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拟通过对广州中院前后两份判决书的分析,对许霆案所涉及的定罪理由、量刑情节、量刑程序等问题,进行反思性的讨论。通过对法院在许霆案中的裁判推理方式进行“条分缕析”式的讨论,本文不仅关注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诸多方面,而且还要以许霆案为范倒.对法院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深层原因进行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近期,广州“女许霆案”再次引发关注。类似“许霆案”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行为,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还是刑事犯罪、是成立盗窃罪还是其他犯罪等相关争论,业经“许霆案”的充分讨论,早已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罪与非罪的争议、具体罪名的确定及如何定罪量刑三个方面对许霆案进行思考,以期对学理和实务研究能起到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剖析许霆案,并以许霆案为立脚点解读由罪刑法定原则延伸的形式罪刑法定原则和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度沸沸扬扬的许霆案过去已经很长时间了,从一审的无期徒刑到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前后量刑幅度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随着许霆案的槌落刑定,该案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许霆案揭示出来的一些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不应该淡出司法工作人员的视野,因为,这个案件从发生到最终判决揭示了当今司法制度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霆案是个"难办案件",难在罪刑纷争,难在民意鼎沸.其难还体现在案已判定却尘埃不落:专家学者们仍在进行判后反思,[1]然而至今在对该案应否定罪处刑、定何罪处甚刑、如何定罪量刑以及如何应对个案民意等方面,仍然是各抒己见,难达共识.本文无意介入该案实体处理的论争,感兴趣的是内蕴在该案及专家论争中的方法论问题,即像许霆案那样...  相似文献   

7.
许霆案自案发之日便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许霆行为的定罪和量刑都有着极大的争议。在此,本文对许霆案的量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许霆案的判决定性和量刑存在一定的问题,许霆的行为不符合秘密窃取的行为类型,以盗窃罪定性并不准确;许霆的行为是侵占遗忘物,应评价为侵占罪。许霆案的生效判决不但在定性上是不恰当的,而且即便假设许霆案可以认定为盗窃罪,其生效判决的量刑理由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9.
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31日,广州市中级法院对许霆案作出了二审判决。从无期徒刑改判五年刑期,许霆案产生现在的判决,媒体关于此案的事实的穷追不舍的报道可谓达到了"媒体审判"境界,舆论的压力左右了二审判决,媒体力量超乎与法律之上,司法的独立性要受到怀疑。本文就将以许霆案为切入口,探讨"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平衡,即在加强媒体监督、抵制"媒体审判"的同时,确保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0.
一、许霆案引发对检察机关刑事抗诉工作的反思(一)许霆案案情和诉讼经过简介从事实上看。许霆案并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案件。该案的具体情况为:2006年4月21日晚。许霆到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平云路163号的广州市商业银行自动柜员机(ATM)取款,同行的郭安山(已判刑)在附近等候。许霆持自己不具备透支功能、余额为176.97元的银行卡准备取款100元。当晚21时56分。  相似文献   

11.
郑学娇 《法制与社会》2010,(36):141-141
我国的许多疑难案件都会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典型的有"刘涌案"以及本文要谈的"许霆案",对于"许霆案"争论的焦点大多在于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有的观点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只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有的人认为,一审判决定盗窃罪并处无期徒刑是有法可依的,是严格贯彻刑罚原则的结果;有的认为,应当定侵占罪或是其他别的罪名。本文认为这些观点背后隐藏的是法律思维逻辑和法律观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在3月11日上午的广东团分组审议会上,有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就许霆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代表们的观点比较统一,他们认为,"许霆案判得太重了一点",而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郑红更直言,办案应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与幅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处罚的根据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政策,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既取决于行为侵害的法益和行为人的罪过,也取决于行为的常发性、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人的意志自由程度、民众的法感情等因素。"许霆案"减轻处罚的根据于法有据、于理相合,因而是正当的。对减轻处罚的幅度应区别对待:有与免除处罚并列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对行为人减轻处罚不能加以限制;反之,应加以限制。"许霆案"因无与免除处罚并列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因而审判机关对"许霆案"的减轻处罚幅度过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22日,备受关注的“许霆案”因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宣判而近乎尘埃落定(由于系特别减轻处罚,还要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后才能生效)。关于该案的定罪量刑从一开始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有人认为,“许霆案”注定无法成为“经典”。但这种对宣判结果的简单质疑无法掩盖“许霆案”戏剧性的变化发展过程本身所蕴涵的经典意义,它业已成为我国刑事审判史上一个具有标本价值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判决结果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法律责任的归责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分别是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有机统一的。这些原则可以运用个人主义、交易成本、公共选择、外部性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理论工具的运用,本文认为,许霆案的司法判决违反这四个原则,因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许霆案的判决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成为当今中国的重要特征。社会转型期下我国应然法制秩序的构建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讨论和反思。本文立足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以许霆案为研究视角剖析了我国现代法制秩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出我国应然法制秩序的特征以及许霆案对构建新时期法制秩序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2日,备受关注的"许霆案"因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宣判而近乎尘埃落定(由于系特别减轻处罚,还要依法报请最高法院核准后才能生效).关于该案的定罪量刑从一开始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②有人认为,"许霆案"注定无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许霆案的法学观察,展示学者何以为学者以及学者关注实践的学理方式;并结合许霆案这样一个特殊案例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支配中国法律的形式主义法律观,为救济这种形式主义法律观可能存在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提出实用主义法律观尤其是波斯纳的法律活动理论可能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和理论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发生的许霆案引起学界及普通民众的普遍关注。许霆窃取ATM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对其量刑是否公正合理以及民意在整个案件审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本案的焦点。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但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其量刑又过重。文章通过对许霆案若干问题的深层刻析,对刑法三大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进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