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其本人没有专门著作,研究者也较少谈到。其实,涉及这一问题的材料还是相当多的。它散见于信函、批札、日记、笔记之中,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曾国藩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虽不是曾国藩的发明创造,他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过来加以运用,并取得某些成功。因而,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曾国藩一生中得失成败的思想根源乃至整个近代史,都是有益的。下面分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雅荣  费建中 《前沿》2001,(12):113-116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代驻外公使 ,以宣传洋务和出使英伦并提出最早的维新思想闻名。他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对夷患及夷患的解决就提出独到见解。他的洋务观比洋务派的观点激进而深刻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择婿     
同治四年(1865)二月初九夜半时分,为湘军大营经理粮饷的徐州粮台内,人心惶惶,奔走喧哗,一件惊天大事猝然发生了: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大女婿、徐州粮台经办袁榆生吞服鸦片自杀了!消息传到总督府,一向以沉着坚毅著称的曾国藩,也禁不住惶然失态,一边疾呼下人全力救治,一边焦虑不安地踱步疾走。其情其景,丝毫不亚于当年久攻太平军不克时“寸心欲碎、绕屋彷徨”的焦灼无助之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洋务为内容的历史过程旨在"借法自强".由于"借法",一群群来自西国的教习、工匠、文员、兵头便成为中国政府的雇员,次第进入海关、同文馆、机器局、公使馆,以及地方各自为政的洋枪洋炮的操练教习之中.而后,中国人图"自强"的事业便成了由各式西人参与和合作的事业.这是两次民族战争之后中西之间的一种独特交往.涉入中国事务的外国人在这个过程里留下的种种痕迹,便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6.
子荷 《中国减灾》2011,(2X):30-31
<正>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他自幼胸怀大志,很爱探讨历代的治乱兴衰,赞羡张良、诸葛亮、谢安、房玄龄、范仲淹和司马光等人的辉煌作为,并决心长大后也轰轰烈烈干一番,以留名青史。后来,他被录取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任两江总督,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但却道德、军功、文  相似文献   

7.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含浑包融之人。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3,(12):I0070-I0070
1.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3.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5.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6.凡事豫则立。7.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9.禁大言以务实。  相似文献   

9.
商鸣臣 《春秋》2014,(3):50-51
正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名人。他既是一个识时务者,却又背负着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心中又眷恋着旧文化,是一个守旧的国家栋梁,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治家有训勤俭家风曾国藩一生重视家风教育。1861年农历八月,湘军与太平军进入最后的激战,夺取安庆。八月十八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惜才爱才,很注重搜罗招揽天下英才,他的身边聚集了当时的许多俊杰人物。在他担任两广总督时,他的表弟江庆才特意从家乡赶到安庆幕府,求这位当了总督的表哥给谋份差使,兔得在乡间受劳作之苦。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反动的政治人物。他效忠清王朝,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但是,曾国藩又是近代史上一位较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桐城古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原本衰败的桐城派出现复振之势。本文不准备全面分析评介曾国藩其人,只就其文学思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与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会党史的研究中,曾国藩应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人物。虽然不曾加入会党,但他却熟知会党的一切,由于曾身踞清廷高位,因而他对会党的态度如何实际可以反映出那一时期会党(天地会、哥老会)在清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及变化,可以折射出统治者对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基本态度。因而研究曾国藩与会党的关系,便具有了它特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幕府,或称幕宾、幕僚、幕友、馆宾、西客,或统称为师爷,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层文武官吏为处理各种行政事务而聘请的一批有学识而又谙于政事的文人、学者、名流的统称。幕府制度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张耳“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的“客”,“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的“舍人”,都是较早的幕府名称。在清代,幕府普遍存在于各级地方政权和统兵打仗的武将衙门中,帮助幕主处理刑名钱谷、出谋画策等各种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作过全面研究,他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道家文化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兼具了儒家的“刚强之气”和道家的“柔弱之气”。他不仅对“刚”与“柔”有独到的理解,而且能熟练地运用于其政治、军事、生活实践之中。 一、“存倔强以励志”   曾国藩处在程朱理学统治思想文化界的清代,他恪守传统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德,其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统儒家重视坚毅、有恒一类品格的培养,并认为它们是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条件。孔子有“弗能弗措”…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多方面影响的人物,他的个人思想作风、尤其是作战风格、战略思想同样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拟从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中,探讨其军事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洋务时期拐卖人中的罪恶黄清根19世纪60至90年代,在兴办洋务的风潮影响下,中国社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伴随着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暴露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一些社会问题。拐卖人口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古老的罪恶在近代波及整个中国拐卖人口这一充满...  相似文献   

17.
桃李满天下的曾国藩曾国藩本人虽不善带兵打仗(曾亲率大军上阵,结果全军覆没,几乎跳江自尽),但他那帮连皇帝圣旨都敢不遵的湘军悍将只要收到他的书信,就立马变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一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以剑自刎未遂,还给儿子纪泽写绝命信,叮嘱曾家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其狼狈之相,令世人捧腹。然而,就是此君居然也率领三湘饥寒交迫的农民直捣天京(即南京,太平天国首都),扑灭了轰轰烈烈、席卷18省的太平天国运动。何以至此?用人之妙罢了。  相似文献   

19.
略论曾国藩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曾国藩的学术思想陈居渊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作为清朝廷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他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象,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有关曾国藩的研究,论者往往着眼于他的经世理论,而对他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弱书生曾国藩能够领军打败粗犷的农民起义军,固有太平天国内部的原因,“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也有曾国藩及其湘军在政治、军事以至人事等方面的致胜之道。剖析这些致胜之道,洞察它的本质,可以以史为鉴。 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涉及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经验的众多方面,只能谈谈曾氏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