理论视角界定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类别和性质,并对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构成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网络中上网者个体的规范缺席、网络社会的规范缺席和网络法制规范不健全三者主要导致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青少年网络环境整治法》,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并且安心的上网环境。该法律一方面强调要指导青少年学会如何恰当地使用因特网,另一方面则通过大力普及过滤软件把青少年浏览不良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目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是青少年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形式,也是传统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它对青少年一代和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与传统有组织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有着显著的新特点。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刚刚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有害信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有害信息是网络时代严重侵害青少年安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之一。本文分析了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提出了防御网络有害信息侵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犯罪行为形成了两种发展形势,一种就是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另一种就是网络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青少年是我国网民中的主要构成群体,所以在青少年网络犯罪数量逐渐增多的当下,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机制的研究,通过提高预防机制的实际效用来有效保护我国网民的网络生活健康,同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17,(36):167-168
近些年,网络的快速普及方便了民众的生活,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便是其中之一。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网民的数量不断攀升,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内容,从而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引发其网络犯罪。现阶段,青少年网络犯罪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朝着智能化、团伙化、网上邀约化以及向农村拓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规制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面对的重要突出问题,尽管近几年来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犯罪的势头。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为何成为顽症?笔者根据调查,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网络聊天室犯罪是随着网络聊天活动产生的一种新型犯罪,严重威胁网络聊天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其主要被害群体是青少年,有特别的隐秘性作案过程,犯罪黑数很大且侦破难度大。借鉴系统论的观点,建议采取“系统干预机制”模式,对网络聊天室犯罪实施“就近”干预,破坏其背景系统,以达到防控犯罪的效果,主要干预举措包括改变网络聊天的绝对隐秘性特征,增设网络聊天者见面保护机制,强化网络聊天活动风险教育机制,增强网络聊天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网络聊天服务提供者的协助义务,加强对潜在犯罪的社会预警。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影响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网络空间出现的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这一重要现象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形成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探讨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对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明确提出消解青少年网络自杀群体的网上网下联动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由于电脑网络技术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迅速,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传播淫秽色情的新途径,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诱因。这无疑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隐患。因此,必须多管齐下打击网络色情,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防止和减少青少年走上性犯罪的歧途。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的法制、伦理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及时开展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网络伦理、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研究,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欺凌是一个青少年被其他一个或多个青少年利用网络或电子通讯工具有意施以威胁、骚扰、侮辱的行为。相较传统欺凌,网络欺凌途径更多,实施更易,约束更少,监控更难,传递更快,波及更广持续更久,伤害更深。要应对网络欺凌,教师与家长应该正确介入,教育青少年学会自助,提高其应对能力,同时网络立法也是必要保障,亦可辅以技术监控。  相似文献   

20.
在论及网络越轨行为时,学界研究大多习惯将网络越轨行为与青少年群体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缺乏必要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越轨身份和网络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制造”和“生产”出来的,具有意义建构的意味。青少年越轨身份的被制造,来自于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少年必定存在网络越轨行为的论断和对青少年年龄区间界定的含混;而网络越轨行为的“被生产”,则源自于通过对网络环境容易产生越轨行为的判断而进行的标定。正确和客观地认识网络中的青少年越轨行为,需要将日常生活理论作为理论支点,采用统计概括和田野调查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越轨中的青少年人口统计学特征和越轨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越轨含义的中性色彩,区别对待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