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号学会名称挂靠单位1河南省数学会省计算中心2河南省物理学会郑州大学3河南省力学学会郑州工业大学4河南省化学学会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5河南省光学学会电子部27研究所6河南省气象学会省气象局7河南省地质学会省地矿厅8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9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地?..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气象学会牵头,由水利、地球物理、地震、水土保持、天文、农学、作物、地质、环境科学、地理、林学、海洋、土地、城市科学和自然资源等16个全国性学会、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4日—26日在青岛市召开。科协及有关学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市科协负责组织的四个自然科学学会(气象、地球物理、水种和农学)近40名科技人员联合实施的“首都圈主要自然灾害综合分析和对策研究”软课题,于3月16日通过由学部委员陶诗言、马宗晋等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四个学科的科技人员紧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 0 0 0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於 1 2月 1 5~1 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中国地震局、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近 5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 35篇 ,其中 2 9篇刊印入《2 0 0 0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文集》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明太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地震和地球物理学家郭增建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曲克信研究员到会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24日—2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所属16个全国性学会(中国气象、水利、地球物理、地震、水土保持、天文、农学、作物、地质、环境科学、地理、林学、海洋、土地、城市科学和自然资源学会)共同发起和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对策研究是当代世界高科技的前沿课题,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和动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26~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中山市水利电力局、三防办,在广东省中山市联合召开了1997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天文、气象、水利、地震和其他方面的科技专家共对人。与会代表对1997年的天灾进行了认真的预测性讨论,并对2000年前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自然灾害学会(NHS)和国际海洋物理学会(IAPSO)的海洋自然灾害学会共同发起的“灾害91——发展中国家地球物理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讨论会,于1991年8月4日至9日,在意大利佩鲁加市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组织共120  相似文献   

8.
夜幕中的星空,神秘而奇幻;浩渺无垠的宇宙,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我来到全国政协委员、天文学博士生导师许敖敖的身边,试图描绘他的生活轨迹,展现他的精神世界。许敖敖教授长期从事天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该领域颇有建树。于是,我们就从天文谈起了。"有些人常常把天文和气象搞混淆。通俗地讲,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而气象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里面的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他接着说,"天文包括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天体物理研究卫星、行星、恒星等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演化发展,天体力学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古人则通过天体测量掌握星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季节和时间。现代天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天体物理。在天体物理研究的对象中,太阳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太阳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根据1991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灾害预测学术会议的建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决定成立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经一年多的酝酿、筹备,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于1992年5月7日在京正式成立。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会议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和赞助,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地震学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9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和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共同组织召开了1999年我国水旱灾害预测会商会。中国气象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减灾委专家组、三委自然灾害调研组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等13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解培辰  卢保乐 《台声》2001,(6):10-11
今年 2月 20日至 3月 1日,山东省气象学会一行 17人对台湾气象站进行了考察,并参加了两岸气象防灾研讨会,两岸气象工作者达成了许多共识。访台归来,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田方正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田老先生拿出在阿里山与台湾同行的合影,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向我们一一细述了在祖国宝岛的日日夜夜……   2月 20日中午,在高雄刚下飞机,从台北赶来迎候的台湾同行刘广英教授夫妇、曾教授等欢呼着向山东省气象学会一行走来,他们的心顿时被浓浓的亲情包围了。刘教授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理工学院院长兼气象系主任,他作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1992,2(3):3-4
为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搞好自然灾害的预测工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了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各学科的专家及有志于天灾预测工作的各界人士,通过本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渗透,逐渐形成具有科学性、综合性的天灾预测方法,丰富和发展相应的学科理论,为民减灾。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度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在宝鸡召开1994年度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宝鸡分会和宝鸡国际减灾实业集团公司共同发起,于1994年4月10—12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22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6月22—25日在西安召开了1992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有关灾害的各学科专家、学者24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各自的预测方法及1992年至1993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意见,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11,(10):59-59
2011年8月16—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鉴别与防范技术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全国灾害链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正> 日前召开的中科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高层论坛透露,中科院地学部已完成《关于地球科学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初步提出了未来15年到20年地球科学发展的六个重大战略研究方向,并确立了以月球和火星为主的深空探测工程研究。这六大研究方向分别是:行星地球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及其协同演化;海洋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陆面过程、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科学联合协会(ICSU)、国际气象组织(WMO)等六个国际组织主办、国内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等4个学会共同承办的国际热带气旋灾害会议于1992年10月12—1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外学者宣读了39篇论文,另外30多篇论文在分会上作了介绍,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还特别安排了几十名年青科技工作者与会。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10,(3):29-32
被称作“云中水滴”的世界气象馆.是本届世博会唯一的国际组织自建馆,也是世博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气象馆。该馆由世界气象组织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建设、欧洲卫星气象组织等联合参展,其主题定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馆中有一条气候变化“长廊”警示地球人尽快找到“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于2001年4月27—28日在北京工业大学熙园宾馆联合召开了“2001年天灾预测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院校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40人。联合国减灾管理项目办公室及《中国减灾》编辑部的专家、《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应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