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人们意识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然而我们知道"生成性资源"不会"与生俱来",更不会凭空而至;我们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当它到来的时候却往往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2.
承担     
生而为人,他们的使命是承担。承担喜怒哀乐,承担荣辱悲欢,承担贫富嬗变,承担离合聚散,承担阴云雷电,承担冰雪风寒……在坎坷多舛的命运面前,在不可预测的灾难面前,在诡计多端的阴谋面前,在提前预设的陷阱面前,在生命尊严遭到空前践踏那一瞬间,我们  相似文献   

3.
傅德田 《学理论》2008,(24):42-45
环境伦理学关于"人是什么"的预先设定,我们称之为"人的预设"。它是现时代实践根据与传统"人的预设"理论逻辑两相结合的产物。传统"人的预设"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偏颇,在内容上偏执于理性、轻视甚至搁置自然,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其扬弃自己,走上新"人的预设"。而这正是环境伦理学对人探讨、对人重新设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启迪智慧并理性思维,开发潜能并激励创新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思维方式,故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启智而真实",且不可流于形式,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宁要真实的缺陷,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就说明"真实"是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生命,为此,我在比较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家建立以来,人们对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经历了"道德人"、"经济人"、"公共人"几个阶段.作为超越"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公务人员的人性预设,要既能发挥对公务人员积极的激励作用,又能起到约束作用,使激励和约束相得益彰,因而"公共人"并不是对公务人员人性的真实揭示.正义一方面和道德相联系,另一方面又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政府组织的正当性相关,因而对公务人员的正义要求恰好既能发挥激励作用,又能发挥约束作用.可见,公务人员的基本角色应该是"正义人".  相似文献   

6.
我们敢说,最无助于愉快的是钱财,而最能促进愉快的是健康。在脸上能见到愉快和满足之情的,不就是那些所谓劳工阶级、特别是在乡下生活的人们吗?在富有的上等人士的脸上,不是充满忧虑烦恼吗?因此,我们应该尽力维持良好的健康,愉快就是健康绽放的花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维持健康,像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免除剧烈而不愉快的情绪,不可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刷新了原有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呼唤课堂教学的变革。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解读生命的科学.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课堂,理应充满对生命奥秘探索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意蕴和情调.然而,如果静下心来审视我们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有些生物教学是没有生命的.学生学习了花的结构,面对鲜活的花朵却一片茫然;学习了生态平衡,面对环境污染却无动于衷;学习了生物界的互利共生却想不到人类应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9.
"类本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人的价值需要、人生的意义和人对自由幸福追求的一把钥匙.从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出发,对"以人为本"进行人学解读,认识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浑河,作为辽沈的"母亲河",流经沈阳若干年,早已植根于浑河两岸人民的生命中.我们从小在浑河岸边长大,我们是浑河的儿女.但久居此地,浑河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很想一探究竟,以了却身藏心底多年的愿望.终于,端午节前两天机会来了:我们一行6人应朋友之邀到清原县探寻浑河源头.  相似文献   

11.
魏静 《学理论》2010,(8):171-172
通常情况下,课堂一直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场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们学习外语知识并练习使用该语言,课堂教学成为他们学习外语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能影响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课堂外语学习,是否对其产生兴趣,而且能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孤独的思考     
马骏 《党政论坛》2009,(12):52-52
孤独不是生命之外的寻觅,而是生命现在的深化。一个人如果想具有生命完整的真实,那寂寞与孤独是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吴卫琼 《学理论》2013,(9):50-51
生死是人生命中不可逃避的重大问题,认识生死是我们的生命课题。儒家是我国古代的主流学派,其对生死的态度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者,他的生死观就更有研究的价值,通过对"未知生,焉知死"释义的探讨,对孔子在《论语》中体现的生死观做粗略的分析,以期对生死做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舒利娟 《学理论》2012,(32):145-146
生命是不可替代,不可估价的,死亡赔偿金并不是对生命权自身价值的等价赔偿,而是对生命权的尊重和死者家属的抚恤。但是,生命权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我们对生命权的尊重应当也是平等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7条虽然被称为"同命同价条款",但关注的仅仅是一定限定下的个案平等,追求的是赔偿总额的同一,这种绝对的平等并非是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课堂教学及其心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命题,是对陈腐、僵化教学模式的挑战.以人为本,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是研究性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倡导研究性课堂教学,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潘代兴 《学理论》2013,(3):179-180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走秀"的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人类世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青年军人的生命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教育"能解决哪些生命问题,与青年军人的生命需求闻有怎样的现实关系是本文研究与论述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严琼 《学理论》2014,(8):207-208
世界范围内的自杀现象正越来越严重,青少年自杀现象呈现低龄化趋势。面对这种现象,生命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对生命教育的反思启示和实施途径:课堂教学与课外读物相结合;进行生活态度教育;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开设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对实施生命教育的协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思想具有科学、现实和哲学三个基本维度,这三个维度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不可分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明确这三个维度及其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坚持创造富有意义的个人情趣,那么我们就能够摆脱乏味的日常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自己的品位,同时还能给身心带来舒适和安宁。情趣为我们创造了领悟生活真谛的机会,使我们有机会欣赏和创造美,使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使我们拥有无数美好的回忆。长此以往,生活中的平庸琐碎之事将被渐渐淡忘,留在脑海中的只有具有积极意义的特殊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